1944年8月的雅西-基什尼奥夫行动是苏联总参谋部为使罗马尼亚退出战争而进行的第二次尝试——第一次尝试于4月8日开始,到5月9日结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苏军没能扩大战果而是被迫转入防御。德军防御的秘诀很简单:1944年6月15日,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手里攥有六个装甲师(3装、13装、14装、23装、24装和党卫军3装“骷髅”师),另下辖第10和“大德意志”两个装甲掷弹兵师(注意“大德意志”师是完整的装甲师编制)。不过随着44年8月巴格拉基昂行动的进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大批装甲部队被抽调,实际留下防守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区的德军第六集团军手里只剩下了第13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德意志师的中尉

1944年4月至5月之间,隶属于第六集团军(于斯大林格勒被全歼后重建)的第13装甲师作为机动部队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该师奔波在苏军于德涅斯特河上建立的桥头堡之间,奋力阻挡苏军的后续进攻部队。为此该师付出了惨重的伤亡——326人死亡,1059人受伤,140人失踪。装备上的损失则更为惊人,至5月底,该师只有三辆坦克可用。没有坦克缺乏人员的装甲师是无法作战的,13装被迫编入预备队,撤退至基什尼奥夫地区进行休整。

师长汉斯·米科什中将(Hans Mikosch)被就地免职,由汉斯·特洛格(Hans Tröger)中将接任。汉斯·特洛格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全师上下只有41辆坦克(5辆III号和36辆IV号)和37辆坦克歼击车(17辆黄鼠狼和20辆三号突击炮)。这些车辆基本都处于或长期或短期的修理。步兵武器也严重缺乏,只装备有690挺机枪而不是编制上的1104挺(该师尚有14895人)。该师最严重的问题出在运输能力上,只有240辆汽车和697辆卡车。想要维持一整个师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运输,这两个数字应该保持在680辆和1700辆左右。也就是说,现有车辆只能满足13装35%-40%左右的需求。唯一让特洛格稍稍宽慰的是他手里的炮兵力量足够强大——7辆胡蜂和6辆黄蜂自行火炮以及41门牵引式火炮,此外还拥有41门重型反坦克炮。到8月19日,该师的状况有所改善,IV号坦克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了42辆,其他装备的可动率也有所上升。

13装甲师的胡蜂自行火炮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另一支救火队是奥古斯特·施密特(August Schmidt)将军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1944年8月1日,该师的实际人数为11898人,缺编人数多达2801人。该师的反坦克能力并不强——23辆可用的三号突击炮(另有3辆处于短期维修状态),原本装备的31辆黄鼠狼坦克歼击车只剩下了7辆,有一辆还处在维修状态。师直属炮兵团只有18门Pak40 75mm反坦克炮和19门其他火炮。该师的机动性也非常差——不同的阵地上只有8%到35%的运输工具。实际上此时的装甲掷弹兵师不得不编入相当多的驮马来弥补运输能力的不足,第10装甲掷弹兵师有2851匹马(第13装甲师有2803匹马)。同样,休整至8月19日,该师的反装甲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为三号突击炮的数量上升至42辆可用,不过其他装备的维修和补缺情况不太理想。

尽管疲于应付苏军的进攻,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步兵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伤筋动骨。例如鲁道夫·斯佩尔(Rudolf Sperl)少将的第15步兵师,直至1944年8月19日,该师仍有336名军官和12697名士兵,6355匹马和419辆各型车辆。不过斯佩尔少将本人因患疟疾病倒,由奥托马·巴贝尔(Ottomar Babel)上校接替了他的指挥。

第15步兵师的第81步兵团正好位于博特纳河以南的第29军和第30军结合部。考虑到该作战区域的重要性,它得到了15师工兵营和反坦克营的加强。在后方的还有第15野战预备营,并由第15炮兵团提供炮火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Sd.Kfz.223装甲车的德军巡逻队

30军已经隐约察觉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将手头战斗力最强的4个步兵师(第302、第257、第15、第306步兵师)部署在德涅斯特河防线上,13装将作为装甲预备队执行反冲击任务。二线还布置有加强过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防止防线崩溃。唯一提出反对意见的是13装炮兵团的指挥官道德上校,他发现他的团被拆分成数个营加强给第15和306步兵师了。他马上向集团军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弗雷特-皮科(MaximilianFretter-Pico)反映情况,陈述步兵师这些“外行们”指挥自己的炮兵营会有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不过后者完全听不进去——苏军进攻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必须把手里的所有力量都顶到前线去!到了8月19日,德军已经尽其所能,为苏军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做出从科潘桥头堡进攻的决定,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指挥官F.I.托尔布欣将军明白,他的选择是相当危险的。在选定的地区,被山梁切开的地形不适合部署大量的部队,敌人防御面的宽度相当窄,也就是说“敌人可以用相对较少的部队封锁和守住计划突破的山脊的狭窄颈部”。然而,这些战术上的缺陷完全被战略上的优势所弥补——从科潘桥头堡进攻能直插德军和罗马尼亚部队的交界处,如果成功的话,将导致几乎所有德军部队被困在基什尼奥夫的包围圈里。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罗马尼亚军队相比德军较差的战斗力也是此次突破的有力保障。实际上德军也对这些罗马尼亚人很不信任,从主要防御方向上只放着一个罗马尼亚步兵师(罗马尼亚第4山地步兵师),由“大罗马尼亚”装甲师和两个罗马尼亚步兵师组成的二线预备队中也要放入第10装甲掷弹兵师压阵就可以看出来。

托尔布欣本人

为了一举突破德军阵地,托尔布欣集中了前线炮兵部队和步兵师直属炮兵团。正面火炮密集程度从第57集团军进攻正面的每公里185门到第37集团军正面的每公里240门不等(这还不包括45mm及更小口径的火炮)。炮火准备时间为1小时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炮火急袭:5分钟

在炮火观测下的校准射击:45分钟

第二次炮火急袭:5分钟

用于迷惑敌方的炮火延伸:15分钟

第三次炮火急袭:5分钟

在炮火观测下的校准射击:25分钟

最后一次炮火急袭:5分钟

空中支援则由苏联空军第17集团军负责。值得一提的是,战前空军和地面炮兵部队组成了一个空地联合的炮兵校正观察团,用于即时侦察并压制敌方炮兵。这个举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之后会看到。

对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弗雷特-皮科来说,8月20日凌晨苏军的攻势彷佛是一记重拳打在自己的脑门上。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炮火给德军和罗马尼亚前沿部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而炮火准备结束后的几分钟,苏军坦克就冲入了德军第15步兵师和第306步兵师的阵地。苏联人的速度是如此得快以至于一线阵地后方的德国炮兵还没有在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就做了俘虏。此时,炮击的效果报告甚至还没送到托尔布欣的手里。

苏军进攻示意图

第13装甲师配属给第15和306步兵师的炮兵营的成员回忆说:

“苏军的炮火准备就像是演习过的一样,首先是炮火攻击主阵地,然后火力向后延伸,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炮弹就落到头上了(现在明白炮兵校正观察团的作用了吧)。几分钟后,苏军坦克就冲垮了主阵地,来到了我们面前。无线电台被炸坏了,什么通讯设施都没有了,我们没法联系任何人。我们后来得知,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第6炮兵连的残余人员都被俘虏了。第2炮兵营的残余人员被编入了第93装甲掷弹兵团(隶属于13装)。2营和3营的24门火炮只剩下了9门。5营只剩下了一门轻型榴弹炮和一辆拖拉机。其他武器全部都被摧毁了。”

进攻的最初几个小时,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处于耳聋眼瞎的状态,因为与第15、306和第4罗马尼亚山地师的通讯都被切断了,联系不上任何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苏联方面的文件则要清晰一点,有着更具体的描述:

“莱昂廷地区的第10近卫空降师包围并摧毁了德军第306步兵师大部及罗马尼亚人第4山地师第17营的两个连。”简单的说辞暗示在此地区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强烈的抵抗,进攻的出其不意和炮火掩护的凶猛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军步兵从T-34坦克上跳下,发起冲锋

让我们转头来看看德军第15师的情况(摘自该师战史记录):

1944年8月20日,从凌晨4点到4点45分,第15步兵师的全部前沿阵地都遭到了炮火袭击。很明显,敌人首先想确定第15师是留在阵地上还是已经退至二线。最初,第30军司令部普遍认为,15师前方的苏军进攻被击退了,没有任何威胁......但是在7点,新的来自“所属单位不明”的炮击开始了。它在9点35分停止,之后苏军的攻击开始了。两个步兵师在众多坦克的伴随下,攻击了第81步兵团的阵地,另一个步兵师带着坦克向第88步兵团推进。

第81团在炮火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员。苏军很快突破到该团纵深地带,并在白刃战后摧毁了该团指挥部。

右邻的第306步兵师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这里,敌人的突破力量最强。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部队在密集的步兵师纵队的伴随下,向西南方向前进。

推进中的苏军步兵

81团大量的士兵阵亡或失踪。团长艾希特中校在指挥部战斗中丧生。根据第81团第1营营长卡尔·库恩(Karl Kuhn)上尉的回忆,在白刃战后,他的营里只有28人幸存,活下来的士兵都撤退至后方寻找救兵。

傍晚,第81步兵师的残部撤到了乌尔索伊东部,与257步兵师会合。此时在博特纳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的德军部队状况如下:第81步兵团损失惨重,其指挥官阵亡;第306步兵师几乎被摧毁,代理师长、参谋长魏斯上校阵亡。第15步兵师的代理师长奥托玛·巴贝尔上校在1944年8月21日之后失踪。

在德军收拢部队进行撤退的时候,苏军的进展相当顺利。仅仅在攻势第一天的上午,苏军就取得了预想上的突破,这掩盖了一些当天各兵种协同作战上的问题——比如隶属于第20近卫步兵师的伊万·什卡多夫(Ivan Shkadov)中校的第52独立坦克团在进入友军匆忙清理的雷场时丢掉了7辆坦克。

正在剪 断 铁丝网的苏军工兵

苏军第37集团军在当天接下来的任务是向埃尔马基利亚地区的一个德军大型据点进攻。为此协调了第10近卫空降师、第20近卫步兵师和第195步兵师在内的多支部队。不久他们也获得了第864自行火炮团的增援。

在此地区驻守的正是德军第13装甲师下属第66装甲掷弹兵团的2营,由赫尔穆特·埃科尔德(Helmut Eckoldt)中校指挥。中午曼弗雷德·温特(Manfred Wendt)上尉指挥的1营也赶到此地区参与反攻。

2营集结了步兵和12辆坦克进攻了苏军先头的第20近卫步兵师,双方的交火地点位于194.4高地。虽然第20近卫步兵师声称“对敌人造成了沉重打击并迫使其投入预备队进行拉锯战”,但是他们在当天的战果统计报告中只申报了击毁德军两辆突击炮。

一组德国三号突击炮,在Sd.Kfz.250装甲运兵车的陪同下,正在向攻击线推进。

第52独立坦克团在当天的战斗中损失了两辆OT-34坦克,声称摧毁了德军两辆自行火炮,450名步兵和15门其他火炮。不过52团在战斗报告里反而将友军视为“最大的敌人”——52团指挥第20近卫步兵师行动迟缓,优柔寡断。不愿意跟随坦克推进,坦克团“不得不来回往返催促步兵跟上”。

有意思的是就在52团在报告里抱怨步兵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成了抱怨的对象。第864自行火炮团的指挥部反复告知52团,根据前线传回的报告,52团已经偏离了预定突击线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步兵的拖累)。52团应协助第864自行火炮团在194.1高地的南坡组织防御。因为迟迟等不来52团,864团自己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天之内有5辆Su-76自行反坦克炮被击毁,3人阵亡,另有10人受伤。至20日晚间,864团只剩下15辆Su-76和1辆T-34可用。

在当天的战斗中,第13装甲师第66团的指挥官沃克尔在战斗中丧生。德国人已经意识到,当托尔布欣的机动预备队投入战场时,全面溃败甚至是被合围只是时间问题。第一天对于德军第六集团军来说是惨烈的一天,但更糟糕的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