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蒋方舟,并不是因为最近这一档子事。

知道蒋方舟这个人,是在2008年的时候。那一年,清华大学降低60分调档,录取了蒋方舟。

当年的 一则“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80后少女作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质疑,清华破格录取她,并不具备合理性。

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注意到了这位“天才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7月8日晚,蒋方舟在其私人博客上发表了《我没有被破格录取》的博客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中心思想是自己并没有被破格录取,而是一直都按照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办法在努力。

说实话,当时我认为清华的做法并无不可。破格录取在某方面具有非凡的成就或者才华的人,是应该的。

当年清华破格录取数学考了鸭蛋的钱钟书,成就了一位国学大师,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今天清华降低几十分录取一个文学天才,又有何不可?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就写成了一部水平很高的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还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

蒋方舟的成长路上获奖无数,说她是天才少女一点都不为过。

2009年10月,她获得第七届人民文学奖 ;

2004年8月,她获得 “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 ;

2003年6月,她获得 《语文报》“少年之星”金奖 ;

2002年1月, 她获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初中组三等奖 (获奖)

这样的人不是天才,又是什么?

清华北大可以免试录取奥运冠军,为何就不能降分录取一个少年作家?

本着对蒋方舟的支持,我开始阅读她的作品。而我对她不好的感觉,正是来自于她的第二部书。

那一年她12岁,正在读初一,书的名字倒是很应景,叫做《正在发育》。

匆匆将书看了一遍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个12岁的少女应该写的东西——“早恋”、“同性恋”,尤其是“伟哥”,写这个东西的人,应该是个成熟的妇人。

当时大众的普遍观点是,“12岁的未成年作家写这样的书很搞笑。”

估计很多人没有看过这本书,那里面有一段非常非常“经典”的话。

“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有评论家惊呼:“她才12岁。然而我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像一个身经百战的情场老手的宣言。对人情的练达,对金钱和男色的痴迷追求……这真是一位风情万种,令人想入非非的旷世才女。”

我觉得,这个评论家说得一点都不过分。

不说“健壮如伟哥“”这样的金句了,单是“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就不是一个12岁的少女该有的感悟。

所以,蒋方舟的背后有人代笔的说法就起来了。不少说开始收集证据,证明蒋方舟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是打假,肯定是少不了肘子兄的。

方舟子发布了一条微博,截取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中一段,质疑她的作品非本人所作。

蒋方舟九岁时发表的《白字先生》中说道:“一个人总是有当'白字小姐'或'白字先生'的时代。不过,这个时代对我来说,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摆脱'白字小姐'的称号。……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

方舟子评论说,“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暗讽该文不是蒋自己写的。

肘子在另一篇微博里,直接将蒋方舟的代笔人,指向了蒋母尚爱兰。

“南方报系捧出的另一个文学”天才“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南都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在刚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网友证明过是其母亲、作家尚爱兰的代笔,几年前她破格被清华录取时又被证明了一次。证据众多而确凿,较强的证据之一是尚爱兰写的和以蒋方舟名义发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写穿帮了。”

我虽然不像方舟子那样笃定,但也觉得蒋方舟背后有代笔人的嫌疑还是很大的。要么,她就是一个被功利的家长催熟的畸形的天才,就好比某些果农使用化学药剂催熟水果一样。

有人或许会用天才开悟得早来反驳我,比如陶哲轩7、8岁就自学了微积分等等。

是的,这样的天才少年确实不少。但是数学或者其他科学与文学不同,只要有超高的智商,小孩子是完全可以学懂高深的理论的。而文学,是需要人生的阅历的。

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这样的话,不是有了天才就可以写出来的。

我自此比较排斥这个“美女作家”,但是蒋方舟却伴随着争议越走越红。不管反对者有多么的不屑,无可否认,她,显然是赢了。

2012年,蒋方舟在微博上祝贺自己从清华大学毕业。

2012年7月3日《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在微博宣布,蒋方舟将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蒋方舟一毕业就当上了副主编再次引发热议,封新城则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认识蒋方舟是从2008年开始,“我当时就发现她比很多同龄人成熟很多。”后来,经过四年的学习,蒋方舟从最开始的特约记者到后来的主笔,是一步步实践、锻炼出来的,“蒋方舟是从主笔的职位提拔到副主编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毕业就当副主编。”

封新城的解释是否合理且不论,反正蒋方舟是继续高开高走。越受质疑就越走红,蒋头上的名作家光环越走越耀眼。

就拿最近这件事来说,日本人花钱请她写作这事该不该批是一回事,但如果她不红,肯定是不会有人找她的。

我猜,蒋方舟是不怕这种争议的,毕竟她一直在享受它的红利。比如上一次在凤凰卫视抛出“经典“的渣男论,就带旺了自己作品的销售。

她的《东京一年》,此前有多少人看过?(反正我是没有看过,现在也不打算看),这次的争议一出来,又有多少人为了寻找“子弹“,眼巴巴地把它找出看了?

蒋美女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就是那位教授说的,赢两次。拿钱写软文是一次,最近销量大增又是一次。

蒋方舟,你又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