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漳州市南郊九龙江畔丹霞山麓的南山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当时,太子太傅陈邕舍宅为寺,其女金花在此出家。该寺初名叫“延福报劬院”,延请云岭常公为开山祖师,继席者是桂深、文益等。至宋开宝元年(968年),陈邕后裔陈文颛重修寺院,改名“报劬院”,后又称“崇福寺”,寺宇规模愈加扩大,僧众多时达1500余人,有“闽南佛国”之称。现在的南山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等。寺内文物丰富,最为著名的是大铜钟,1319年铸造,直径1.15米,高1.84米,重650公斤。藏经殿内藏有清光绪三十年住持妙莲向朝廷奏请颁赐的《龙藏》,计7376卷。寺中原藏血书《华严经》81卷,为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三位僧尼刺血书写、三载始成。殿内供奉一佛像,系汉白玉雕琢而成,高约2米,重2000公斤,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妙莲法师旅缅时当地华侨所献。大雄宝殿左边有一石佛阁又称净业堂,堂中有天然巨石雕成的阿弥陀佛像,高5.2米,为唐代大型造像,工艺精美细致。此外,寺还有陈太傅祠、修真净室、姑祖墓塔即金花郡主墓塔、佛乘和尚塔、南院德星堂等。南山寺在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4年),玄应禅师法嗣继任南山寺住持。随后的百余年,因水火之灾,寺宇破损不堪。至绍兴八年(1138年),陈邕后裔陈俊卿捐巨资重修南山寺,并添置寺产、增建寮舍。到了元代,南山寺已荒废,寺院田产所收粮米都被收作军饷。到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漳州寺院田产被抽调四分之一作备荒、贩济之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急筹军需,寺院田产十分之六收归官库,十分之四留作僧众修持资用。因为人荒马乱,战火纷飞,寺僧四散奔逃。到了明万历至天启年间(1573-1627年),由于当地官绅的资助,南山寺石佛阁进行整修,其它殿宇也次第修复一新,寺此时期改称“南山寺”。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临济宗费隐通容禅师得法弟子亘信行弥主持南山寺法席,大阐临济宗风,前来请益者达千余人。之后,亘信得法弟子超极、法孙有晴、佛乘等相继任住持,南山寺成为福建临济宗大刹。到了清朝中期,海禁渐开,海外华侨陆续汇款捐助修南山寺。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山寺田增至200多亩,维持近百年。又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又因战火纷飞,兵灾离乱,寺僧逃散,殿宇沦为难民栖息之所。光绪元年(1875),住持佛乘请求当局安置难民,恢复寺院,同时遣其弟子出洋募化,南山寺得重兴。八年后南山寺又遭洪水淹没,两廊、僧舍和天王殿皆塌陷。住持妙莲又出洋募资,得华侨刘金榜之助,南山寺得以修葺一新。妙莲法师进京奏请颁赐《龙藏》。到了民国时代,在转道主持时期,南山寺曾创设义诊所及南山佛教小学。1938年,南山寺石佛阁遭日机炸毁,住持广心外出募化,在旧基上改建南山寺净业堂。
1966年南山寺寺院又受“WG”摧残,损失巨大,所幸佛像与经书被保存下来。1987年以后,地方政府拨款重修南山寺。在海外侨僧资助下,南山寺易地重建了金花郡主墓塔,同时还重建了佛乘和尚塔,1987年又重修了伽蓝殿。 败落与兴起间飘摇的闽南佛国,漳州市南山寺的前世与今生!

坐落在漳州市南郊九龙江畔丹霞山麓的南山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当时,太子太傅陈邕舍宅为寺,其女金花在此出家。该寺初名叫“延福报劬院”,延请云岭常公为开山祖师,继席者是桂深、文益等。至宋开宝元年(968年),陈邕后裔陈文颛重修寺院,改名“报劬院”,后又称“崇福寺”,寺宇规模愈加扩大,僧众多时达1500余人,有“闽南佛国”之称。现在的南山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内文物丰富,最为著名的是大铜钟,1319年铸造,直径1.15米,高1.84米,重650公斤。藏经殿内藏有清光绪三十年住持妙莲向朝廷奏请颁赐的《龙藏》,计7376卷。寺中原藏血书《华严经》81卷,为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三位僧尼刺血书写、三载始成。殿内供奉一佛像,系汉白玉雕琢而成,高约2米,重2000公斤,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妙莲法师旅缅时当地华侨所献。大雄宝殿左边有一石佛阁又称净业堂,堂中有天然巨石雕成的阿弥陀佛像,高5.2米,为唐代大型造像,工艺精美细致。

此外,寺还有陈太傅祠、修真净室、姑祖墓塔即金花郡主墓塔、佛乘和尚塔、南院德星堂等。南山寺在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4年),玄应禅师法嗣继任南山寺住持。随后的百余年,因水火之灾,寺宇破损不堪。至绍兴八年(1138年),陈邕后裔陈俊卿捐巨资重修南山寺,并添置寺产、增建寮舍。到了元代,南山寺已荒废,寺院田产所收粮米都被收作军饷。到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漳州寺院田产被抽调四分之一作备荒、贩济之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急筹军需,寺院田产十分之六收归官库,十分之四留作僧众修持资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人荒马乱,战火纷飞,寺僧四散奔逃。到了明万历至天启年间(1573-1627年),由于当地官绅的资助,南山寺石佛阁进行整修,其它殿宇也次第修复一新,寺此时期改称“南山寺”。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临济宗费隐通容禅师得法弟子亘信行弥主持南山寺法席,大阐临济宗风,前来请益者达千余人。之后,亘信得法弟子超极、法孙有晴、佛乘等相继任住持,南山寺成为福建临济宗大刹。到了清朝中期,海禁渐开,海外华侨陆续汇款捐助修南山寺。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山寺田增至200多亩,维持近百年。又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又因战火纷飞,兵灾离乱,寺僧逃散,殿宇沦为难民栖息之所。光绪元年(1875),住持佛乘请求当局安置难民,恢复寺院,同时遣其弟子出洋募化,南山寺得重兴。八年后南山寺又遭洪水淹没,两廊、僧舍和天王殿皆塌陷。住持妙莲又出洋募资,得华侨刘金榜之助,南山寺得以修葺一新。妙莲法师进京奏请颁赐《龙藏》。到了民国时代,在转道主持时期,南山寺曾创设义诊所及南山佛教小学。1938年,南山寺石佛阁遭日机炸毁,住持广心外出募化,在旧基上改建南山寺净业堂。

1966年南山寺寺院又受“WG”摧残,损失巨大,所幸佛像与经书被保存下来。1987年以后,地方政府拨款重修南山寺。在海外侨僧资助下,南山寺易地重建了金花郡主墓塔,同时还重建了佛乘和尚塔,1987年又重修了伽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