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地区,端午节是个重大的节日,它和春节、中秋、冬至并称“四节”。按老传统,这一天晚辈要准备好礼物上门拜望长辈,温州方言叫做“望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划龙舟、吃粽子、悬蒲挂艾……在温州,划龙舟深受欢迎,其实历史上的温州端午节,除了划龙舟,还有在温瑞塘河上划台阁……在龙舟之上,搭建亭台楼阁,曾经是温州塘河人家独特的历史记忆。

温州台阁,也叫作水上台阁、温州彩舫,中国民俗文化之一,是温州传统历史独特的一种供观赏用的龙舟。即在龙舟基础上搭建亭台楼阁,一般设有三层,中亭高耸,用木材搭设,因形似亭台楼阁,故而得名,属温州独有的一种观赏用龙舟,有着强烈的地方性特色。温州端午节划台阁之俗,大约始于清同治年间,盛行民国初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记载“瓯居海中”。温州人常年与大海为伍,面海靠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温州娱乐习俗包括音乐、舞蹈、竞技、游戏等都与呼风唤雨的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首饰龙、档龙、鳌山等民俗工艺,其外型的承载主体都是做成龙型的。温州水上台阁也是如此。它本身不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做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往来于龙舟竞渡的河道之间,格外引人注目。

书影中的“划台阁”

《温州竹枝词》和清代曾任温州同知的郭钟岳《东瓯百咏》都留有台阁为题的诗“午日江城竞渡时,倚楼画阁望迷离。半天忽动秋千影,龙女腾空作水嬉。”“龙舟竞渡闹端阳,五色旌旗水上养。争看秋千天外荡,艄婆笑学女儿装。”盛况从中可窥见一斑。

温州民俗学家叶大兵先生在其《温州民俗大全》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当台阁在南塘河宽阔的江面上缓缓地游行,龙舟两边,小船蚁聚,竞以靠近欣赏为快。还有一种较大游船,两舷置木栏杆,上盖白布,似一架小凉床,名曰牡丹亭,皆系富裕人家的女眷坐在其中,跟着台阁悠然观看。当台阁划进内河时,沿岸人山人海,‘近水楼台’的闺女,则开窗而望,在欢声笑语中,岸上如有人用红绸扎在竹竿上挂出,名曰‘挂红’。于是,台阁进退各划三次,名为‘划三趟’。随后将红绸收去,谓之‘收红’。”

而作家琦君有一篇散文《小仙童》回忆了儿时端午节看台阁的一幕。文中写道:“有一年闰五月,几个乡的乡长联合举办扩大庆祝端午节,热闹非凡。我由老长工阿荣伯牵着到邻村去看比龙船更好玩的台阁。那是一条高高的平头船,船上是张灯结彩的亭台楼阁。高高的楼顶上竖着一根木柱,上面挂着一块木板,木板上骑着一个小孩,红袄绿裤,圆嘟嘟的脸上搽了厚厚的胭脂粉。”

2012年台阁曾重放异彩

温州台阁曾一度衰落,据叶大兵先生考证,1933年温州最后一次划台阁,此后再未举办。改革开放后,龙舟复兴,划台阁却未再现。水上台阁在老一代人的“讲古”中流传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州博物馆馆藏有一张1927年南塘河民间划台阁活动盛况的照片证明了台阁曾辉煌过,消失于塘河上70多年之后,2012年6月18日,一艘绘有2012条蛟龙,集温州百工为一身的台阁重现温州龙舟文化节上。这首台阁是梧田街道林春微携女婿曹晓勇牵头打造的。

2003年,林春微50岁,这位从小常常听爷爷讲端午划台阁的塘河人家的女儿,与几个好友一起,凭着一张褪色的民国划台阁的老照片和爷爷那里听过来的一些模糊描述,奔上圆梦之路。前后经历了10年,一共打造了四艘台阁。第一艘建成就解体;第二、三艘台阁均为陆上台阁,无法下水。直到第四艘台阁在2012年端午节试水成功。林春微携女婿曹晓勇牵头打造台阁的故事,见证了温州人实现台阁梦的过程,更为塘河人执着传承家乡文化的精神而感动。

资料素材来源:《塘河古迹遗韵》 《台阁重现放异彩 十年梦圆塘河畔》

记者:戴卓蕾

编辑:叶琳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