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了,这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南北粽子大战”也到了!

人人都知道,北方独爱甜粽,南方更爱咸粽。甜粽派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糖都装进眼前这一颗小小的粽子里,而咸粽派则恨不得把全世界都装进粽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蛋黄、五花肉、绿豆、冬菇、瑶柱、虾米、栗子、花生等等,咸肉粽里这花里胡哨的配料,在万年不变的大枣粽和白粽面前,带去了深深的疑惑:这是粽子还是一份饭?

很好,咸肉粽也有此疑问:这是粽子还是一碗饭?

作为端午节的必备食物,粽子怎么在南北方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在食物口味上,一向是“南甜北咸”,怎么在粽子的口味上反过来了?

我们先从端午节说起,很多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产生的,其实不是。

端午节是上古先民祭龙演变而来的,吃粽子和划龙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自先秦时期,人们把五月五日看作“恶月恶日”,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祭祀,除五毒、辟邪除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世的说法中,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在汨罗江投江,人们在江上划船搜寻屈原的尸体,往水中投入米团以免鱼去吃屈原的身体。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确实是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江的,但是端午节自古便有,吃粽子和划龙舟都是祭祀龙祖。

《襄阳风俗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屈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

现在端午节也有佩戴五色丝的习俗。

屈原身怀大才却屡遭排挤,楚国被秦国所灭,之后屈原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五月五日这天是端午节,祭龙祖,除毒辟邪。说不定屈原在这一天投江,也是在万念俱灰之下,对终年战乱的世间感到绝望,才想以身祭祀龙祖,希望能除掉世间污秽,让人间像他的词中描写的那般美好。

祭祀所用的粽子,在东汉《风俗通义》一书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淳浓灰汁”就是草木灰浸泡过的水,人们对这些粽子只是在端午节和夏至这一天尝尝,并没有推及到日常生活中。

在历史上,粽子第一次以食物的形式出现,是在北宋时期。“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那个时候的粽子就是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时杂记》载:"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槌粽、又有九子粽。"又说:"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黏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粽,或夹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那个时候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加入的配料也比较丰富,但是粽子都是甜的。

而粽子馅里有肉的出现,是到了明朝的《竹屿山房杂部》一书中提到的,粽子里可以加猪肉。

所以从历史渊源来看,甜粽出现的时间要更早。

但是在品种的丰富程度上,咸粽派以雷霆之势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粽子,比如咸肉粽、裹蒸粽、潮汕粽子、江南粽子、嘉兴粽子、湖州粽子、四川辣粽等,配料都不一样。

在这里小编想提一下潮汕粽子,以鸡肉,香菇,虾米,鹌鹑蛋,板栗,红豆,白果,酱油,白糖,沙茶粉为馅料。作为一个北方人,了解到这个之后真的震惊了,我们从小吃到大的粽子里可是只有一颗大红枣啊!

为什么食物口味上“南甜北咸”,粽子却是“南咸北甜”呢?

食物口味“南甜北咸”,是因为糖是从南方向北方普及的。熬糖技术最早是从印度传入南方广东一带,再由广东进入传入湘鄂地区。到了明清时期,制糖业在南方繁荣发展,北方才开始普及糖。所以南方的食物偏甜,北方的食物偏咸。

粽子的原料是糯米,南方的主食就是米饭,而北方的主食则是面食。所以粽子在北方更像是点心,而在南方可以作为主食的一种,也可以做点心。

实际上现在虽然各大超市都有粽子,但是在北方还是端午节前后买粽子的比较多,饭店也会特别推出粽子。而南方在平时的早点和晚餐中,粽子也经常出现。

既然可以作为主食,米团做饭,配菜还不是变着法地搞,咸粽派的种类就这么丰富起来了。

而在北方,粽子基本上只在端午节前后,作为过节必备食物出现。粽子一直保留传统口味,不会有什么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甜粽的种类一直相当固定,内馅一直是大红枣或者蜜枣或者豆沙,还有什么都不放的白粽。当然,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沾糖,糖才是甜粽的灵魂。

为了捍卫甜粽和咸粽尊严,甜粽派和咸粽派每年都会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并且坚定地认为对方的才是黑暗料理。粽子、豆腐脑、汤圆,这三种食物的南北做法可能是南北方人永远无法理解对方的。

不过,也有人因为一颗好(吃)奇(货)心,尝试了对方的粽子,从此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毕竟,糖它不甜吗?肉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