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从来都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却又有着和动物有着不同的理性和思考。尽管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但是人性关怀不也一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吗?于是,先哲们就提出了公平正义这样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追求公平正义成了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尺。这样的追求,对于占据着优势地位的人来说,他们是不屑一顾,甚至是坚决反对的,毕竟这样做就相当于侵犯了他们的奶酪。当然,对于那些没有资源优势的人们而言,这却是一个机会。

教育的发展其实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发展历程。硬件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那些优秀的学生,只要他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设法往这些学校里钻。

因为学生学得好不好,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和硬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像水流总是往下汇聚一样,都往师资雄厚的聚集。

这样一来,师资雄厚的学校就会成为优质学校,而那些被优质生源逃离的学校,只能是越来越差,成为薄弱学校。没有优质生源,教师就是巧妇也没办法做好一桌好饭菜啊。看不到了希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也会选择逃离。恶性循环之下,薄弱学校只能是越来越薄弱,最后往往只能成为看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一个办法啊!为了遏制这样的恶性循环,教育部出台了划片就近入学的政策。这个政策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人很快发现了政策的漏洞——到优质学校所在的片区买房不就可以规避政策了吗?于是,学区房就应运而生了。

而随着学区房的出现,确实拉动了地方的房地产开放,但是家长因此为孩子上学的投入也加倍地增长。而更让人忧心的是,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拉大。这自然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说话的教育均衡在哪里呢?

于是,电脑摇号就在这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电脑摇号,在分配学生的时候,不会考虑学生的成绩,怎样分配完全随机,并且整个程序可以完全公开。

正是因为电脑“铁面无私”,优秀的学生就不可能再扎堆优质学校,而是平均地分配到每一所学校。这样一来,优秀的学生进薄弱学校,后进学生进优质学校都成了一种可能,没有人能够预计。这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优质学校的学生家长自然是额手称庆了,但是那些本来能够进优质学校的优秀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奈和痛苦——因为他们连进优质学校学习的机会都被堵死了。

或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即使是分到薄弱学校,也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学生到了薄弱学校,老师还不把他们捧在头上啊!如此一来,孩子不更有发展的优势吗?

不能说没有这样的可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能不能管得了自己才是一个关键。尽管有学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更多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熏染。要知道初中阶段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啊,要想他们完全做到恐怕有很大的难度。家长有这样的忧思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除了学生自身之外,学校的师资也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尽管我们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没有一个好师傅不也是影响孩子成人成才不可忽视的一个条件吗?虽然我们喜欢对别人说,英雄不问出处,状元也不一定就来自于重点中学。但是真正是不出自重点中学的又有多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电脑摇号虽然看上去公平,但是对于被分到薄弱学校的优秀学生,其实就是一个伤害。尽管这伤害看上去不怎么够看,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