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村名中带有“里”字的村落有十多个,如:大里庄、八里铺、二十里铺等。那么,村名中的“里”到底都表示了什么含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呢?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把它理解为计算路程的长度单位,并已成为定论,载之于地名志。其实,这是不严谨的。对有些以此衍生出的民间传说,我们可以判之以“伪”。

关于汉字“里”的含义,《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甚详,契合我县村名义项的有三点:一是指计算路程的长度单位,二是指古代地方行政组织,三是指方位词里面。人们可能要问:“里”作为地方行政组织,在我县历史上可否实行过?查我邑古代行政建制,《康熙志.卷之一 乡社》里这样的记载:种玉社、上孝社、孝西社、安仁社、关厢社、常安屯、丰安屯、兴安屯(系兴州左屯卫地,而归并)。按:县旧编户一十八里(当为明代成化年间以前的县志——编者注),成化十八年,并为十一里。正德七年,又并为五社二屯,治仅七里。今添兴屯社(即上文的“兴安屯”——编者注),共八里云。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两代玉田县的编户(建制)是以“里”为单位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定,这个表示基于乡村建制的“里”,它不可避免的会反映在玉田村落的名称中,这正如“屯”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上述的认知,我们可以对玉田村落中的“里”粗线条的厘定为三类:一为“计算路程的长度单位”;二为表示基层的行政单位;三是方位名词。

作为第一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并加以肯定。一为古驿道上驿站所设置的急递铺所形成的村落,这样的村子有八里铺、十五里铺、二十里铺(急递铺间距似乎太小,这可能是不同历史时期兴废所致,或为军队专线穿插所致)这是可以肯定的。不过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里数不是该村与县城的距离,而是急递铺与驿站的距离。若按与县城的距离,实际里数皆不符,对此不能误解。二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鸦鸿桥镇西南部的五里渠“清乾隆年间,还乡河于田庄处决口,河水西流直下,敞口十八年,冲出一条渠道。牛各庄许氏迁至决口处西五里许,渠旁定居,故名五里渠。”该村以此为坐标,依里数定村名,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类即表示乡村建制。《明史•食货志》记载:“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结合玉田古县志,我们知道“社”、“里”、“屯”是同级的基层行政组织。尤其是“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使我们对“三里屯”、“五里屯”等村名中的“里屯”有了新的认知。其实,“里”又称之为“庐”。《汉书·食货志》: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三里屯、五里屯、六里屯、八里庄、十里坨等,当分别是带有序号的行政组织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街巷”意义的“里”,近年来已在城区的街巷命名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将使人们对“里”字含义的理解有所帮助。

“风物宜长放眼量”,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就能拨开重重迷雾,就能高屋建瓴地理顺这些脉络。许多问题年湮代远,无据可考,但我们不能凭臆想而附会,而依凭社会学推理,则不失正确之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

(图文源自公众号“ 唐山档案”“印象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