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明军将领李来亨杀掉妻子、儿女、烧毁房屋,然后自焚而死。数千明军宁死不降,与10余万清军展开激烈战斗,全部阵亡沙场。清军俘虏150名将士,却没一人愿意投降,都从容赴死,堪称惨烈。茅麓山之战,7000明军将士硬抗10余万清军,战斗持续半年,清军付出惨痛代价,但大势已去,李来亨无力回天,著名的抗清武装“夔东十三家”退出历史舞台。

1644年,明朝将领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投靠清朝怀抱,在山海关之战中联手多尔衮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然后带清军入关。吴三桂做向导,清军进展非常顺利,大顺军、大西军、南明军主力很快就被打残,抗清力量元气大伤,难以将清军赶回关外。为抵御清军,大顺军、大西军余部主动与南明合作,坚持抗清。其中李定国、孙可望麾下大西军,刘体纯、李来亨等麾下大顺军,即是“夔东十三家”影响力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52年,李定国亲率8万兵马出击,连战连捷,在桂林之战、衡州之战等主力对决中击败清军,斩杀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不到一年,清军损失数万精兵悍将,其中满洲八旗劲旅一千余人,顺治皇帝吓得想跟南明划江而治。桂林之战、衡州之战表明,李定国明军野战能力非常强悍,满蒙贵族无人是对手。满八旗虽然骁勇善战,毕竟人数少,若是损失太大,清朝将失去立国根基。

明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八旗精兵悍将不是对手。此时,顺治皇帝只好重用原明朝将领洪承畴、吴三桂出战,去消灭李定国、孙可望大西军。洪承畴,松锦之战第一阶段击败清军,给多尔衮造成巨大压力,据说这是他后面没法生育之重要原因。后来,皇太极亲征,明军配合不给力,崇祯又瞎指挥,洪承畴战败,成为清军俘虏。起初,洪承畴不愿意投降清朝,但孝庄心思细腻,好言宽慰,洪承畴便投降清朝。

洪承畴、吴三桂联手行动,李定国、孙可望难以招架。此外,孙可望嫉妒李定国赫赫战功,心生不满,便公开挑起内战。失败后,孙可望投降清朝,并告知清军明军在云南、贵州等地军事布防图,导致李定国战败,永历帝逃入缅甸。吴三桂不放过永历皇帝,他威胁缅甸交出永历皇帝,否则兵戎相见。永历被押回云南昆明,绞死,吴三桂亲手杀了明朝皇帝。

永历皇帝被绞死,李定国悲痛万分,临死前告知儿子李嗣兴:“宁死荒徼,勿降也。”意思是,就算饿死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清朝,不能背叛明朝。谁知,李嗣兴很快就主动投降,还担任宁夏镇总兵。李定国死后,西南抗清武装力量就只剩下“夔东十三家”了,起初,清朝建议他们放下投降,享受荣华富贵,不要再打明朝旗帜作战。但是,刘体纯、李来亨拒绝,他们抗清意志坚定。

为消灭“夔东十三家”,清朝调集重兵围剿,从陕西、湖北、四川出兵,试图全歼这支抗清武装。为达到预期目的,清朝还调来驻防西安八旗、京师八旗,总计四千人,作为战场突击力量。结果,明军抢先行动,主攻攻击湖北清军,斩杀万余人,京师八旗招架不住,第一个溃逃。接着,明军进攻四川,清军连战连败,但四川提督李国英麾下绿营兵(汉军)战斗意志顽强,坚守城池。

进攻四川,清军八旗几乎派不上用场,汉军绿营兵是绝对主力,他们坚守城池不出,与明军打起消耗战。明军基地不大,持久战吃不消,粮草断绝后,只能撤兵了事。由于粮草补给出现问题,明军内部许多将领支持不住,多数投降清朝,换取荣华富贵,但李来亨拒绝。李来亨以茅麓山为基地,率7000兵马坚守阵地,硬抗10万清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万对打7000,清军统帅穆里玛(鳌拜弟弟)非常自信,认为这支明军很快就被消灭,谁知战斗持续近半年,连儿子苏尔马都被斩落马下。为了给八旗精兵镀金,穆里玛下令八旗骑兵率先冲锋,打第一线,试图“收割人头”。谁知,明军压根就不怕八旗兵,明军居高临下,利用丛林阻击清军。明军密集枪弹下,八旗纷纷坠落马下,副都统贺布索、苏尔马(穆里玛儿子)被击毙。

八旗人数不多,经不起消耗。儿子阵亡沙场后,主帅穆里玛便将八旗兵放在军团后方,保存有生力量。绿营兵,自然要打第一线,与明军死磕,但还是无法取得胜利,除了“送人头”,清朝捞不到好处。为此,穆里玛拿出“大招”,就是在周围150多里的茅麓山周围挖掘长壕、沟堑、构筑栅栏,围困明军,打持久战、消耗战。如此,明军吃不消,没有粮食、弹药补给,无法持久作战。

粮草断绝时,李来亨多次组织明军反攻,明军一度突破清军五道封锁线,但绿营兵实在太多,明军无法突围。即便如此,李来亨还是拒绝投降,还处死前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抗清意志非常坚定。弹尽粮绝之际,李来亨先杀妻儿,然后焚毁房屋,自尽而死。剩余明军宁死不降,他们与清军短兵兵相接,全部阵亡,堪称惨烈,令人敬佩。

参考书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