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云冈大佛前,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明亮而似有睿智。其实,北魏造佛并没有眼珠,云冈人说,那是辽金时期所为。即是说,云冈开凿已经1500多年,而几乎所有现存云冈佛像的闪亮黑色眼球,也都已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了。但我们看到,不少佛像的眼部仅是一个圆形的深坑,他们的眼球哪里去了?现在我就将一枚云冈佛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史克门来中国留学深造,闻得大同云冈具有震撼的佛教艺术,于1932年夏季来到石窟,即便惊奇的发现,此座佛教寺院,更像是一座记录东西方多元文化融会贯通于一体的艺术圣殿,徜徉在石窟群中久久不愿离去。来到石窟前的乡村街市,接受着当地人的异样眼光,不经意间有人怀揣了人工新凿的仿雕佛头进行兜售,自然不被学习和研究中国艺术品的史克门所认可。但一件被介绍为佛眼的陶制器物吸引了他,仔细辨识后确认,这,就是一枚来自于某座洞窟内的佛像眼球,便果断地以一块银元购买下来。自此,这枚来自于云冈石窟的陶制佛眼成为史克门收藏的重要中国艺术品之一。回到美国,虽然陆续将自己收藏的多达上千件中国艺术品捐给了自己供职的纳尔逊博物馆,但这枚云冈佛眼一直保存到他从馆长位置上退休后的1977年。

年长的史克门看到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也看到了新中国的由弱到强。作为艺术史研究者,他更加注意云冈石窟的研究进程。当以北京大学宿白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提出“云冈模式”概念,并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锋中,以有力的证据、明确的逻辑赢得日本学者的认可与尊敬之时,石窟考古界被震撼了,史克门被感动了!他已然意识到,如今的中国不同以往了,其国家的强大、人民的自信,令世界所瞩目。自己保存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云冈佛眼,也该回到东方故土了。

退休后的史克门先生托人将佛眼及其一纸说明转交给宿白教授。1985年7月19日,云冈石窟保管所副所长解廷凡赴京护送佛像陶眼回归云冈。如今,这枚直径11.5、高14.4厘米,由细腻胎土烧制而成的圆锥体陶眼,静静地躺在云冈石窟博物馆的展柜中。虽然它晚于云冈大佛而后诞生,但亦有近千年的时光。五十多年后回归故乡的他是幸运的。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流,或是无意的浏览,或是仔细的观摩,并常有驻足其身边以谈论自己的生世和经历者。由此,它或许会回忆自己命运的多舛,或许也会有所感动……

自佛眼的回归之后,先后又有1尊云冈半身佛像,以及第19窟菩萨像和第7窟鲜卑装天王像等云冈文物的回国。

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信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强大,一定会有越来越多漂泊在海外的云冈文物能够返回祖国,重聚山西,回归云冈。

来源:云冈石窟官微

本文为王恒先生为刘晓燕撰写的演讲稿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