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情况会诱发人格的转变呢?我要说几乎是任何情况,比如看到一只橘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偶然。

在这里给大家看一张图,是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在不同身份下写出的笔记。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这里我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字眼,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患上该病是如此难治疗,没病的人可不可以伪装患上多重人格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遍电影 《致命ID》,它简直可以成为多重人格障碍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学专家坐在一起争论男主角是否应该定罪的情节,其中,司法方提出这个凶手会不会是在伪装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不幸惨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学专家这时极力替男主角申辩,他递给了司法方一本日记,里面赫然呈现了具有不同字体、语气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就与上面那张图片中的内容类似。司法方看过后迟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剩下的内容就留给已经看过这部电影 的人回忆,没看过的人自己找来看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多重人格能否被伪装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丘陵杀手”。

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位叫Kenneth Bianchi(以下简称K)的男子在洛杉矶地区残暴地強姦并杀害了10名年轻妇女,并把她们的裸尸抛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杀手”因此得名。虽然事后有无数证据表明K就是那个丘陵杀手,他却一直不停狡辩,哭天抢地,引来专业医师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接下来,他的律师顺水推舟地带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随即便催眠了K,然后该医生问他:“我能不能和你身体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这时,一个凭空出世的叫做S的人出来答话了:“我等了你们很久了,没错,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凶手,你想把我怎么样?还有啊,K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可是无辜的啊!”

有了这种证据,K以及K的律师都觉得十拿九稳,气定神闲。只是没有料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控方律师见状请出了Martin Orne先生(现在已经故去,以下简称M),来“料理”一下K的心理问题。

M是谁?那可是当时著名的临床 心理学及精神病学专家,在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碍领域响当当的泰斗级的人物!

随即,PK开始,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第一招:欲擒故纵。

一次与K的深入会谈中,M佯装不经意地提到,一个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应该至少分裂出三种人格。不久之后,K体内的S2就出现了。

第二招:打草惊蛇。

一日M约见K,提出一个非常诚恳的请求:请把这一天的时间都给我好吗?随后,M大爷手提量表,像打了鸡血,对K进行了一整天心理测试的狂轰滥炸。这些战火中诞生的测试结果表明,K与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招:釜底抽薪。

M联系警方搜查了K的住处,发现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理学的教科书,因此推测,他可能研究过这类问题;调查采访K的亲友,发现他在被捕之前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异常。

三招过后,K完败于大师脚下。M最后得出的结论是:K的多重人格障碍是伪装的!在这份有力的证词基础上,K最后被认定为有罪并判处无期徒刑。

实际上,还有种非常简单的区分伪装与否的方法:装病者总是急于显示自己的症状,而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则会试图掩盖自己的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而后者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

除此之外,两者都会产生幻听,但区别又在于: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来源于内部,自己头脑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认为那是天外之音,是别人发出来的。

同时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只是种幻觉,往往会自己压制住这种声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认为那些声音都是真实的,尽管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

该进行下一个案例了,而且该案例的经典程度无与伦比。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著名的“安娜案例”。安娜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随后出现的精神分析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人们才把目光迅速投向了潜意识领域,因此她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位病人。

一提潜意识,是不是大家就会下意识想到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真是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心理分为两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

就像一座巨大的锥形冰山,把它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开,然后装进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部分却用来装盛潜意识。因此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BOSS。

在我们把冰山放入我们的脑中,在它们接合的地方开一道门,放一个小人儿把守。

白天我们工作学习 忙碌,都靠着上面的小冰山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所有的看过的东西,听过的声音,闻过的气味……

有一些我们刚接触过就忘记了,或者过一段日子后忘记了,但是弗洛伊德认为,你其实并没有真的忘记,它们只不过是顺着那道小门溜入了下面的大冰山中。可是我们自己浑然不知啊,因为尽管潜意识不可否认地存在,但自己所能察觉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小冰山中的意识。

只有当我们心理控制松懈的时候,也就是守门的小人儿精神恍惚的时候,这些被关在大冰山中的潜意识才会撒了欢地通过小门跑到意识中去,只可惜这时的我们不是被催眠了,就是在做梦。所以梦境总是那么百转千回,当我们清醒后,守门的小人儿也重新振作,把那些逃走的潜意识又重新统统赶回了大冰山中,刚才发生的一切一下子恍若隔世……

尽管你意识不到潜意识神一般的存在,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左右了我们太多:为什么我们选择一种职业,而不是另一种?为什么我们同某人结婚而不是另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没来由地害怕某些东西?这些除了能在现实中找到可意识到的理由外(比如薪水的优厚,结婚对象的漂亮英俊等等),更多的是由我们过去经历过的但现在却已经遗忘的事情决定的,也就是潜意识。

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向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因此精神分析,通常就是对潜意识的分析。

好了,终于顺利地讲完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下面可以开始走进安娜姑娘的世界了。

前面提到了安娜案例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及精神分析第一病人的名号,也许就会有人认为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应该就是她的主治医师。其实不是,弗洛伊德甚至从未见过她,真正接手的是Josef Breuer——弗洛伊德早期的导师与合作者,下文中简称为J。

安娜是一名21岁的未婚女性,出身维也纳一个显赫的犹太家族。她对J的第一次造访,见面后,安娜开始只抱怨说自己长期咳嗽。J一听,可拉倒吧,只是咳嗽这么简单你能来找我?不说实话,那我就亲手撬开你的嘴吧。J随后对安娜进行了催眠。

催眠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让守门的小人儿昏昏欲睡,这样潜意识才可以肆无忌惮地闯入意识的领地去闹它一闹,才使得患者自己意识到先前那些潜伏在暗处的让他(她)道不清又弄不明的东西。

J成功地用催眠术勾起了安娜的记忆,重构了那些导致她前来就诊的事件,这里包皮皮含的可就多了:远到童年的经历,近到她正在照顾身染重病的父亲,备感身心疲惫。

催眠结束后,J道出了安娜前来就医的真正缘由,安娜顿时两眼饱含热泪,像见了亲人一样,彻底对J敞开心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其余的症状都说了出来:“其实我还觉得我眼睛和耳朵有点不好使了,颈椎也难受,头疼,右臂和右腿发麻……”

听完后,J隐隐约约觉得可能还有其他问题,于是干脆把她登记在册,打算以后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要说J的眼光还真是敏锐,就在安娜造访的两周后,她突然出现了短暂失语的状况,紧接着,体内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的人格,来回转换,没有任何预兆。

安娜从此有了安娜2。

前面说过,核心人格通常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安娜自己确实是有点小内向还有点小抑郁。可安娜2却恰恰相反,她这叫一个能折腾: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咆哮,叛逆,行为古怪,比如把衬衫上的纽扣全都扯掉。这也正印证了非核心人格敌对、控制、反社会的特点。

1881年4月5日,安娜的父亲去世了,悲伤之余,已经卸下重担的安娜病情却急转直下。她人格转换的频率越来越快,变成安娜2时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除了J外,其他人等一概无法辨认。

②只能说英语,而作为安娜的时候她还会说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③只有J喂她,她才会吃点东西。

再后来,她的情况越来越糟,开始有自杀倾向。于是在1881年6月7日,她被J转移到特殊的地方监护起来。这期间,J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未见效果。直到后来,安娜突然出现了回避喝水的症状。J一看这架势,心说她是铁了心地要玩命啊,心急如焚,便又开始了对她的催眠。

答案紧接着浮出水面:有一次,安娜看到一条狗在水杯里喝水,顿时觉得非常恶心。J顺势诱导她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安娜从催眠中醒来时,她的恐水症竟奇迹般的好了。

J顿时Bingo了,他领悟到了这种后来成为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治疗方法的东西,那就是:宣泄!得道的J迅速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安娜其他症状的治疗,而这些症状也奇迹般的消失了。J立功了!

再后来,弗洛伊德对这项发现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把它运用到梦的解析之中,宣泄一切因为“压抑”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取得了巨大的治疗成果。

只是,尽管安娜的许多病状都已被清除,她多重人格的身份却并未发生改变。

安娜的朋友谈起安娜时是这样说的:她就像是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方面,她是个柔弱的维也纳19世纪末的文化精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和改革家。

没错,多种人格的身份并没有妨碍安娜后来成为一个杰出而成功的人,很多常人看来灾难般的精神疾病,其实都没有阻止患者自身奋发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脚步。

随后的几十年中,安娜先后成为德国法兰克福犹太孤儿院的领导者,建立了犹太妇女联合会,开办未婚妈妈之家,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

1954年,前西德政府特地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来纪念她。

安娜的案例就讲到这里了,终于到了可以好好侃侃多重人格障碍成因的时候了。

【本文节选自《重口味心理学》,作者:姚尧,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欢迎关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