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再造产业新中山”为目标的中山市重大平台建设,有了新进展。

6月11日,中山市重大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召开2021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总结前阶段“头号工程”推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强调要依据城市设计提出的新理念、新构想,大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

作为中山2021年的“头号工程”,重大平台建设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进展?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重大平台是中山代表‘国家队’出征的主阵地、主战场,是落实省委赋予中山“三个定位”的重要举措,是协同推进“双区”建设的具体抓手,是破解‘土地碎片之困’的关键一招,是中山发展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未来所在。”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的讲话,点出了推动重大平台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期印发的中山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竞合日渐激烈的背景下,平台的大小,决定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会议指出,中山必须深刻认识“头号工程”的重大意义,实打实快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以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力、建非常之功,推动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谋求高质量崛起:

推进“头号工程”背后的全新逻辑

去年以来,中山提出通过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街统筹打造重大产业平台的构想,建设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以及科学城、香山新城、西部产业园、北部产业园七大平台,并把重大平台建设与抢抓“双区”建设历史机遇、落实深圳产业拓展走廊、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来抓。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梳理和规划,随着各项具体方案的出台,中山市建设重大平台的“路线图”已经绘就,并逐渐落到了实处:

去年10月,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重大产业平台“头号工程”,明确了“三年定格局、五年大突破、十年成示范型”的总目标。

今年1月,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新增或盘活用地不少于3万亩,包括整备10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7块,其中20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4块。”

3月5日,全市“攻坚2021”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3月底前出台平台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任务分解,4月底前出台各平台年度工作实施方案,6月底前完成7个平台规划设计。”

在3月28日举行的2021年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上,中山透露,正集中力量打造连片面积超过450平方公里的珠江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片区,这也是大湾区环深圳城市最大的产业平台。

6月11日召开的重大平台建设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则透露,中山正狠抓城市设计编制、土地整备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筹备方案谋划等各项工作,高水平打造全方位参与湾区建设的大平台。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规划来看,七大平台遍布城市各区域,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潜力无限广阔,是今后中山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

横向来看,重大平台建设规划提纲挈领地体现了中山梳理土地资源、促进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品质的决心和行动路径;纵向来看,它是中山对近40年城市发展思路的重新梳理,是中山迈入城建新时代的标志。在重大平台建设的快速推进中,我们看到了中山打破“框架”、重塑“躯干”的魄力,寻求发展新空间、探明新方向的信心,也有谋求高质量崛起的决心。

湾区竞合“胜负手”:

中山“头等大事”的历史机遇

“头号工程”的迅速推进,背后是中山急求突破的进取心态。“头号工程”,即是中山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按照规划,依托“3+4”重大产业平台的规划建设,中山将努力争取在未来五年实现全市工业产值倍增,未来十年再造两个产业中山。

“市委、市政府把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作为攻坚之年的‘头号工程’,说明极其重要、极其紧迫、难度极大。”赖泽华表示,“头号工程”是头等重要、头等紧迫、头等艰难的工作,必须摆在首要位置、紧抓不放。

审视中山自身,打造重大产业平台,是中山统揽全局改革的举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市来说,这是对产业基础再筑牢的过程;对于一个奋力破局的城市来说,这是对传统发展逻辑的重塑;对于一个正迎来历史机遇的中山来说,这是对发展活力和发展优势的再激发。

环顾湾区城市群,区域竞争日渐白热化,重大产业平台作为中山参与湾区竞合的“胜负手”,建设紧迫性凸显。佛山顺德、东莞、惠州等地均在近年来进行大规模土地整备,推出连片产业用地招引大项目。与此同时,今年广东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省工信、商务等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激励平台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与政策“窗口期”,中山迫切需要提高平台能级,全面提升中山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分量和地位。

回到平台建设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大平台既然沿承中山破解镇域经济发展困境的逻辑,承担了破解土地碎片、推动产业升级等困扰中山已久的发展难题的历史使命,其推进的艰难程度显而易见。中山正以“造骨塑身”的决心,奋力实现脱胎换骨的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东创、西强、南育、北拓、中优”产业发展思路,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集中资源打造重大产业平台,按照“三年定格局、五年大突破、十年成示范”的目标,强化镇街资源统筹,创新开发管理机制,明确开发时序,精准引进现代产业龙头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重大平台的典范。

加快完善体制机制:

高质量推进重大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头号工程”,中山应该怎么做?

连片土地整备是“头号工程”的基础和关键,是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第一难关”。要完成这一任务的破题,就要围绕“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干劲从哪里来”,加快完善“头号工程”体制机制。

“我们聚焦土地整备和项目招引两个重点,高质量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中山市市长危伟汉表示,要加快完成土地现状调查,根据土地现状制定土地收储和整备实施方案。

“尤其是一些优先整备的片区,要逐个制定整备方案,在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土地出让的质量和效率,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全力攻坚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开展连片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危伟汉说。

去年,中山多个镇街在行政审批环节刷新了“从拿地到动工”的效率新纪录,这是为中山未来加快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尽可能推动项目报批报建更高效、更便捷,推动更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产打下的基础。

一方面,坚决向存量土地要空间,破解中山土地碎片化,发展空间小的难题;另一方面,推动平台建设良性循环发展,用整备出来的连片产业用地,招引大企业、落下大项目。中山提出力争到年底拿出若干个高质量的“熟地”,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招商,力争年内实现百亿级项目新突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