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投资者,

对待不挣钱的公司越发缺乏耐心和信心。

文|郑一久

即便从去年以来大批中概股上市公司都纷纷选择回流港股,但最终,过去十年少有的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以网约车服务为主业的滴滴最终还是选择要去纽约敲钟。

6月11日,滴滴首次公开了其招股书,该公司计划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并于7月在美国上市交易。滴滴以正式名称“小桔快智”提出申请,目前外界猜测其估值可能会超过700亿美元,当然在滴滴最如日中天的时刻,其被认为是又一家中国突破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

选择赴美上市,自然还是与大股东及多年来大量的投资机构急切想要退出有关,根据申请文件,对于上市前的滴滴,CEO程维拥有7%的股份并掌握15.4%的投票权。滴滴的其他知名投资者还包括软银集团、优步和腾讯,对于上市前的滴滴,他们分别持股21.5%、12.8%和6.8%。

滴滴主要股东

不过软银已经表示在滴滴上市后将会退出董事会,显然最近两年备受争议的孙正义也开始寻求将多年前的投资逐步兑现。

对于这些曾经的“独角兽”如今的巨头来说,上市既是为了进一步从外部融资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当然还是为了能够让投资者获得退出的机会。

不过对华尔街的投资者来说,如今滴滴上市的吸引力显然远不如两三年前,因为如今各种不确定性与风险横亘在所有投资者面前,不问世事闷声发大财的时代已然过去。

01

滴滴上市之际,

中概股却早已风光不再

就像分析师Julie Pierce Onos在她的专栏中所提到的:“考虑到特定公司或行业的风险是很重要的,因此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滴滴出行如今IPO所面临的一系列潜在风险。”

对于更广泛投资者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风险是秘密IPO。

秘密IPO对上市公司的一个好处是,它可以在额外的几个月内保护重要的运营和财务信息不受竞争对手的影响。这种保密性有助于公司更长时间地保持竞争优势;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上市前期的申报信息很难被完全知晓与充分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滴滴出行的发展情况

其次,当然还是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一旦双方的对抗再次加剧,滴滴也可能受到影响。

该公司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着政策和监管方面的双重压力,不同国家对网约车公司的监管方式各不相同,同时,部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对传统出租车公司和基于移动端的网约车服务的看法也深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滴滴积极拓展的日本市场,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起色。

在过去,这类新兴互联网公司的策略是利用大量补贴来吸引司机与公司合作,并获得用户量的暴涨。在每个市场上,随着他们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滴滴已经开始逐步减少补贴,然而如何稳定公司营收实现盈利、持续吸引司机加入、与保持用户品牌忠诚度这一三角关系,将是滴滴未来不得不面临的考验。

另一个滴滴无法回避的新障碍则是其“创新业务”的受挫,2021年4月29日,央行和其他四个监管机构宣布反对国内的几大科技公司在应用内提供支付以外的金融服务,社交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句,到最后,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想把自己变成一家“银行”。

而滴滴早前所面临的社会争议之大,更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少有的。

滴滴CEO程维

2015年12月,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抗议之激烈,使得滴滴被迫关闭了在洛阳的办公室。2018年5月和8月,两名女乘客被司机杀害后,瞬间引爆了舆论,让滴滴成为众矢之的。从2018年8月开始,滴滴投资2000万美元改造其平台,包括一套不断发展的安全预防措施,如应用内安全中心、途中录音、警方协助按钮和限制某些司机和乘客的服务的封锁功能,以及增加对用户的安全服务。

可以说滴滴是少有的顶着巨大舆论压力不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但就外部环境来说,滴滴的上市已然错过了最佳时机,美国SEC早前的审计新规已经开始让部分中概股选择了回流香港。

中国的科技明星股们无论在哪个市场今年都没有获得什么好待遇。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价已较今年早些时候的高点下跌超过30%,快手的跌幅更是达到50%,表现均逊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等更成熟的同类科技股。在利率上升、中国政府对科技行业的整顿等外部因素,使得投资者更多将目光转向了传统公司。

02

主业堪比“做慈善”,

滴滴既承受风险又深陷竞争

估值的起伏不定,也侧面反映出市场对于滴滴的态度。

2018年两次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已经一降再降低至475亿美元。2019年5月,Uber上市,作为占股滴滴15.4%的股东,招股书披露了滴滴当时的估值为516亿美元,相较2017年私募市场最后一轮融资560亿美元缩水10%。

2019年7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公告,滴滴出行13.75万股股份挂牌转让,转让价格仅按475.44亿美元计算,滴滴估值再次下调,从如今的股份构成来看,曾为滴滴保驾护航的国资们显然也早已纷纷抽身离去。

网约车服务作为滴滴的主业,可以说是高风险、低收益,不久前滴滴主动公布了其抽成明细,被视为少见的巨头“公开卖惨”,对应到招股书公布的财务数据,其网约车服务的利润率仅有3.1%,若不是依靠事实垄断的规模支撑,想盈利不可谓不艰难。

滴滴招股书

因此除了持续扩展国际市场,滴滴还在努力发展其在自动驾驶等高相关性业务。

尽管消费者焦点小组调研表明,部分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是安全的,而这也确实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八年前,全球所有主要汽车市场中,近75%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而两年前,45%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但几乎没有一个接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汽车的自动功能支付更高的额外费用。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电动车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如今就连华为都表示要投入自动驾驶的相关研发,从竞争角度而言,尽管滴滴有着广泛的出行数据与关联业务支撑其研发,但真正在做创新业务上,迄今为止这家公司事实上并没有拿出什么可靠的战绩。

并且滴滴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样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东南亚企业Grab和大股东之一的Uber。但这一领域远不是一两家公司独占市场那么简单,其他竞争对手包括私营公司Manbang Co. 、Ola和Caocoa也都各自占据着部分市场,这些公司的存在都使得滴滴在中国市场之外,要面临比想象中大得多的竞争态势。

而作为行业巨头,滴滴同样被反垄断的阴影所笼罩。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多次直接指控滴滴出行违反网约车管理相关法规,在多个城市继续向不符合资格的车辆和人员派发订单,还在2020年3月推出花小猪平台,采用补贴和低价方式,在三四线城市中抢占巡游车和正规网约车市场,严重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扰乱行业秩序,企图形成新的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小猪APP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监管机构以涉嫌垄断为由处罚了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滴滴也在其中。上个月,监管机构约谈滴滴和其他九家交通运输平台,就它们给司机的待遇发出警告。随着如今国内监管层对科技反垄断的高度敏感,滴滴的一举一动势必都将被严格检视。

在这份最新的招股书中,滴滴用长达60页的篇幅事无巨细的介绍其各项业务正面临的多项风险,尤其是法律和监管风险可能对滴滴的业务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主要包括司机属性风险、司机和车辆的证照风险、反垄断监管可能带来的罚款或者业务调整风险,公司VIE架构可能不符合中国监管上市要求等。此外,业务层面还面临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的风险。

在经过了将近十年对中国科技成长股的另眼相看之后,如今的投资者对待不挣钱的公司越发缺乏耐心和信心,尤其是面对滴滴这类持续存在高风险却又始终无法带来高收益的企业时,冷眼旁观显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END-

INYOUMEDIA相关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