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中国是日本的老师。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自大,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古代的日本确实是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日本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日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与当时的中国朝代建立联系和文化交流,并从中国那里学到他们想要的知识,用以完成日本本土的国家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开始学习中国文化,是从3世纪末开始。当时,一名名为王仁的百济博士坐船来到日本,将中国儒家的典籍《论语》和《千字文》传至日本,中国文化第一次在日本生根。到了五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较好地运用汉字。

继体天皇七年(513年),日本建立五经博士交代制度,要求百级定期向日本派遣熟识儒家经典的汉学家,之后还增加了医学、历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末,日本不再通过朝鲜的中介学习中国文化,而是直接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大量留学生随行,以此接触到一手中华文化。

日本留学生中以阿倍仲麻吕最为著名,此人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他不仅喜爱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文,还曾参加科举,并高中进士,留在中国做官。著名诗人李白、王维与阿倍仲麻吕交好。阿倍仲麻吕曾赠予过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因此十分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的僧人也跟随遣唐使的脚步来到中国,学习佛法和汉学知识。804年,日本僧人空海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后,终于踏上中国大陆。他辗转奔波,于第二年到达唐朝都城长安,并以长安为据点行遍各地,访问唐朝境内知名高僧。806年,空海携带大量佛典法物回国,除此之外还将《刘欣怡集》、《王昌龄集》、《杂诗集》等中国唐诗带回日本,加强了日本人对汉诗的理解。

中日的人员交流并非单向,而是双向的。8世纪中叶,中国高僧鉴真虽已年逾花甲、双目失明,但仍然突破重重险阻来到一洋之隔的日本岛,向日本人传授佛教經典和汉学知识,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人很感谢这位功德无量、慷慨大方的高僧,于是作诗纪念他:“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里。”

到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0-789年),日本仿照唐朝教育体制创立了自己的教育制度。日本在中央政府设置太学,地方则设立国学。在这些学校中,政府选择儒雅博学之士担任博士、教授、助教等职位,向学子传播中国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算数等知识。在官方学校的作用下,日本社会在8世纪中期出现了文化繁荣,文化方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建设做出了无法忽视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完全可以被称为日本的老师。

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