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雅鲁藏布之夜

2014年3月的一天,我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南行,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墨脱境内我国实际控制最南的一个村庄——西让村。傍晚时分,浓雾弥漫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丛林中,山峰像沉睡的巨兽,高达50米以上的参天巨树在两岸的原始雨林中若隐若现,仿佛进入远古世界门前的巨型雕塑,虚幻但又真实。这些突出林冠的巨树是热带雨林的主要特征之一,周围更是藤蔓遍布、野蕉丛生,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西藏热带世界。

雅鲁藏布江下游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原始热带雨林

来这里之前,除了心心念念着德阳沟外围区域那批三个月前安装的红外相机可能的收获外,我对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也做了详细的功课——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专注研究西藏两爬的蒋珂和知名民间两爬学者侯勉都给我提供了这一区域的不少最新资料。这让我更清楚此行的意义——实际上,在上一年嘎隆拉隧道全面贯通前,没有任何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科学家或爱好者能在春季进入到这片失落世界;通常能抵达这里的时候已经六月份了,这时候,调查两栖爬行动物的黄金时间繁殖期已过。虽然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的阿波尔远征队闯入过藏布江下游遥远的南方(那是一次臭名昭著的入侵,但对博物学来说,却是一次成果丰硕的考察)。

夜晚,在向前书记家吃完晚饭,热闹的人群散去,这个喜马拉雅最深处的村子恢复了宁静。当地鸡爪谷酿的黄酒给我带来了稍许醉意,想起此前朋友们交代的使命,我操起手电一头扎入了村子边上的森林。与内地大部分地区完全不同,村子边上的水稻田是这里最年轻的生态系统,除了几只布氏泛树蛙在求偶外,内地农田那些数量庞大的低地物种并没有出现,这里的惊喜,一定隐藏在那些亘古屹立的原始雨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脱明星蛙类棘棱皮树蛙(也称西藏棱皮树蛙)的经典拟态行为

墨脱另一种明星蛙类横纹树蛙,拥有匹诺曹一样的尖鼻端,可惜这个县城边缘的独立种群栖息地已被开发

于是我走向往森林延伸的小路,电筒光柱里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的密集雨丝与飘舞的浓雾,但这一切并没有给我带来不安;这里的湿度达到饱和,温度刚刚好,空气中弥漫着3月雨林中素馨属植物(Jasminum spp.)花朵甜美的清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对于博物学爱好者而言,身处这种未知环境的新鲜感掩盖了一切恐惧。

一条长度达4米左右,和倒木一样粗的眼镜王蛇在雅鲁藏布江边晒太阳

我路过森林中一处横穿道路的小型溪流时,首先发现了稀有的北蟾舌蛙;这种类似浮蛙的物种前后被命名为网纹扁手蛙、北浮蛙,属于低海拔森林微型溪流生境类型物种,东喜马拉雅热带雨林特有,在西藏仅分布于墨脱县西让村与江新村江两岸海拔800米以下区域,此前国内仅有一两次采集记录。接下来路过一片竹林,又在这里发现了神奇的拟态鸟粪的背崩棱皮树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拟态鸟粪的背崩棱皮树蛙

繁殖季节的多疣原指树蛙

我还找到了一种此前没有影像记录的树蛙,这种树蛙极有可能是此前实际控制区未记录过的圆疣树蛙。这种神奇的树蛙和热带雨林中的大型竹类牡竹或龙竹类(Dendrocalamus spp.)形成了长期的共生关系:它们在破损且积水的竹节中繁殖,将卵产于竹子湿润的内壁上并在竹筒内孵化蝌蚪。虽然别的一些树蛙(如背棱皮树蛙)也会在积水的竹筒里面繁殖,但竹筒不会是它们唯一的选择,积水树洞也会被利用。而这种树蛙则只会在竹筒中发现,它们特化的长而扁的身体能钻入竹筒上一些细小的缝隙,腹部的圆疣有助于更好地附着在光滑的竹壁上,以至于通常不砍开竹子几乎无法发现它们。阿波尔远征队曾描述过一个案例,在一节只有极小虫蛀洞的竹节中发现了4只圆疣树蛙,圆疣树蛙的身体远远大于这个蛀洞;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这些蛙还是幼体的时候就钻进这里,并且已经在里面生活了数年。圆疣树蛙和大型竹类进化出这种神奇的共生关系,这在陆生脊椎动物中是极其罕见的。

与大型竹类共生的圆疣树蛙

色斑多变的圆疣树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筒内的圆疣树蛙以及它们的卵 摄影/王聿凡

深夜了,森林里仍然生机勃勃,路边沟谷中潮湿的植物叶片上,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角蟾在鸣叫,低头拍摄完一种,抬头又见到体型更大的另外一种。角蟾这类形态保守的物种难以鉴别,考虑到第二天凌晨就要出发进入无人区,我们匆匆采集了两份标本就回村休息了。在西让村短短的两个夜晚,我们就发现了雅江湍蛙、河谷舌突蛙等多个新物种与圆疣树蛙这样神奇的区域新记录种,如此密集的发现让我们在21世纪有幸重温了大航海时代的发现旧梦,切实感受到了这里美丽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事实上,整个墨脱近年发现的两爬类新物种和新记录种已经逾二十种之多,这片雪山峡谷中的热带丛林是我国最新的生物多样性发现“热点”之一。

仅产于墨脱海拔550-650江段的雅江湍蛙 摄影/王聿凡

细脆蛇蜥,拍摄于西让村附近的一种无腿的蜥蜴

02丛林珍宝

对于并不了解墨脱的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而言,想要感受这里丰富两爬的魅力并不容易——不像我们熟悉的内地热带亚热带低地那样,墨脱原始森林中大部分的物种种群密度较低,或隐蔽度极高、或季节性强、或分化为极特殊的小生境类型,刚刚步入这片丛林的探寻者极易迷失在这茫茫的丛林中;但只要当我们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和感受,这片丛林会逐渐展示它的珍宝。

大吉岭臭蛙

墨脱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有性非常强,除了极少数如布氏泛树蛙、白颌大树蛙、黑线乌梢蛇、黑领剑蛇等扩散能力较强的物种外,大部分的物种只能在墨脱见到。整个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众多的两爬物种中,舌突蛙是最为特别的一类。它们最早被划分到叉舌蛙科,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这类物种与南太平洋岛屿及新几内亚等地的亚洲角蛙科关系密切;舌突蛙应属于亚洲角蛙科,这代表的是我国第十三个两栖动物的科,意义重大。更让人惊奇的是,这类分类地位独特的蛙全球范围内仅分布于墨脱县及周边区域,即使在具有同类生境类型的缅甸北部与云南甚至东南亚也没有发现,显得极不寻常。舌突蛙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带分化了四个不同物种:西藏舌突蛙、高山舌突蛙、墨脱舌突蛙以及最新在背崩乡雅江河谷区域发现的河谷舌突蛙,甚至可能还存在新种。舌突蛙不但分类与分布独特,其繁殖行为至今仍是一个谜,是世界少有的不直接依赖水进行繁殖的蛙类。亚洲角蛙科在墨脱的存在或许是大陆碰撞交流的结果,舌突蛙可能是冈瓦纳古陆少有的两栖动物孑遗类群之一,在墨脱降雨量高达5000毫米以上极度潮湿的山地雨林的庇护中幸存了下来。

繁殖季节的白颌大树蛙

黑线乌梢蛇

墨脱舌突蛙,我国体型最小的蛙类之一,体长约一厘米

树蛙作为热带雨林指示性物种类群之一,其多样性也间接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生境多样性。雅鲁藏布大峡谷下游的墨脱是我国树蛙科物种最多样的区域之一,同样位于热带北缘的香港,只记录了2种树蛙科物种,而墨脱县仅实际控制区面积不超过三千平方公里的热带亚热带河谷区域,就有多达16种树蛙分布;作为对比,面积超三万平方公里且保存着大面积热带雨林的海南岛,也仅记录了16种树蛙(中国两栖类http://www.amphibiachina.org/distribution)。

2015年,在墨脱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树蛙类新属——棱鼻树蛙属,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同样在墨脱得到充分发展的物种类群还有湍蛙属、齿突蟾属、鬣蜥科等,它们进化出不同种类的物种,填补了从雅鲁藏布江石滩到热带雨林冠层的每一处生态位空白,述说着这片神奇土地沧海桑田的自然故事。

拥有艳丽脚蹼的双斑树蛙

墨脱特有的背崩湍蛙

一种代替水蛙生态位的湍蛙未定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特有种吴氏岩蜥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一带分布的拉萨岩蜥

墨脱特有的长肢攀蜥

03黯淡未来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已经在规划之中,如果水电站需要淹没这些区域,对于全世界这唯一一片雪山下的热带雨林,将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里分布的那些珍宝般的低海拔特有两栖爬行动物,如河谷舌突蛙、雅江湍蛙、北蟾舌蛙、棘棱皮树蛙、疣灌树蛙、喉褶蜥、异鳞蜥……也将失去他们仅有的家园。我们希望对于生态影响如此巨大的工程,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论证和讨论。

因为,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世界,雅鲁藏布大峡谷,真的只有一个。

仅分布于背崩乡海拔800米以下的北蟾舌蛙

近年墨脱发现的新属新种墨脱棱鼻树蛙 摄影/蒋珂

墨脱低海拔特有物种喉褶蜥

墨脱特有的墨脱树蜥

墨脱雨林中分布的紫灰锦蛇指名亚种

墨脱新纪录缅甸树蛙

西藏舌突蛙

波普拟髭蟾,墨脱近年新记录物种,东喜马拉雅特有,拥有蓝宝石一样的眼睛

-END-

撰文/李成

编辑/邸皓

排版/陈泰龙、王善玮

文中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李成拍摄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作者介绍

李成

李成,独立野生动物研究者,穿山甲保护专家,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负责人,国内首本原创蛇类科普摄影集《冷艳猎手—蛇》作者。

李成在藏东南及广东等人迹罕至的丛林中,屡次发现新物种与国内新记录物种,包括:灵长类新物种白颊猕猴、首次在中国境内被发现的珍稀蛇种——坎氏晨蛇、百年后再发现的棘棱皮树蛙、全国唯一在市中心发现的豹猫种群、广东的两栖类新物种南方肥螈等。目前主要在广东从事中华穿山甲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