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履历草稿表”……一件件发黄的证书、手稿、表格,勾勒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一场特殊的展览——“信仰的力量——我这一辈子”红色展览在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咚咚锵众创空间举行,参观者从这组普通的家庭档案中,读懂了信仰的力量,感受了坚定的初心。

这组家庭档案属于一位名叫许崤函的老党员,他1922年2月20日生于河南省灵宝县,1938年5月在陕西安吴堡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加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1938年7月到瓦窑堡,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许崤函先后在新四军第二师,华野第十纵队、第十二纵队,皖北军区等部从事组织、政教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空军驱逐第四团、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东北空军干部学校工作,1956年任空军辽阳场站政治处主任。1955年,许崤函被授大尉军衔,1956年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南京,任南化公司安全技术科长,直至1979年6月离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70岁的时候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将人生分成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与老年五个阶段,他跟父母度过童年、少年两个阶段,跟党度过的是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许崤函的儿子许小真说,父亲一生活了85岁,跟随着党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共产主义怀有坚定的信仰。

许崤函生前非常注意保存各个时期的相关资料,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家庭档案。在父亲去世后,子女们整理、保存老人的遗物时突然发现,这些家庭档案不正展现了从烽火年代到和平时期,一个共产党员一辈子的革命人生吗?许小真因此策划了这个展览,他想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父亲的故事,从而折射出百年党史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

1938年,许崤函和几十个同伴,从家乡出发,步行12天前往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张抗日军政大学的毕业证书,上面有毛主席的题词,父亲一生视若珍宝,妥善保藏。”许小真说,父亲在“抗大”学习了七个月,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抗大”毕业后不久,他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军人证明书、解放前后许崤函身着三种不同军装的老照片、旧时军装胸章和纽扣、解放区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帕、授衔授勋典礼请柬、大尉肩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转业工资介绍信……一件件沉淀着岁月的老物件、老档案带着人们走近了这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参观展览的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珊萍说“从许老身上,我看到了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坚定了我们跟党走的决心。”

和自己的无数战友一样,许崤函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并没有担任过太高的职务。但他的身上却体现着共产党员的伟大品格。生活中一件件小事,都体现着他对信仰的坚定,对初心的坚守。

许小真说,父亲生前非常注重家风传承,每年都要召开家庭会议,并留下记录,比如1988年春节的家庭会议,他就对子女们说:“近几年我们家庭变化很大,形势很好。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通过诚实劳动,建设文明(包括物质和精神)和睦、小康现代化的家庭。”晚年时,他还反复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许小真保存着父亲1992年手写的《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字里行间,是这个老共产党员对后辈们的尊尊教诲,体现着对党的坚定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展出的家庭档案都非常普通,呈现的是父亲一生的轨迹。”许小真说,父亲生于1922年,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第二年。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从最初的懵懂、被动,慢慢走向了一种自觉:对自己所行走的道路,以及这条道路意味着什么的自觉。这种自觉在今天,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自觉。“一百年来的革命历程留下了众多来之不易的财富,对革命道路的自觉与自信,是其中宝贵的组成部分。”

新华日报 ·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赵亚玲/摄

标签:

责编:王建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