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这锃光瓦亮的岩板,它是陶瓷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近日,四川省米兰诺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协会会长胡正华指着公司品牌产品,自信地对记者说道。

富蜀西南,嘉州之北,夹江县因“瓷”而名。1987年4月7日,夹江县第一家陶瓷厂破土动工,正式开启了夹江陶瓷产业发展之路。

启程:煤窑生瓷 从弱到强

“夹江陶瓷产业是从小作坊开始萌芽的,发展至今,凝聚了3代陶瓷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胡正华感慨地说道。

据《夹江陶瓷记》载,1988年至1991年是夹江县建陶工业的起步阶段。乡镇企业作为产业主体,步履维艰,在摸索中前行。

“记得到1997年,全县已有30多家陶瓷企业。”胡正华说,那一年,他用所有的积蓄和筹集来的20多万元,在夹江县黄土镇创办夹江县华兴陶瓷厂,也就是米兰诺陶瓷的前身,“最开始只有一条煤烧窑炉,生产的是低档次小规格外墙砖。”

但仅仅5年,在胡正华的带领下,夹江县华兴陶瓷厂创下傲人成绩,5个分厂陆续建立,创办规模跻身全县十佳。胡正华与众多志同道合的陶瓷人见证了夹江陶瓷产业1992年至1999年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发展。

发展:升级转型 跨越发展

2000年起,夹江县建陶工业进入第二次快速集聚阶段,

引进外省陶瓷企业,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建立工业园区,产品提档升级。

2004年9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将夹江县命名为“中国西部瓷都”。截至2015年,夹江陶瓷企业数量达到95家,产能超3.4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全国的12.5%。陶瓷产业成为夹江工业的支柱,占县域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陶瓷企业“退城入园”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打造绿色优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2017年,夹江县委、县政府坚定绿色发展,提出“减量、提质、入园、增效”方针,推进“煤改气”“退城入园”等系列部署,加速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步伐。3年时间,夹江陶瓷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板生产线

2020年,夹江陶瓷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夹江陶瓷企业发展热情高涨,新建和技改投资生产线不断竣工点火。其中,岩板无疑是夹江陶瓷企业上档升级和跨界发展的重点方向。

“未来,我们不是盯着‘墙砖’看,而是放眼各类家居家电用品。”胡正华说,“岩板可以根据消费者喜好定制图案,广泛应用于墙面、桌椅、柜橱设计,甚至还能做成冰箱面板,从一种‘商品’转为一类‘跨界原料’,打开全新的市场局面。”

岩板家居产品

2020年9月,西部瓷都首条岩板生产线点火投产,夹江陶瓷由此进入岩板、大板时代。“截至目前,夹江已正式点火的岩板生产线有9条,在建和规划中的岩板生产线还有10多条。”胡正华满脸自豪地说,夹江已成为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大岩板生产基地。

今年5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夹江县“中国(西部)岩板生产基地”称号。岩板生产基地建设,已纳入夹江县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在新的“跑道”面前,夹江陶瓷产业大步跃进,未来可期。

展望:品牌塑造 产业成链

历经30余年市场磨砺,夹江因瓷而兴、因瓷而盛、因瓷而名,形成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江西高安陶瓷产业“五足鼎立”格局,创造了享誉经济学界的“夹江现象”。

目前,夹江共有陶瓷企业60家、生产线96条,年产能4.5亿平方米,占省内的77%、西部的38%、全国的7%,2020年产业集群产值达350亿元,在国内陶瓷产区中综合排位第三位。产品涵盖中高低档各类内外墙地砖、艺术陶瓷、卫浴陶瓷和地暖陶瓷,主要销往云、贵、川、渝及新疆、青海、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

海天辽阔,风劲帆满,“中国西部瓷都”正走在提档升级的关键路口。夹江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龙克强介绍,接下来,该县将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走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定制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中国西部瓷都”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如今,夹江县正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为引领,着力发展民用核技术、绿色建材、先进材料、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打造新场先进材料产业园、吴场高端陶瓷产业园、木城民用核技术应用产业园“一区三园”,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加快建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来源:无限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