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一个这样的王国,国王和上层统治者的地位是靠财富得来,为了让他们自己变得更加富有,更加有影响力和声誉,他们在城邦里大量地借钱给民众,让他们用财产作抵押,进而收买他们的家产,甚至不会立法来干涉这一现象。

城邦里的人养成了挥霍浪费的习惯,人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炫耀崇尚金钱为荣,他们好吃懒做,不愿辛苦挣钱,宁愿抵押家产换来贷款继续消息,也不愿脚踏实地的去挣多少花多少过踏实的日子。

渐渐地,这些人无法节制开销,又习惯了铺张浪费,挥霍掉了所有贷款得来的金钱,然后上层统治者收归了他们所抵押的祖产,于是,这群原来还属于世家的子弟靠着继承得来的家产安稳度日的,现在却变得一无所有,有的还负债累累。

社会矛盾开始爆发,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穷人开始仇富,富人则随意践踏穷人,继续以高利放贷给这些需要金钱,用家产抵押的穷人,他们将这些人视为猎物,是他们牟利与受骗的对象。

假使这种现象疯狂地随意滋长,人人变得疯狂逐利,被金钱驱使与掌控了心性,人们所谈及的都是在哪里可以得到高利息,如何投资用杠杆去撬动数以百倍的得利,如何骗取别人来投资,如何寻找放贷的对象,并美其名曰冠以“金融城”的称号。

然后在这些人里生成了一部分“导师”,传授赚钱的方法,他们被称为“成功学大神”,并且孜孜不倦地向穷人和向往赚钱的韭菜们抛出金钱的毒饵,用这种方法又收割了一批想快速赚钱又没有方法的人。

整个城邦里浊浪滔天,颠倒是非黑白,人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寻找赚钱的秘籍和对象,被假象所迷惑,误以为自己都过着享受奢靡的生活,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向着所期待的美好的方向发展,并且会越来越富足,拥有更多用之不尽的资源。

没有人再关心内心的成长与精神的修养,没有德性的培养与民风的淳朴,没有善良与情感,金钱逐利就是他们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讲述这样一种假想中的城邦的存在,柏拉图是公元前两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但他的思想深邃依然对现在的哲学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

柏拉图这样描述这个假想城邦里的人:

他们把知耻知止说成是笨蛋傻瓜,驱逐出去;把自控说成是懦弱胆怯,先加辱骂,然后驱逐出境;把适可而止和有秩序的消费说成是“不见世面”是“低贱”;他们和无利有害的欲望结成一帮,将这些美德都驱逐出境。他们将所有美德除空扫净,为别的成分的进入准备了条件,当他们在一个灿烂辉煌的花冠游行的队伍中走在最前头,率领着傲慢、放纵、奢侈、无耻行进时,他们赞不绝口,称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无耻为勇敢。

面对这样的情形,该如何解救出这些迷途的人,该如何让这个城邦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拥有美德与善良,让城邦里的民众注重内心的富足,而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诱惑丢失了做人的原则,变得六亲不认,残酷冷漠,唯利是图。

解决方式是什么?柏拉图说:

其一,可以颁布一条法令,禁止财产的自由处置;

其二,规定自愿订立的契约,由订约人自负损失。

他说这虽不是一项最好的法律,却是一项次于最好的法律,这可以强使公民们留意道德,一国之内唯利是图的无耻风气可以稍减,上述所讲的城邦里的恶事,也都可以少些了。

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针对投资放贷乱象的解决办法,虽然有美好的愿景,但也有其局限性,但又不得不为他的过人智慧感到震惊。

如果按柏拉图所说,要杜绝城邦的奢靡浪费之风,削弱欺诈逐利之风,第一条禁止了民众财产的自由处置权,那么会导致另一种怎样的结果呢?

1、统治者拥有了所有民众处置财产的权力,那变相地拥有了这些财产的所有权,因为在这个城邦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以牟利获取更多财富巩固地位为本的。禁止了民众自由处置私产,却无法禁止他们在此基础上得利。

2、禁止自由处置私产的另一个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资产无法流动,便无法形成自由买卖市场,决定权掌握在了少数极权者手里,势必会形成攀权附贵之风。

3、自愿订立的契约损失自行承担后果,那这里又会存在一条被愚弄诈骗的情形,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甚至是被诱导之下签订了合同,也无法推翻既定的事实,没有公信部门为他们说话,就会造成社会上的人想方设法地去行使诈骗诱导,让人糊里糊涂,莫名其妙,没有足够认识和分辨能力的民众上当,也只能哑巴吃黄莲,自认倒霉,这也是弊端之一。

4、当然,对于那些投资的本意便是只想获取高利息者,或者放高利贷者,或者挥霍奢侈赌博的恶棍来说,他们自愿签订的契约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自行承担后果是极大地刹住了这股妖风,让他们贪婪的行为有所顾忌与收敛。

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运行,正如柏拉图所说,没有万全之策,只有仅次于最优法令的策略,只能最大限度地堵住漏洞,而不能补得天衣无缝。

这个原因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与事物的变化,最难洞察的是人心,最难深交的是人,而人性往往又具有多变性与复杂矛盾性,所以,针对人所制定的策略,也难以万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拉图在他设想中的“理想国”里,描绘出了一幅他心中完美的国度,那里的哲学家统治着城邦,人们善良节制勇敢智慧。

他也设想出几种可怕的邻邦,他们贪婪好胜,懒惰奢靡,就如上述那样的城邦一样,他们追求的是与他“理想国”完全相反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但若要想用“理想国”的统治方法去管理这个邻邦,柏拉图便提出了上述他的规划与相应的法令。

可是,在两千多年以后,我们再来看柏拉图的观点,似乎也是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哲学不分国界,不分时间空间,不分年龄性别,哲学是一种启智开悟的学说,但又因为真正懂得哲学深度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古往今来才凤毛麟角。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是全方位最善于管理的人,也是最了解人心的人,所以,他提出,“理想国”是要哲学家来治理城邦的观点。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已经说出了当时所设想的一些社会风气,可见,很多东西延续千百年来都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惰性。

不分国界,不分时空,不分性别年龄,还将永远继续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