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如何“改”,发展民营医院很重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会议指出,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要在确保群众就医整体负担不增加等基础上,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对公益任务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等公立医院适当给予倾斜;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可结合实际,自主确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内部分配模式,向关键和群众急需的岗位、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等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院薪酬制度行政管理意味过浓,没有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导致业绩突出者、医术高明者、贡献较大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影响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挫伤了很多医务人员的服务热情,也带来了一些医务人员行为的变化,出现了诸如收红包、拿回扣、赚药差等方面的问题,加重了患者负担,也损害了医院“救死扶伤”的良好形象,造成医院的风气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医患纠纷则不断出现。不仅如此,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的矛盾也在加剧,医疗水平面临比较大的考验。

很显然,医务人员“正道”收入偏少,是导致医务人员行为失范、工作热情降低,以及公立医院人才流失最主要的方面。一般看来,与制造业员工相比,医务人员的收入不算太低。但是,就职业的要求和风险来看,医务人员的收入是明显偏低的。特别是一线医生和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是一般行业人员所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随“收入”跑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出现行为失范的概率也会提高。因此,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一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就成了公立医院最为紧迫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改革才能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热情释放出来,并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呢?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的难度在哪里呢?按照会议要求,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必须建立在群众就医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基础上。那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就成了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果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加大,要想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就只能增加广大群众看病的负担。否则,薪酬改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既然是中央确定的改革要求,对医院来说,就需要去做。相关的职能部门就要大力推进,财政部门就要大力支持。关键是,按照目前各级财政的实力,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力度,难度是相当大的,增加投入的空间也是比较小的。因此,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较可行而有效的办法,就是有序放开医疗市场,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设立民营医院和参与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扩大民营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比例,最好能够达到60%以上。一个地区,最多设立2—3家公立医院,同时,建设好社区医院,将社区医院全部划归公立医院管理,成为公立医院的派出机构。对公立医院,以财政投入为主、医院市场化经营为辅,并将现有过于分散的投入全部集中到保留的公立医院之中,投入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且随着财力的提升,要不断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使公立医院的投入有足够的保证。而民营医院,则以市场化经营为主、财政不予投入,对服务质量高、社会反映好的民营医院予以奖励。特别好的还可以出台减免税政策,在一定时期减免相关税收。公立医院的收费必须一切从少,必须按成本加不超过10%的利润收费,而不能再继续高收费。尤其不能发生医生收红包、拿回报等方面的问题。否则,从严处罚。民营医院的收费则完全放开,混合所有制医院在收费上,也原则放开。

当然,对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公立医院数量大幅减少、民营医院、混合所有制医院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就要把工作重心转向行业监管方面,而不是医院领导的任免与管理、财务的管制。要通过监管,确保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服务规范、收费规范、管理规范。

如果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的数量大大减少了,财政投入的重点明确了,那么,公立医院推行薪酬制度改革的基础就会具备。一旦医务人员、特别是一线医生和骨干的薪酬有保证了,民营医院要挖公立医院医生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小病在社区、普通群众在公立医院、有钱人去民营医院的格局,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对公立医院的薪酬分配制度放开,由医院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分配方法,把重点向一线医务人员和工作水平高、技术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人员倾斜,坚决遏制“大锅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