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0日,华大基因CEO尹烨在"第21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闭幕式上,就“病毒”“疫苗”“基因”“菌群”四个关键词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基因,即因;未来,已来

常话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这块石头磨了多久?

人类和黑猩猩从共同祖先分化大约是700万年前。

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妈”,因为人类的线粒体只能来自于妈妈,所以往上追溯,我们能找到“同一个母亲”——18万年前的“线粒体夏娃”;因为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遗传给你,所以我们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爹”—— 20万年前的“Y染色体亚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人类起源,目前的主流学说是“非洲起源说”——所有的智人都来自于非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500年前或许不是一家,但是在5万年前,都以南方汉族、北方汉族这两大脉来看,我们大概率是一家人。所以今天,不仅仅是第21届亚布力企业家年会,更是一场阔别已久的“寻亲大会”。

我特别想在这一刻去致敬伟大的女性。大家请看下图,从对人类遗传的贡献来讲,父亲的精子基本只给了遗传物质,而从培育受精卵到婴儿出生后的抚养,主要是靠妈妈来实现的。

大家知不知道一个新冠病毒和一个卵子之间的体积大小相差多少倍?

10亿倍。新冠病毒的直径大约是100纳米,未成熟卵细胞的直径是100微米。这就是为什么去年很多新冠重症患者的病毒载量非常高,能达到上亿、上十亿甚至更高的数量级。

所以,今天我们不光要讨论光刻机研究的5纳米和7纳米线程,也请大家用一样的微观量纲思维去思考我们的生命世界,你会发现生命世界也是非常严谨和有趣的。

人类的繁衍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问题。自“三孩政策”发布以来,相关概念股疯涨,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科学时代的来临。

对于种群来说,繁衍通常有两类选择——r-K选择。(r表示rate,意思是速率;K的意思是容量限制。)r选择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比如鱼,产一次卵的数量是几百到几千(鲫鱼一次产卵10万~30万粒),最后能活下来的数量可能只有几十条,虽然死亡率高,但种群整体稳定,可以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另外一种是K选择,种群密度比较稳定,通常出生率低、寿命较长、个体较大,具有比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绝大部分只繁衍较少的后代,等其出生后再好好抚养,一般它们都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人类繁衍的历程中,经历过r选择和K选择,如今正处于r-K选择的摇摆阶段。

在人类为繁衍问题苦恼的过程中,关于“人造子宫”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今年4月份,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称其利用“人造子宫”,已成功培育出数百只小鼠,且小鼠所有器官发育指标都正常。

从这些研究来看,以后人类还需不需要用自己的子宫来繁衍后代?这个问题我们留在未来来讨论。

接下来,我的演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关键词——病毒、疫苗、基因、菌群

第一个关键词:病毒

什么病毒是聪明的病毒?我们先来讨论“最笨的病毒”。

最笨的病毒我称其为“智障病毒”,它的特点是低感染、高致死。典型代表就是狂犬病毒,致死率接近100%,但感染率很低,这样的病毒最后很可能会被消灭,并不会获得与人类共生的好机会。

比它强一点的我称其为“笨蛋病毒”高感染、高致死,这样的病毒虽传播得很快,但它的“反叛之心”会被人类很早地遏制住。典型的代表是2003年的SARS病毒,根据记录当时有8000人感染,大约10%的致死率。

更聪明的病毒往往是“高感染、低致死”,甚至可以和人类共生,典型的代表就是普通流感病毒。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染流感病毒,似乎流感病毒和人类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有你就有我,咱们一起往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病毒到哪一个阶段了?

目前学术界就新冠病毒达成共识:它会“流感化”,传播性或许会更强,但是相对毒性或者危重致死率都会减弱,因此接种新冠疫苗不会是一劳永逸的。

除了朊病毒,比如疯牛病毒,是一种没有核酸的感染性致病因子以外,其他病毒基本上是以核酸为遗传物质,其中分为两种——DNA病毒,双链结构,两条链看起来像麻花一样交缠在一块,比如乙型肝炎病毒就是一种DNA病毒。因为DNA病毒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两条链,所以其变异性有矫正机制,我称其为“成家了就不能随便浪”。

而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只有刚才那条“麻花”的一半,是一个“单身”的病毒,所以它们非常容易发生变异,这就是为什么流感病毒有许多种型别。

新冠病毒有3万个碱基,流感病毒只有1.4万个碱基,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并不是说人类拥有30亿个碱基对就厉害,我们一样可以被只有几万个碱基的病毒感染得“天下大乱”。

新冠病毒凭借着3万个碱基可以说是已知的“RNA病毒之王”,如果链条再长就不能维持病毒结构的稳定性,3万个碱基数够多了。碱基数越多,意味着病毒产生各种各样的特质就越多。

还是那句话,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它们来到地球34亿年了,甚至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的诞生都是它们同意的结果……

多细胞生物是如何诞生的?这要归功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所编码的合胞素。没有病毒,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就不存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人类是万物的灵长。

其实,微生物才是这个地球上以“星球化”方式运作的“地球之王”,保持谦卑和敬畏是人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可以长久生存唯一的、正确的哲学之道。

第二个关键词:疫苗

疫苗是大家最近比较关心的问题。

先说什么是疫苗?疫苗是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军事演习”的“假病毒”,通过“军事演习”来训练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保护力,又不至于让人生病。

不管接种哪一种疫苗,都是希望能够获得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其中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会更好。反之,如果想要疫苗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就可能会有更强的免疫反应。

产生体液免疫的B细胞就像“弓箭兵”,主打“远程攻击”,通过分泌抗体与病毒结合,再被免疫细胞吞噬。产生细胞免疫的T细胞则是主打“近身攻击”的战士,它比病毒大很多,会追着病毒跑,披坚执锐直到把病毒吞噬掉。

截至今天(6月10日)已经上市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灭活疫苗,在P3实验室里养一堆病毒,先杀死再提纯,再装到每一个注射剂里。目前,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有:国药中生、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

跟灭活疫苗对应的还有一个叫减毒活疫苗,在P3实验室里养一堆病毒,杀成半死,即保留一定的、不能感染人的活性。目前尚无这类新冠疫苗。在呼吸道病毒当中,最成功的减毒活疫苗之一是麻疹减毒活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制作成疫苗,通过一段病毒的蛋白诱导免疫,现在这类型的新冠疫苗走得最快的是中国的智飞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是通过改造其他的病毒,比如改造腺病毒,用腺病毒搭载新冠病毒核酸片段,将其高效地送到细胞内表达抗原,康希诺应用的就是此技术。

第五种疫苗是核酸疫苗,有mRNA疫苗和DNA疫苗,新冠疫苗是mRNA疫苗,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Moderna和BioNtech/辉瑞,主要在西方国家上市。

从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狂犬疫苗以后的100多年来,人类逐渐就制备出了各种各样的疫苗。

那么,哪种疫苗更好?

你能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鼓励大家积极接种,包括“混打”疫苗。

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更快地让中国的群体免疫达到60%~70%的水平,建设“免疫长城”,是当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民经济的最好选择。

第三个关键词:基因

这是我们现在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拆开看就是A、T、C、G这4个字母。一副牌除去大小王是52张,黑红梅方。一副人类的牌30亿张,分成了23摞,每一摞是一条染色体,它的花色不是黑红梅方,而是ATCG。

地球上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个关联。

大家觉得我跟一颗草的基因相似度有多高?17%。我跟一只苍蝇的基因相似度有多高?39%。鱼63%,老鼠80%,猴子93%,猩猩96%。而我和你之间的基因差别只有5‰。

西藏人为什么能爬山?基因决定。

安吉丽娜朱莉为什么切除乳腺,什么决定的?

基因BRCA1。如果不去早期做干预,活到60岁的时候有近87%的概率会罹患乳腺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早期去做乳腺的早防早筛。

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不管用什么技术治疗肿瘤都不如早防早筛。

喝酒为什么会脸红?什么决定的?这还是基因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基因叫ALDH,如果你这个基因有强烈的表达就能喝酒,如果这个基因没有这样的水平,那你只能老老实实的少喝,所以大家以后不要乱劝酒,喝酒和吃药是一样的,有一定的遗传要素。

那么睡觉为什么会流口水?

如果你心里面想的还是由基因决定,那就错了。是因为嘴没有闭上。睡觉流口水,只是因为睡姿不正,口水流到枕巾上,你才发现口水流出来了。所以说,基因不是万能的,别听有些人瞎忽悠。

很多人就一直在问我,“有没有创业基因呢?” 没有。但是有猝死基因,各位企业家,各位学者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已经77.3岁了,我们不想再听到身边老有而立、不惑之年的人离我们而去的消息,大家没事别做过多的极限运动,尽量少熬夜。

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天赋基因呢?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般先会反问,“孩子是不是你亲生的?如果孩子是你亲生的,你们先总结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那样的天赋呢?”这种想法只不过是把望子成龙和望子成凤,包装成今天的高级手段来“基因算命”了。

基因真正能搞定的事情,我总结成一句话:与身俱来的出生缺陷,与时俱变的肿瘤,外来侵入的感染。还有许多疾病,比如“三高”,是由基因和环境互相作用引起的。

最后一个关键词:菌群

一个100斤的人肚子里大概有4斤的细菌,它的组成要超过人体细胞的3~10倍,它的基因总量是人类基因总量的100~150倍。

有时候你特别想吃某种食物,或许是你肚子里的菌群想吃。其实,我们吃进去的所有食物都是我们肚子里菌群的“培养基”,它的代谢产物才会被你吸收。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两只老鼠,在不做其他条件干预下只对调肠道菌群,过了几个月,瘦老鼠变胖,而胖老鼠变瘦。而一对同卵双胞胎,基因背景完全一样,但菌群不同,她们的体重也会迥异了。

所以,在不考虑肠道菌群的条件下,只说怎么做营养调节,这是不负责任的。

菌群能决定多少事情呢?现在鼓励大家生三孩了,菌群告诉我们:能顺产一定要顺产,因为分娩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肠道健康,顺产比剖腹产的孩子会更加的健康,因为他的菌群会更好。

要不要母乳喂养?能用母乳就用母乳喂养 。母乳当中有非常多的寡糖,其作用是诱导孩子肠道当中益生菌的繁殖。

为什么很多新生儿通常在出生以后6~12个月内免疫力很低下,一定要从妈妈处获得抗体呢?因为要给孩子肠道菌群的建立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最近的一项研究,低体重的新生儿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出生以后如果立即恢复母婴皮肤接触,即每天拥抱他,能使其死亡风险相对下降25%,我们称之为“拥抱充满了力量”。这里面的菌群调节,会不会也有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量子纠缠,我们还不得而知。生命科学的研究一直在路上。

今天,我们任何一个社会属性的人,都是“三脉合一”的产物,即我们的血脉(受精卵)、菌脉(共生菌群)、和文脉(种群文化)都在世代传递,生生不息。

我们所有的人可能会在几十年后尘归尘土归土,重新回到土壤里和菌群相伴。希望在回去的那一天,我们能感受到原子的物性、基因的有机性和菌群互利性的神奇,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可爱。

虽然我们都逃不开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我们的精神文化正如同亚布力企业家精神一样,勇于面对未知、不断追求卓越,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

如果说生命是一组代码,我坚信人类的代码当中是有爱的。人性的真谛,就在于将爱永续传递。

谢谢各位。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针对同一研究课题,不同团队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