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 张文 叶薏婷

“王老师,我们来啦!”伴随着下午放学铃声的响起,韶关南雄市雄州街道民主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开始热闹起来,教室里不时传出声声辅导声,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们耐心地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段时间以来,南雄市聚焦社区困境、留守、单亲、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难题,通过开展“四点半课堂”,为辖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免费服务,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截止目前,学生在“四点半课堂”享受便民惠民服务达2.5万人次。

集结力量,解决看管难题

据了解,雄州街道民主社区打造“四点半课堂”示范点,是南雄市在定期走访入户摸查民情民意时,了解到社区居民“所急”,而谋划的一项便民惠民措施。

南雄市通过整合资源,集结社区干部、社工、退休教师和各行各业志愿者的多方力量,组建辅导老师队伍,在每周一至周五16时30分至18时期间,以课业辅导为主,兴趣活动为辅的课程形式,让孩子在放学后有了新去处,合力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同样的故事更早在黎口村上演。2018年,黎口村先行先试,创新打造“四点半”课堂,依托儿童活动室,以“社工+志愿者”的形式建立“四点半”课堂辅导员队伍,为困境、留守、单亲、双职工家庭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和特长培养等活动,帮助村民解决孩子放学后的照顾难题,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我们夫妻俩下班晚,偶尔还要加班,之前一直担心孩子放学后的安全问题。村里开办‘四点半课堂’,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谈及 “四点半课堂”,黎口村村民吴海兰非常满意,她说孩子完成作业后,还能在阅览室看看课外书或者参加村里组织的课外活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依托阵地,构建精神乐园

南雄市活用社区资源,以“四点半课堂”为媒,开展党史专题宣讲,为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下基础,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党史学习热潮。

南雄市“学党史·讲红色故事”巡讲队日前深入民主社区宣讲党史故事。活动现场,巡讲队为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四点半课堂”的学生们分享了《无名红军墓》《机智的情报员严婆子》《当红军歌》等红色故事,讲述南雄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历程和英雄事迹,引导青少年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红军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坚持奋斗的精神,今后我们要努力学习,延续红军精神。”永康路道平小学学生何滢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道。

“大家好,我叫叶阳金,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一块银元》的故事……”课堂不仅是宣讲员的主场,孩子们也是课堂的“主讲人”。讲台上,孩子们热情洋溢,精神抖擞,时常吸引附近居民驻足观看。孩子们回家后,常常主动给家长诵读红色故事,分享学习成果,或是让家长讲述红色故事,营造了全家学党史的良好家庭氛围。

整合资源,拓展服务内容

据了解,南雄市今年将“四点半课堂”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点,当地各镇(街)也积极探索,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村史馆、关爱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阵地资源,组建成功能齐全的“四点半课堂”阵地。

“四点半课堂”犹如吸铁石,不仅整合了政府的各项资源,也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拥护。徐南海是省建行驻下惠村第一书记,爱好书法。下惠村开办“四点半课堂”后,他主动请缨当起“四点半课堂”的老师,义务教孩子们书法,让更多孩子爱上书法,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下惠村还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每年1万元的资金,用于书法培训。

此外,南雄市还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及支助“四点半课堂”建设TT语音书屋项目,并向水口镇实践所、黎口村实践站等5个所站捐赠了一批文具等物资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四点半课堂”品牌打造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四点半课堂”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当地各镇(街)纷纷拓展延伸“四点半课堂”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康乐活动。

黄坑镇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施力,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油山镇通过开展“迎新春”剪纸活动、清明祭祀活动、“六一”文艺汇演、中秋猜灯谜等活动,搭建亲子良好沟通交流渠道;黎口村利用双休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女童保护知识、急救知识培训等主题活动,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作者/来源:羊城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