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在寒冷的第聂伯河沿岸,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名将曼施坦因面对苏联四大方面军的步步紧逼,在地图上做着最后的部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早在1943年末“下第聂伯河战役”开始时,他就跟纳粹元首摊牌:

“德国要抛弃幻想,乌克兰是绝对守不住的,除非再给我12个齐装满员、士气高昂的德国装甲师!”

但此时的东线战场已经进入全面反攻,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也在苦苦挣扎,德军军力触底,这一建议显然不合实际。

曼施坦因退一步,要求元首为部队大量补充坦克,至少500辆以上的崭新虎式、豹式。

但纳粹德国因为英美轰炸导致工业减产,这一想法也不能实现,纳粹元首竖起两个手指,只能保证给曼施坦因两个师的调度,曼施坦因只能无奈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的1944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科尔松突出部被苏军吃掉,6万德军惨烈突围,只有3万多人撤离。南方集群还没缓过神,胜势之下的红军不给德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第二阶段进攻已经箭在弦上。

1944年3月,苏联发起“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攻势”,即切尔诺维策攻势,德军称其为“卡涅梅茨-波杜尔斯基口袋战役”。

此次战役是解放乌克兰战役的一部分,苏军意图分割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将其逼向喀尔巴阡山脉,进而围歼。朱可夫和曼施坦因这对名将在乌克兰做出了最后的决斗,此战苏联到了战略胜利,而德军依旧凭借出色的战术素养,得到了战术上的胜利。

在此战结束后,苏德双方都对结果不满意:朱可夫元帅认为苏军此战表现太差,放跑嘴边的肉;而曼施坦因居然因为此战直接被纳粹元首撤职,至此离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舞台。

1944年3月,曼施坦因和朱可夫到底上演了怎样一场巅峰对决呢?

一、尴尬的德军:打不过,还不能跑

在整个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出现了大量名字绕口的战役或攻势,如“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等等。这些战役往往发生在苏德战争后半段,它们基本都是苏联“十次斯大林打击”的部分。

苏德战争后期的苏联反攻阶段,红军几百万大军几乎同时向西推进,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的穿插和歼灭,杀伤德军有生力量。这些战役往往不以具体的城市和地域为目标,而是以一段范围为作战目的,所以取战役的起始地或者终点,连在一起组成战役名称。

1944年2月17日,科尔松-舍普琴科夫斯基战役结束,苏军吞掉了第聂伯河弯曲部的切尔卡瑟突出部。3万德军在突围中战死,解围部队也伤亡20000多人,损失500辆坦克和歼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曼施坦因看着苏军的兵锋,在整个南方集群漫长的防线上,苏军四大方面军人数多达250万,把80万德军死死顶在喀尔巴阡山脉外的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流域。再努力一步,苏军就将收复全部领土,把战线推到东欧。

德军刚经过一场大败,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损失惨重却得不到补充,在吃掉3万德军后,苏军于1944年2月中旬停止进攻。大后方的德国总参谋部发来消息,他们认为苏军不会再次发起进攻,乌克兰的泥泞路况不适合机械化部队行进,而且苏联的后勤线拉得太长,物资补给出现困难,苏军可能会等到春季末尾再行动。

曼施坦因得到消息后苦笑着,这些“办公室里的将军”总是拿出貌似合理的建议,但他们根本不懂东线战场,更不懂苏军。

曼施坦因认为:苏军的进攻箭在弦上,甚至可能就在明天!泥泞、寒冷、物资紧张都不是停战的理由,因为苏联人连战连捷,士气正旺,他们要复仇,要把德军赶回东欧。

纳粹元首严令德军坚守乌克兰西部,防守并反击苏军。在他眼中,苏军依然是乌合之众,是那支在1941年被俘虏100多万的散沙。但他不知道的是,苏军早已浴火重生,1944年的苏联陆军已经是地球上最庞大,也是最强大的军队,打垮德军只是时间问题。

二、苏军史上最大的方面军协同进攻

曼施坦因猜到苏军会进攻,他们会切断德军的后路,以求分割南方进群。但如果他了解苏军高层的真实意图,这位元帅可能会惊掉下巴——斯大林同志给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2、3方面军下令,在1944年春天全歼德国南方集群,让德国的侵略者把尸体留在苏联的土地上。

苏联四大方面军全线出击,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南部向布格河方向进攻,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进攻罗夫诺,杀入中央集团军群的后部,而乌克兰第1、2方面军负责直接冲击德国南方集群正面,奔向喀尔巴阡山脉,防止德军撤向德涅斯特河北部。

这种调动几百万军队一齐进攻的战役,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曼施坦因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科尔松战役结束后,胡贝将军率领的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正处在乌克兰第1、2方面军的夹击之中,这支军队是曼施坦因专门调去为科尔松解围的。但是在解围完成后,第1装甲集群被困在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一带,20万德军在严寒中困守,外围是数倍于己的苏军。

曼施坦因申请让第1装甲集团军撤出这个铁网,以免科尔松的悲剧重演。但是纳粹元首再次拒绝这个要求,他还是老样子,命令德军不许后退,坚守阵地。

1944年2月29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将军被乌克兰民族分子偷袭,身受重伤,随后去世。3月1日,朱可夫被派往乌克兰第1方面军接管部队,这位“苏军统帅部副统帅”再次亲临战场指挥军队。朱可夫将军作为统帅部空降的司令,当然要在前线部队大显身手,他于上任后立即组织部队发起“切尔诺维策攻势”。

南方集群的四个集团军都顶在正面,从北到南是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6集团军。几乎每个德国集团军都要面对苏联两个方面军的压力,对方的人数和坦克、火炮、战机都是自己的数倍。在可怜的“胡贝口袋”里有20万德军,光组成包围圈的苏联集团军就有7个,人数60多万,坦克700多辆,把这个兵力差距放在其他战场,可能弱势方会直接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胡贝口袋: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3月4日到11日,四大方面军全部开始进攻,乌克兰西部浓烟滚滚,火炮震天。但作为一个半路接手的司令,朱可夫不太了解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情况,大军在进攻的第一天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前线坦克部队的油料告急,撑死只能行军三天,坦克军不得不停下等待补给。而乌克兰的春泥让大军寸步难行,除了坦克之外,炮兵、工兵、后勤的大车辆全部趴窝,士兵们只能推着汽车走,补给一时居然送不到前线。

第二个问题是,乌第1方面军一线部队缺额严重,部分步兵师只有一半人,坦克更是少得可怜,某些“坦克军”的坦克不到100辆。但这些信息一时无法传到司令部,很晚的时候才被朱可夫察觉。

苏军在3月10号已经杀到了普罗斯库罗夫,切断了奥萨德到利沃夫的铁路,把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分开。但因为补给,天气等综合因素,苏军之后的进攻并不顺利,德军发起的反突击一度让苏军寸步难行,苏军步兵甚至出现畏战情绪。

3月11日,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反突击,10个德国装甲师在普罗斯库罗夫和捷尔诺波尔一带反击,德军的坦克部队给苏军造成巨大伤亡。前线情况紧急,苏军前锋被迫撤退,朱可夫赶紧向斯大林申请停止进攻进入防御状态,并且征调大量坦克燃料和弹药上前线。

与此同时,乌克兰第2方面军却打得很顺利,苏军在乌曼地区击溃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缴获几百辆坦克和上万辆卡车,这大大缓解了朱可夫的压力。

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整顿之后再次出击,和第2方面军对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包围已经封死,这就是著名的“胡贝口袋”。20万德军被越收越小的包围圈捆住,曼施坦因作为总指挥急得焦头烂额,在他以“辞职”威胁下,纳粹元首调来了1个党卫军装甲军和两个师增员南方集群,争取为胡贝口袋解围。

但是在决定突围方向的时候,曼施坦因、纳粹元首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司令胡贝将军发生了分歧。

胡贝认为,南部是他们突围的唯一机会,因为这里的苏军防守较弱,大军可以由此进入德涅斯特河一带,再逃入罗马尼亚。但是曼施坦因坚决不同意这一防线,他建议第1装甲集团军向西突围,和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

曼帅的理由很简单:德军面对的对手是朱可夫,这位苏联最优秀的指挥官善于打围歼战,南部的缺陷是他不可能不察觉的,苏军很可能已经在那里布置阵地了。

胡贝将军认为曼施坦因疯了,他把这一消息上报了纳粹元首,纳粹元首也觉得曼施坦因是胡来,元帅居然亲自飞来乌克兰召见曼施坦因,把他臭骂一顿。但是曼施坦因非常坚决,他声称不让第1装甲集团军向西撤离,就立即辞职,最后纳粹元首不得不同意他的意见。

事实证明,曼施坦因是对的。

当时的朱可夫已经侦查到了德军向南撤退,大部队开始奔向胡贝口袋南部,如果不是曼施坦因坚持己见,第1装甲集团军可能会撞死在这堵墙上。

四、悬崖边上的德国国防军

决定向西突围,德军在战术上已经胜过苏军,剩下的就是德军的执行力的问题。

朱可夫自信心满满,在德涅斯特河北部布下防线等待胡贝,没想到德国人却在接触苏军前掉头右转,向西开去。兵贵神速,第1装甲集团军的坦克部队一马当先,开足马力向西奔袭,剩下的军队分为3部分各自突围。

曼施坦因最后求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和两个步兵师趁机在苏军西部防线发起进攻,接应第1装甲集团军。在满天的大风雪中,德军居然士气高昂,部队严整,在空军的补给下且战且走,于4月6日和解围部队会合。

在发现德军向西突围后,负责西部防御的苏联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18近卫步兵军阻击德军,但他们迅速被击溃。因为这两支部队只有60辆坦克,难以抵挡党卫装甲军“虎式坦克”的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4月11日前后,胡贝口袋中的20万德军全部逃出,根据德军自己统计,第1装甲集团军只付出了16000人的伤亡,就突破了苏军百万人的包围圈,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但是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曼施坦因元帅却已经被撤职,他在3月30号得到了撤职的命令,莫德尔会接替他的位置。

从1943年末到1944年初的表现来看,曼帅无愧于“名将”称号,也怪不得他在德国三大名将中排在首位。在此战前,曼施坦因坚持“军人的事情,军人处理”,他申请设置“东线战场总司令”一职,引起了纳粹元首的强烈不满,认为此举是要把自己从军队架空。

在曼施坦因多次抗命后,纳粹党的高层对这位将军已经失去耐心,虽然乌克兰的德军在他的指挥下化险为夷,但是纳粹仍然把“失败”的帽子扣在曼施坦因头上,并以此杀鸡儆猴,警告前线的将军们听从元首的命令。

而胡贝口袋的解围并未化解苏军的进攻,苏联四大方面均继续进军,在5月完成了战略任务,朱可夫的大军来到了喀尔巴阡山前的切尔诺维策,把德军分割开来。此役苏军消灭德军12万以上,击毁坦克、歼击车300多辆,战机600架。

德军损失虽然不大,但是他们几乎丢掉了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自此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乌-波边境做困兽之斗。

1944年5月后,苏德战争大势已去,德国国防军将领们已经知道战败是必然的,怎样挽救德国才是军人该思考的问题。

1944年7月,部分德军将领发起了暗杀行动,想除掉元首,让德国从侵略战车上下马。可惜此次刺杀行动功败垂成,该事件发生后,纳粹党对德国国防军的将领们进行了清洗,主谋被枪毙,大量的军队指挥官因为“忠诚”问题而被调查,一线将领被监禁或者撤换,将军元帅们也人人自危。

可以说在1944年夏天后,德国国防军前有苏军,后有纳粹党,已经逼到了悬崖边上。前线几百万大军进退维谷,这场战争已经成为德国军人和军官阶层的慢性死亡。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希特勒的战略大师》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