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广州高考完美收官。

考后狂欢之余,有不少考生已经在考虑填志愿的事。全国考生都认为,填志愿是千人千面,各有各的选择的事情。

但,广东考生们偏不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a.南方都市报

广东考生除了纠结“我的分数能上什么大学”之外,还要考虑“我要不要去外省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东,不愿去外省读大学的,大有人在。

「南方都市报」在2020年就做过一项调查,接近八成的广东考生倾向报读本省高校。

也就是说,每10名广东考生中,几乎只有2名愿意去外省读大学。甚至,“宁读本地二本,不读外省一本”,都成了他们的信条。

广东省内有76.09%考生倾向报读本省高校 via.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广东考生们都不愿去外省读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东塔 via.摄图网

ONE.

不愿去外省读书大学的广东人

via.摄图网

“外省高校”在粤地备受冷待的情况,向来就有。每年高考过后,广州本土媒体都有过类似的报道。

有人怀疑,广东人不愿去外省读大学,是广东人对外省有偏见。但其实,广东人不是不愿去,而是根本“离不开”。

TWO.

家门口就有学上,何必舍近求远

广东人在家门口上大学,并非天方夜谭。

广东高校数量仅次于江苏,排在了全国第2。光是广州,高校数量也仅位居北京、武汉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 via.凤凰网房产

83所高校分布在各区,就连相对偏远的从化,高校数量也比得上某些二线地级市

via.粤考志愿帮

如果你熟悉14号线就会发现,白云、从化相接的地方简直是“普本大本营”,汇聚了大量的二本学生

不然,嘉禾望岗“青春分道扬镳”的故事又怎能火遍大江南北?

市内坐个地铁就能上大学,广州人没理由舍近求远。

即便是广东省内其他城市,来广州上大学,也就是坐坐高铁、城轨,转转地铁的事。

毕竟,“枢纽型城市”并非虚有其表。

广州南站 via.摄图网

无论是横跨番禺、连通广州南站与大学城的7号线,还是“区区通地铁”,都赋予了省内来广学生迅速集散的可能。

日行百里,能在广州轻松实现。

THREE.

硬指标下的望而却步

也许你会觉得,“嫌远”作为理由太主观牵强。

那,招生计划和投档线这两个客观因素,就是使广东考生望而却步的硬指标

目前,“只有10%左右的招生计划是外省学校,90%左右是本省学校”,这也是2016年省教育厅长回应「广州日报」采访时的原话。

高校能力水平相当时,招生计划多的一方,就意味着考生被录取成功率相对更高。

于是,就有了广东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避免外省高校的现象。因为,广东给的指标已经足够,投档门槛较低。

至于投档线,就更尴尬了。

与广东高校水平相当的外省高校,哪怕同一专业,对广东考生的分数要求,普遍不比广东高校所要求的低。

投档线和招生名额来看,广东考生投档省外高校,需要承担更高的退档风险

上滑查看广东数据↑ via.学而优 高考研究中心

广东考生填报外省985时录取率排倒数,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广东省内985开出的投档线对广东考生更友好。

所以,广东考生情愿“冒险进华农,高分进广工“,也不愿意投外省同水平或水平更高的院校。

学霸们况且如此,更何况分数不太理想的那部分广东考生。

FOUR.

离不开的广州城

广州城市新中轴 via.摄图网

除了客观因素下的个人选择外,广州人不愿去外省读大学,还与“不习惯”有着莫大关联,其次是思维观念

广州密集城中村俯拍 via.摄图网

· 广州人放不下的粤语执着 ·

离开广州后,就不能说粤语了。

到外省读大学的广州人,每天都要思考如何将所见所闻转换成普通话来分享。

让我们一起来记录广州 via.广州吃货

倒不是我们说不好普通话,数据也证实广州90后的普通话比上一代人好太多了。

像“外剧”中康伯康婶说的“重度广普”,基本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

而是,日常生活用到的粤语词汇及俚语,要在短时间转换成普通话,相当有难度。

饭盒掉地上了,想说一句“倒泄箩蟹”,可能会有口难言。

宿舍脏乱,想感慨“七国咁乱”,也只能憋在口中,更别提“湿滞”、“孤寒”、“度缩”、“讲呢啲”等高频有趣的生活用语。

via.广州吃货

· 广州人都离不开的粤菜 ·

说起吃,对美食狂热的广州人,放不下对食物的“挑剔”,放不下对新鲜滚热辣”的粤菜的执着。

via.广州吃货

外省的高校当然会提供粤菜,只不过正宗地道的很难找。为配合当地饮食习惯,在肠粉里加辣椒酱也是常态。

专门的粤菜馆?外省也有!可是由于粤菜对食材、厨艺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的粤菜馆为节省经营成本,通常不会聘请专门的粤厨。

这样一来,出品自然容易丧失“镬气”、“食材真味”,而这却是粤菜灵魂所在。

via.广州吃货

同时,“鸡无鸡味”也是广东考生们在外省求学时面临的又一饮食苦恼

毕竟,广东人对鸡种、鸡质的要求“过分刁钻”,清远鸡、湛江鸡、潮汕鹅…外省餐饮商家若没有专门的配送链,搞不到地道的禽鸟类货源。

广州人对鸡的执着有多深?可鉴去年的援鄂医护团队。

听到有鸡汤喝,广东人兴奋地学小鸡跑 via.南方都市报

· 广州家长的传统观念 ·

另外,部分广州家长依旧抱有“广东之外就是北方”的观念,这也会令子女有所犹豫。

via.广州吃货

诸如:到“北方”洗澡要去大澡堂要吃重口味和辣的“热气嘢”要忍受“天寒地冻”不提水壶还用不了热水

而且,仍有部分外省高校存在空调配备不足的问题。

要知道,从小到大都习惯了“抱着空调过夏天”的广州人,脱离空调是“不能生存”的。

via.摄图网

这并非偏见,情况真实存在。即使还没过秦岭-淮河,这种配置的高校也依然有。

当然了,“澡堂文化”才是最劝退广州人的原因。

听说一些在外省求学的广州人,第一次去澡堂都是穿着内裤才好意思洗的。

在一连排无遮掩的“花洒”面前,“广式社死”时有发生。

“北方的澡堂子,的确是广州人看不懂的异次元”

via.摄图网

FIVE.

“先城市后学校”,考生们的共识

城市,同样影响着考生的选择。

虽然沉迷饮茶不亦乐乎的老广们,对广州经济发展成果不太感冒,但是广州的实力就摆在那。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第一季度。哪怕经历了疫情,在全国GDP两年平均增速仅为5.0%的情况下,广州还是交出了5.6%增速的答卷,四大一线也只有广州做到了。

via.广州吃货

在广州,大学生们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收获更宽的视野,能培养更深的思想

无论你携有何种生活态度,青睐何种生活方式,拥护何种价值观,你都能在广州寻得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via.摄图网

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往往也能配备更多的科研资金和教育资源

别说广州考生舍不得出省,就连外省朋友也会纷至沓来。

广州大剧院 via.摄图网

广州城市景观 via.摄图网

时至今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仍然奏效。无数事例也证明,岭南是一块能让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

然而,经济发达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包容宜居才是留住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之前,居委阿姨逐家逐户上门普查人口,数据在5月11日出炉了。我们广东的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达到了1.26亿。

全民核酸检测也“暴露”了广州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800万+。同时,广州很受外省朋友喜欢,特别是“Z世代”们。

via.腾讯医典

广东人口结构能用“青春无敌”形容。

60岁以上人口比重,广东仅有12.35%,远甩江苏的21.84%、浙江的18.78%、上海的23.38%。

广州的年轻人不仅数量多,还活得明显更洒脱、快乐。可以说,全国最幸福的年轻人,有一半都在广州。

生活在广州的我们,整理了一些细节:

能租到2500元左右的市区一居室,“有钱没钱,都可以住珠江新城“

能享受感人的“2字头”房价(郊外)

能参加能封100-200元“利是”的婚礼,市郊部分村镇宴请只收50元

能看到“一手现宰走地鸡,一手保时捷钥匙“的奇观

能在公司关灯午睡,能在办公桌下塞沙滩椅⛱️

在广州,无论月入5K,还是月入5W,你都能同享一份吃鸭仔饭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广州包容一切。

无论你是千万富翁,还是打工人,你都能在广州的大排档里,在广州特有的“搭台”文化笼罩下,欢度“消夜”时光。

广州的房子不贵,东西好吃,气候宜人

在广州,出门能看花,累了能在树底下乘凉

年轻人能在广州游走天河CBD收获激情,奋力拼搏。

老年人能在广州漫步荔湾旧街巷享受闲适,安享晚年。

这样的广州,怎舍得离开?又怎能不吸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