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于教师而言,就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职称设立之初,就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职称在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上越来越小。

年轻的教师,没有资格评审,看不到希望,教育教学的热情提不起来;评审上了高级教师的教师,因为职称几乎到了天花板,也没有了工作的动力,有的干脆把教学工作全部推掉,干脆去看大门。这样一来,职称在教师中的激励作用是不是就有些反作用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即便是这样,一到评职称,老师们还是会争得头破血流,甚至就是平时很要好的教师,都会因此反目。而去年下半年河南焦作十七中的姚老师不就是因为一连八年被挡在职称的门外,才怒而和教育局对簿公堂吗?这也因此把教师职称之下的汹汹暗流曝光在世人的目光之下。

评职称,也不只是教师行业有,其他许多行业都有,为什么独有教师行业因为职称问题闹得鸡飞狗叫,不能停歇呢?

第一,教师的职称名额的编制差不多是固定的。在这样一个不变的名额比例之下,参评的教师越多,能够评上的几率就越小。这样一来,没评上的教师自然就会怨声载道,以发泄着内心的不满。而我们再看其他的行业,职称名额充足,许多根本就没有限制,你只要是符合条件就可以晋升。

没有名额的限制,大家都有机会晋升。你有能力你就上,你没有能力你就在一边呆着凉快去。这样的一个用本事说话的地方。你评不上而去埋怨,不更让人觉得可笑吗?如此,谁还敢因为职称而大发牢骚呢?而教师之所以发牢骚,就是因为他们条件具备,没有机会晋升啊!你说,哪一个教师的心里能平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许多行业的职称评审是用考试来决定的。我们都知道,考试是最公平的——有没有本事,拉出来溜溜。你想要晋升职称,你就必须要考试通过。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没有评上职称的,他还敢置喙吗?恐怕龇牙都不敢吧。

而教师就不一样了,他们完全是考评的。这职称完全考评,这就难免有人情的因素在。就像姚老师落选,不就是因为民主测评打分吗?尽管评职称不是民主测评,其实情况相类——想要上一个人,眼睛闭一下就行,而要想刷一个人,瞪着眼睛能找不到毛病吗?

也正是因为教师职称评定中,人为的因素较多,所以往往有优秀的教师被无情地淘汰,而那些鱼目混珠的往往就能登堂入室。你说,这样的一幕,让教师们怎样能忍气吞声。教师们一发牢骚,自然就会引来众多的响应者。如此,我们就看到许多教师的折腾和控诉。

而这样的问题,尤其以学校的初选问题最为严重。因为教育部并没有一个成文的初选文件。各个学校在初选的时候,往往根据校长的意志在转动。

尽管学校一般都有一个教代会,但是教师能有多少发言权呢?以我的学校为例,每次职称初审的文件都是领导班子拟定好了,然后在教代会上举手通过一下。老师连仔细地研究时间都没有就通过了,你认为它能代表谁的利益呢?

自然是领导的。我们只要抬头看看:第一批评上高级的就是校领导,其次是中层干部,而最后才是一线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而奥妙就是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啊!

第三,评审之后,工资的构成比例不一样。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待遇就高。这是和其他行业一样的。但是,教师的工资也就一个工资,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尽管年终也有绩效工资,但这个其实也是教师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拿3000元,而有人拿7000元。这一比较,是不是就高了一倍多呢?实发的工资其实也存在着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他行业就没有这样突出。就以医生为例吧!一个没有编制的医生,可能就拿着最低的1500元,而有编制的3000元。这看上去是两倍,但实际上加上科室奖金一个人10000万,还有这样的差距吗?要知道科室里的奖金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啊!这样一看,差距是不是微乎其微了!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教师们会为了一个职称而闹得不可开交了吧!亲爱的读者,对此你有什么高见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