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网6月11日讯(记者 彭瑶)60岁以上老人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如何防范疫苗接种污染产生的核酸检测阳性?已完成灭活疫苗接种6个月的人群是否需要补接种疫苗或增打第三针?在6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针对当前有关新冠病毒疫苗的热点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60岁以上老人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前期对于有接种需求,同时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开展了接种工作,参照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实施。

对于3-17岁人群的接种有何安排?

崔钢介绍,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主要在18岁以上人群开展,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3-17岁人群可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国家卫健委将根据疫情的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

接种了疫苗还感染,是否说明疫苗的保护效力不够?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到目前为止,新冠疫苗不管是在临床试验获得的保护效力,还是疫苗上市以后获得的保护效果,保护率都不是100%。有些人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不意味着疫苗保护效力不够。不管是保护效果,还是保护效力,其实是针对一个群体得出的结果。还是要通过高接种率的新冠疫苗的覆盖,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以达到降低感染率、降低重症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通过接种疫苗,如果人群当中有免疫力的达到了一定的阈值,就可以降低疫情的流行强度或阻断流行。

如何防范疫苗接种污染产生的核酸检测阳性?

王华庆说,新冠灭活疫苗是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环节制备出来的疫苗,通过灭活已失去致病性和传染性,但是保留着基因。有时在接种操作过程中,如开启疫苗安瓶、抽取疫苗液、在注射前排放空气,可能会出现疫苗污染的情况,检测核酸可能会出现阳性,但其已经没有传染性。

谈及如何避免因疫苗污染导致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王华庆介绍,前一段时间,国家疾控中心下发文件,要求在各地接种疫苗过程中,减少陪同的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来完成接种;有关部门对接种人员、陪同人员做好筛查,规定戴好口罩;接种单位要做好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如果检测出来因疫苗污染导致核酸阳性,也不必担心,有办法鉴别原因。

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有效性和保护性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介绍,雾化吸入或者鼻喷疫苗是我国早期布局的五条新冠疫苗研究技术路线之一,目前各有关研制单位正在按计划开展鼻喷或雾化的新型疫苗研制,已经在做一二期临床试验,收集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适时组织专家论证,评价此种给药方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继而在三期临床试验或紧急使用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有效性。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团队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制的5型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的肌肉注射型通过了国外的三期临床试验验证,在我国获批附条件上市,已经在防疫工作中正式使用。

邵一鸣说,雾化吸入型的疫苗制剂配方没有改变,仅是给药方式是使用雾化吸入的方式替代肌肉注射的方式。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万泰公司研制的鼻喷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已经完成了一二期的临床试验。目前,正在申请境外的三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有效性。

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病毒防护效果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介绍,此次广州发生的疫情是由最早在印度发现的B.1.617.2变异株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命名为德尔塔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潜伏期或传代间隔缩短,短短10天内就传了5、6代,病毒传播速度加快。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国际研究显示,新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但现有的几种疫苗对该病毒仍有可观保护效果。

冯子健说,从此次广东疫情来看,确诊病例里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表明接种以后对变异毒株仍然有保护作用。虽然观察到的数字很小,但和国外观察到的其他疫苗对新的变异病毒保护性的特征是相似的。

已经完成灭活疫苗接种6个月的人群是否需要补接种疫苗或增打第三针?

王华庆指出,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已明确规定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次,间隔是3-8周。疫苗抗体水平下降,不能说明没有保护力,后续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包括接种疫苗之后免疫记忆是否增强。

谈及后续是否要加强免疫?王华庆说,还需要做更多研究,也需要获得更多证据,决定是否调整现在的免疫策略。免疫程序是免疫策略的核心,包括现在两剂次产生的免疫规律,其变化是否影响到了免疫效果,是否影响到了免疫保护持久性,变异株对疫苗的保护效力是否有影响等。此外,如果开展三剂次或者后续加强免疫的话,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只有综合获得充分证据以后,才能决定是否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