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外人打交道时,人们习惯于尽量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把好留给了别人,觉得这是为人处世应该如此。

一旦回到了家里,对亲人反而没有在外人面前的耐心、宽容,有时候还无意之间伤害了家人,因为人们认为在家庭中可以表现真性情,对亲人用不着那么讲道德,即使对亲人发火,也会得到谅解。

在许多人的眼里,家庭对家人的要求不太高,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都可以被家人所接受,所接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家之长,管理一个家庭,不需要多高的道德标准,只要有威严就能管好家。

儒家并不这么认为,《大学》提出,“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治理家庭和家族,首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为什么?因为没有修养好自我,就会在认识上有偏差,在处理人和事时就会偏颇。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辟”(pì),是偏之义,指情感上的偏颇。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以自己的好恶来看待人,对人不能公正看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人们对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往往会偏爱。

喜欢一个人,就会爱屋及乌,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看不到他的缺点,犯了错误可以原谅,一味地纵容。

常言说,“慈母多败儿,娇儿无孝子。”母亲对孩子过于宽厚慈爱,过分地娇宠溺爱孩子,有了过错也不舍得批评,使他变成一个骄纵任性的人。这样的孩子,在家庭缺乏感恩心,自私而不孝顺;走到社会上还有可能闯祸,败坏家庭。

如果只管任情任性去亲爱自己的家人,就会出问题。

某著名歌唱家,老年得子,十分溺爱,在他夫妇培养下,孩子很优秀。他说:“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孩子13岁时还不到驾车的年龄,就送了一辆宝马轿车,孩子经常晚上驾车出去玩,宝马车9个月违法32次,15岁时因为开车问题,将小区一对业主夫妇打伤,人称“小霸王”,未满18岁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积极认罪可以减刑5年,但这个孩子当庭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在同案5名被告里,只有他的家庭为他做无罪辩护。

因为偏爱,觉得孩子什么都好,明明是问题少年了,还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往往会一味厌弃。

不喜欢一个人,从心理上排斥他,看他做什么都是不顺眼,即使他做得再好,也不以为然。

《红楼梦》中,贾宝玉在他父亲贾政的眼中,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懂得仕途经济的重要,读的书都是歪门邪道,贾宝玉他做的一切都不入他的眼。

大观园修成之后,贾政带着一帮酸腐文人观看,拟题对联,贾宝玉明明题的对联是最好的,十几岁孩子的水平远远超过那一帮成年人。可是,贾政觉得他对的联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标准,一顿批评,厌弃地把他撵走了。

因为讨厌某个人,已经给他打上了不好的标签,看他时就不自觉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都是他的不好的一面,而好的一面直接忽视,这对人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观事,就会蒙蔽心智,影响对人与事的判断力,从而失去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决定。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对自己内心敬畏的人往往会盲目听从。

人对于尊长,应该敬畏,这是应该的。但是过于畏惧,或过于恭敬,话不敢说,对于过错也不敢辩驳,也是会出问题。

《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焦仲卿,他的母亲焦母守寡把他拉扯大,他十分敬畏她。他的妻子刘兰芝聪明漂亮能干,与他相亲相爱,但是焦母看她不顺眼,要求他休掉刘兰芝,在他苦苦哀求不得后把刘兰芝送回娘家。刘兰芝投水而亡,焦仲卿追随她自缢而亡,成为千古悲剧。

因为敬畏,觉得对方做什么都应该尊重,即使知道对方不对,不敢反对,不敢反抗。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于怜悯。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于不幸的人和事同情怜悯,是仁爱的开端。

对于坠入不幸境地的人,给予同情,这是人的善意,也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没有原则地给予帮助,过分哀怜就会失去判断,产生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耐的长篇小说《都挺好》中的苏母重男轻女,苏明成在她的溺爱中懦弱无能,生活能力很差,成为“妈宝男”“啃老族”,而苏母觉得他生活能力差给予他更多的照顾,牺牲妹妹苏明玉,压榨了她的生存资源,来无原则地帮助苏明成,一直到死前都在无条件地接济他。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对那可恨之处熟视无睹,一味姑息纵容,这怜悯也就跑偏了。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敖惰,敖,通“傲”,惰,懈怠。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往往过于轻蔑,甚至充满了敌意。

文人相轻,就是互相之间的轻视,你看不起我,我也不摔你。经常看到头条网友群里语言互殴,则互相蔑视最后上升到人身攻击,完全失去了文人应有的风度。

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互相踩挤,这个家庭是不和睦的,迟早会出事的。

看豪门恩怨的影视剧都会有这样的戏码,豪门中的上辈男人在外边会有一个孩子,然后认祖归宗。正房子子女对他十分蔑视,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然后暗地使坏,导致问题不断。

因蔑视而失去了平常心,不能正确地看待,从而引出了一堆问题。

正是因为人大多任情任性于自己的好恶,受主观情绪左右,对人有成见,对待别人时,就陷于一偏。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样样好,看不见他不善的地方。讨厌一个人,就觉得他样样都坏,他好的地方也视而不见。

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恶人。”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一个人,正确地讨厌一个人,因为仁者不是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而是以是非标准来看待一个人,因而没有主观偏见。

《大学》:“故好面临在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因此,能够做到喜爱某人而又了解他不好的地方,厌恶某人又能看到其好的一面,始终保持至公至明,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

天下能一分为二看待一个人太少了,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太难了。所以,孔子强调:“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君子不会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会因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一些正确的话还是要听的。

《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儿女是自己家的好,对儿女因溺爱而丧失了明智,只看到自己儿女好的一面,看不到自己儿女不好的一面。儿女虽然不肖,而只是说好。

所以说,欲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如果身不修,就会情有所偏颇。如果对家人有偏私、不公正,因自己的好恶,对家人区别对待,制造人为的矛盾,如果不排除偏私之见,就没办法带领好这个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大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