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遗墨

2万亿的科研经费,全球第二,中国为何仍有那么多地方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从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看,中国早在2013年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科研经费投入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

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2020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近6.9万件专利,连续两年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地位。

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跻身教育机构PCT申请排行榜前五名,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斯坦福大学有效专利为2117件,约为清华大学的20%。

仅从这些数据看,中国账面上的科研实力足以傲视群雄了。

但这只是纸面实力,从数据到硬实力,这一步中国走得很艰难。

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专利授权数共184934项,专利出售6115项,合同转让数为11207件。细算下来,中国科研的科技转化率只有9%,而同期美国却高达50%!

产业与学界脱节可见一斑了。

高校科技经费总支出高达2000多亿元,而成果转化的收入仅能覆盖成本的2.5%。难怪有业内人士评论道,“政府投入数万亿资金的研发成果,有90%打了水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无用的专利都是怎么整出来的呢?

一大部分所谓专利,只不过是高校老师评职称的工具。在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的调查中,高校和科研单位表示,被搁置的专利中,40%以上是为了完成专利评审或考核、获得奖励等目的。

另一部分则是被不顺畅专利成果转化机制绊住了。

职务发明专利产权归单位所有、审批手续复杂、侵权维权成本高等因素,使专利发明人的积极性受挫。

此外,中国高校则缺乏相关专业部门的支持。美国大学健全的技术转移机构帮助高校学者转化,受益于此,美国大学有约30%的技术,在还没有获得专利授权时,就已经被成功地许可给企业商业化使用。

我国技术转化主要是以一次性售卖为主,一项专利转化成功只能属于1个合同、1个受让方,转让后发明人不再参与,企业不仅需要支出高额费用,还要承担运营成本和风险。凡此种种,降低了企业交易专利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中国像华为一样敢投入、真投入,投身科技与实业的企业太少了,中国高校缺少来自市场的“火力支援”!

硅谷风险投资人、谷歌前资深研究员吴军多年前曾指出,“几乎所有中国富豪的财富,不是来自于股市,就是来自于房产。”

也许,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首选的挣钱手段时,不再玩一轮轮融资吹泡泡的游戏时,就是中国可以诞生下一个谷歌的时候了。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