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看到一位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他的一个家人不慎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他想到了我之前撰写的,坐骨神经痛以清热利湿之法调治的案例,觉得患者也该证属湿热阻滞。于是将验方转达过去,并请当地中医师辨证化裁。应用之后,效果很好,患者摆脱了病痛。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高兴的,不是说患者得到了医治。而是我的读者,通过阅读,具备了一定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维。这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儿啊!试想,如果大家都能如此,会有多少病人少走弯路,以最快最好的办法,恢复健康呢?

看起来,文老师我,还是应该继续努力,继续耕耘。

现在,我给你说的,是巴蜀中医老前辈李斯炽先生的一则验案故事,也是关于肢体关节疼痛的。

李斯炽先生,1892年出生,1979年离世,四川成都人,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有一次,李师接待一个患者,十分有意思。什么毛病呢?就是两侧肩膀“一抽一抽”地疼。

原来,这人是男性,姓高。严格说,他这一身的关节,都不舒服。其中,两侧肩关节最为严重,酸痛明显,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抽”一下,惊掣疼痛。尤其是到了晚上,“抽痛”现象时时发生,他根本无法入睡。

刻诊,见患者舌淡无苔,脉象细微。

当时,李斯炽先生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泡参9克,茯苓9克,当归9克,驴皮胶(烊化)9克,生地黄9克,玉竹9克,菟丝子9克,柏子仁9克,瓜蒌1枚,桑寄生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当时,这个患者也是粗略懂得一些医道。在他看来,肩膀抽搐,这似乎是有风邪。但是方子里,几乎没有一味是祛风药,更少见传统的活血化瘀药。这能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对面的李斯炽,是巴蜀名医,声望很高。所以,此患没有当面质疑。最后,他按照医嘱,把六剂药喝完了。

结果,喝完以后,他晚上睡觉时,肩膀只是偶有“抽动”之感,但基本没有痛感了。白天的时候,更是症状若失,一切正常。

这时候,李斯炽遵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最后,患者诸证悉平,康复了。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来简单和你说说。

这个患者,我们从舌脉上可以看出来,属于气血不足。脉象细微、舌淡无苔,这是气血不足无疑了,没什么好说的。

气血这个东西,濡养周身。我们的关节,要想正常工作,也离不开气血的濡养。气血不足,一身关节失养,所以患者哪儿都难受。肩关节,平日活动量大,损耗较多,若无足够气血濡养,疼痛自然要严重一些。

所以说,当时李斯炽前辈用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滋补患者的气血。

我们看看当时的方子——

泡参9克,茯苓9克,当归9克,驴皮胶(烊化)9克,生地黄9克,玉竹9克,菟丝子9克,柏子仁9克,瓜蒌1枚,桑寄生15克,甘草3克。

其中这个泡参,我是遵医案原文,写下来的。泡参指什么?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沙参。也有的人认为是别的药材。对此,我个人的看法,倾向于沙参。因此,我姑且以沙参论。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批评。

这里头,沙参、茯苓、当归、驴皮胶、生地黄、玉竹、柏子仁,用于健脾补血。这就是在大力改善患者体内气血不足,血不养关节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用菟丝子、桑寄生来补肝肾,壮骨髓,以瓜蒌来清痰热,以免滋腻之品伤正。

到后来,医案记载,李师又加入党参以益气,熟地以添精,麦冬以养阴等。这些也都是在遵循补益气血的原则。

到最后,患者气血充沛,关节不适感自然就全部消失了。

按理说,这个小医案,没什么特别之处。它所包含的道理,三言两语也就说完了。

但是我觉得,它实在是值得老年读者们重视。因为在我观察来看,有很多老年朋友,常年被莫名的关节不适困扰着。你说疼吧,不算疼。你说不疼吧,却又不听使唤,不舒服。总之是难受。有的,认为是风湿,有的,认为是老寒腿,有的,认为是缺钙、关节退化。咋办?贴膏药。

我觉得,抛开这些可能因素外,我们要考虑是不是气血亏虚所致。此类人的特点,是舌淡无苔,脉象细微,可能伴随全身乏力、便秘、脸色苍白等现象。气血不足,筋肉失养,关节自然就不舒服了。所以,这样的人,应该及时看看中医,辨清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抓紧时间来对症用药。主要是,我们必须对这个病因病机有所了解。不了解,不知道这回事儿,你可能就一直走弯路。

总而言之吧,气血一升,周身得养,关节不疼。这是从老一辈中医人的医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希望你能认真思考。文中李斯炽前辈的配伍,仅供您参考。非专业读者,最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盲目尝试,是不应该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