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功大法、水变汽油、特异功能到纳米材料、量子力学,再到万物皆可加的石墨烯,马保国们的灵感成了科技发展第一创新力,让上市公司狠狠割了一大波韭菜。今年1月,终于有专家看不下去了,公开批评这种虚假宣传和偷换概念的企业行为。石墨烯电池该凉凉了!

假的石墨烯:却成为资本市场的救市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南都电源的20亿市值解禁

2012年,在南都20亿市值即将解禁的前一年,高调发布“一种含有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铅炭电池负极板”和“一种铅石墨烯复合材料”两项石墨烯电池专利技术,后被媒体炒作成南都“开创石墨烯电池实际应用先河”,针对这些夸大虚假宣传,南都又在随后的公告中对两项专利的概念进行澄清。

到底南都宣传的石墨烯电池是真是假?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产业工程研究中心(MIE)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斌元教授直接指出:“南都电源的上述专利不可称为‘石墨烯电池’,与美国发明的‘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完全是两码事。南都电源的专利应该称之为‘石墨烯材料对铅酸电池的改良技术’更为合适。”

2、华为、超威、海宝的入局所指

三年后的15年11月26日,华为在其某款手机上市前发布消息称该手机使用了石墨烯电池。受此影响,当日石墨烯概念股领涨大盘。尽管随后华为证实手机并未使用石墨烯电池,但资本市场对于石墨烯电池仍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2016年3月25日,海宝电池发布了“石墨烯黑金王”电池,并在官网推文中表示“截止目前,海宝是国内蓄电池行业唯一将石墨烯原材料生产技术,应用在铅酸蓄电池上的企业。”与此同时,超威集团首款石墨烯合金电池-——超威黑金高能量电池正式发布,消息报道称:“超威行业首创将材料之王石墨烯运用于铅酸蓄电池中”。

先不说海宝是否有专利支撑,只需查询一下超威的专利技术文件也可以略知这个石墨烯电池的真伪。在2018年超威关于石墨烯电池的专利文件中对石墨烯应用前景展望中明确表示,用石墨烯代替电解液可提高电池的初始容量,但是目前对石墨烯在铅酸电池中的作用机理还在继续进行……虽然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刘冠伟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先如何定义石墨烯电池就存在分歧:“电极材料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就定义为石墨烯电池存在误导。关于石墨烯电池的新闻都仅限于一些皮毛的报道,连电池的结构和反应机理示意图都没有,也缺乏具体的能量密度、电压、循环寿命等具体技术参数。对于电池工业来说,没有这些信息,报道出来的新闻缺乏最基本的可信度,虚假夸大宣传的可能性极大。”

虽然学术界一片否定,但急于为股价寻求支撑的上市公司依然前赴后继在石墨烯电池上炒冷饭!此后,内卷化的跟随者纷纷推出自己的“石墨烯电池”,搅起浑水一片。

3、雅迪的“石墨烯电池研究院”被队友卖了

2019年,雅迪与南都合作的石墨烯电池上市,并顺势推出“冠能系列”,主打续航里程“多跑一半”。

但是雅迪为了宣传冠能很能跑,称雅迪石墨烯电池是由雅迪“电化学博士团队花费三年研发的成果,而且该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四大核心专利”,这就有点扯了。

首先是南都已经官宣了与雅迪合作研发石墨烯电池,其次南都在内,很多电池上市公司的石墨烯电池都被都被专家啪啪打脸,雅迪却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然利用手中掌握的媒体舆论权,考验消费者和股民的智商,只能说明这“皇帝的新装”太好穿了!

4、广汽埃安的石墨烯“超级大瓜”

石墨烯电池闹剧最大的瓜当属今年1月15日广汽埃安的“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石墨烯超级电池。当天,A/H两地市场的广汽,A股涨停收盘,港股则收涨19.5%,成交额分别达到10亿和37亿元。

不过市场里弥漫的乐观情绪甚至未持续过24小时。隔天举行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的一番话,迅速为市场的热忱浇下一盆冷水,他说:“如果某一位说,(这个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还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是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广汽不得不像当年的南都一样,出面向股东解释:广汽所称的“石墨烯电池”正确的命名应为“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

技术专家表示,广汽的“石墨烯电池”,目的是希望通过“核—壳”结构工艺实现石墨烯与硅的结合,作为新的硅基负极材料,部分替代原来完全以石墨为核心的碳基负极材料,以提升锂电池的整体容量和充电速度。故而,这种电池正确的命名方式应为“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本质仍是锂电池(因为使用量最大的核心正极材料未发生变化),而不是石墨烯电池。

有分析人士直指广汽这么大的公司也开始玩文字游戏,压力可能来自竞品以及股价提振。

有人曾一语道破天机,过去一年多,新势力们各种“PPT技术”引发的股价狂飙,可能也为广汽提供了“参考样板”,既往通过对于技术的宣示,提振股价、做大市值是“一种政治正确与需求。

石墨烯电池:揭开其真像

最近几年石墨烯在国内外许多领域都是比较高端的科研产品,在研发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实践。对石墨烯的提取工序繁琐,提取成本很高,在电池使用上还不能完全形成,从实验室到市场应用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市场上最早在 2014年就有“石墨烯电池”这种产品,比如超威。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石墨烯概念电池只有一些销售的新电动车在售安装,维修店或者批发店都在逐步的实行更换。由于这种概念型电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电池,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不明显,消费者并不认可,据电动车经销商反应,使用量还没达到铅酸电池的5%。

另外,据了解,石墨烯概念电池的确可以实现比普通电池多跑二三十公里,但原因则并非因为添加了石墨烯材料。

从两种电池的外包装来看,石墨烯电池要比普通电池高0.2-0.33厘米,这种体积的增大带来了电池的重量也不同:以60V20Ah的电池为例,普通超威电池毛重30.5公斤,净重30公斤;石墨烯电池毛重是35.5公斤,净重35公斤。用秤称一下重量是否务实,石墨烯电池称35.9公斤,比电池箱的标识多出1.4公斤,说明这个电池没有出现虚标。铅酸电池乘30.7公斤,多出0.2公斤。

结论就是,石墨烯电池比铅酸电池重5.5公斤,每一块基本重1.1公斤。电池体积增大,重量增重,说明铅板原材料使用的多,充电时间就会长,续航就会远,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有人直接表示,现在的石墨烯概念电池实际上就是把以前打价格战偷工减料省下的材料给补回来了,所以你会感觉质量好像回到了十年前!

另外在售后上也有所不同。石墨烯电池质保期在24个月,在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换新;铅酸电池质保期12至15个月,保质期内质量有问题,分三个阶段售后质保。

这也是雅迪石墨烯电池为何敢于喊出“24个月质保”的原因,行业有传雅迪的石墨烯电池其实就是南都之前推出的“质保24个月的南都红石墨烯铅碳电池”,不过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最重要的是,整车售价因此提高了将近1000元!经销商称,安装了石墨烯电池价格的电动车一般售价在4500元左右,而铅酸电池的价格则在3500元左右。以旧换新的价格相差300-500元。

我们都知道,开年以来,电池原材料经历了至少6轮涨价,很多电池企业的利润被吞噬,大电池采用单纯涨价又涨不动,在万物皆可石墨烯的当下,无异于一剂涨价良药,既能提振股市,又能获得涨价理由和提升利润,这两个方面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个能让上市公司满意!

消费者:如何进行维权

基于以上分析,基本可以认定,石墨烯电池是一种虚假宣传,而如果自认为被骗的消费者感觉到权益收到了伤害,也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消协投诉“消费欺诈”,可获得假一赔三的补偿。

所谓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虚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所谓消费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这里所指的欺诈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内的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法律专家表示,石墨烯电池已经涉嫌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了,只要联系相关部门出具对电池石墨烯检测的证明文件,即可向12315举报。

但是为何到目前鲜有维权的消费者呢?笔者认为这与消费者对石墨烯这种新生事物的了解太浅有关。另外,维权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上市公司敢于大张旗鼓割韭菜的真正原因。

总结

石墨烯的发现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在一些无良厂商和学者的滥用之下,却逐渐变味,已经到了“ 谈石墨烯色变的地步 ”。

没有人能喊醒装睡的人。大打石墨烯电池的企业心里最清楚,他们产品里的石墨烯到底是什么,但是商品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商家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消费者就算每天更新商品知识也跟不上企业新品上市的速度,被收“智商税”也就在所难免。而本台之所以不遗余力地科普石墨烯,也仅仅是希望能够做到正本清源,让大家在面对这些虚假宣布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

【相关链接:新材料之王的前世今生】

碳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性质,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础。纯碳可以是坚硬的钻石,也可以是柔软的石墨。

由于这种材料是从石墨中制取的,而且包含烯类物质的基本特征——碳原子之间的双键,所以称为石墨烯。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层与层之间附着得很松散,容易滑动,使得石墨非常软、容易剥落。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

科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对类似石墨烯的结构进行过理论研究,但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制取单层石墨烯的努力一直没有成功,有人认为这样的二维材料是不可能在常温下稳定存在的。2004年10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推翻了这种认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普通胶带完成了他们的“魔术”。

他们用胶带从石墨上粘下薄片,这样的薄片仍然包含许多层石墨烯。但反复粘上10到20次之后,薄片就变得越来越薄,最终产生一些单层石墨烯。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一点儿也不高科技的方法,并不是他们的首创。在此之前就有人试过,但没能辨识出单层石墨烯。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把剥离下来的薄片放在氧化硅基板上,光的干涉效应使薄片在显微镜下呈现彩色条纹,就像油膜在水面上产生的效果。利用这种效应,他们观察到了单层石墨烯。就这样,第一种二维晶体材料正式出现了。之后,人们又制备出一些其他二维材料,例如氮化硼和二硫化钼的二维晶体。

石墨烯对物理学基础研究有着特殊意义,它使一些此前只能纸上谈兵的量子效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例如电子无视障碍、实现幽灵一般的穿越。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那许多“极端”性质的应用前景。不过,这种二维的碳到底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即使是因此戴上诺贝尔奖桂冠的研究者们,也无法预知。

主笔:颜涛
朗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突破营销理论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