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过,就算是《走向共和》解禁了,我也不会同意让它重播,我可能会重新剪辑一次那个片子,或者更深入地重新拍一次。”——张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向共和》可以说是一部堪称伟大的电视剧,它对晚清那一段历史,进行了最为认真和勇敢地展示,它塑造出的袁世凯、孙文、李鸿章和慈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可以超越,它的勇气、气度、才华和功力都让人深为叹服,它将大历史、人物命运与人性之间的浩瀚激荡做到了旁人无法企及。

它精良制作的程度,你可以从选角中窥探得到,剧中几乎能叫得上名字的人物,服化上都跟本人能达到80%的相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剧有三个版本,分别是59集、60集和68集三种版本。而所谓68集的“海外版”,江大侠在看完68集版本后,发现多出的内容是宋教仁被刺杀那段,和最后一集中孙中山的演讲那段。

而央视播出59集之后,就惨遭禁播。对于禁播,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这部电视剧重塑了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反角”,“大胆”修改了近代历史上的人物定位;另一种看法是,这部史诗电视剧,含蓄推崇孙中山等民主先贤所主导的共和革命,讽古喻今。

《走向共和》基于客观全面的史料加以推导分析而形成,既不囿于公认的主观评价,也不完全按照单方面的新奇言论,而是依照了一种综合的评估。看完之后,让人感觉曾经在教科书上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在看了这部剧后,得到了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李鸿章,教科书上评价李鸿章,总是带着“卖国贼”的色彩,认为甲午海战的战败,是以李鸿章贻误战机为直接原因的,同时还一口咬定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是丧权辱国的。

而在这部剧中,李鸿章是一个讲求实干,精于世故,老成谋国,苦苦支撑国事的偏于正面的形象。他一生致力于办洋务兴实业,他为北洋水军殚精竭虑,马关和谈时尽其所能与日本人周旋,甚至把自己在日本被刺后治疗所需的医药费都当作筹码;在签订辛丑条约这种找骂不讨好的差事的时候,拦住了一起主持议和的庆亲王,而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说:王爷还年轻,这种要背千古骂名的事还是由我这老朽担当了吧。

袁世凯一死,近代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北洋军系各自为政,先是黎元洪和段祺瑞各自为政,后又是张勋复辟。民主意识也没有像革命党想象的那样深入人心,皇权奴性则是刻在骨子里的。甚至尊称国父的孙中山先生,都成为军阀斗争的棋子。先生已经明白,这样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对于民主共和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走向共和》在此戛然而止,让人无限惋惜。

所以说《走向共和》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试图还原一个靠谱的历史,《走向共和》着力描写的不是可恨者如何可恨,可敬者多么可敬,而是利用主旋律剧组独有的历史资源和独立的思考,给了我们这群从小革命歌曲长大的一辈人另一种关于这段历史的说法。

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当汉奸,有些人明明是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为什么不能直起身板做人,非要做汉奸当狗,爬得再高也不过是啃骨头的狗,哪有什么地位可言?

后来一想,我们是在后人的视角回看历史,而那时的人并不知道中国真的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当汉奸的人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的那些人,其实,他们大约也是想不到的。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

这时才明白,原来“不做亡国奴”不是必然结果,“抗争胜利”也不是必然结果,“建立独立自强的中国”更并不是必然结果..........

原来那些人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真正地知道,他们真的能成功。原来他们前赴后继地牺牲的时候,也并不真正地确定,他们的牺牲是不是能换来他们想要的结果。

原来“坚定的信仰”,是这个意思。我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信了他们的伟大。

本文由江南影视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每篇文章均有相应影视资源(上映),并且,想要看的任何电影,影视资源,关注点赞,转发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