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彝族女人罗小佳,已经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了,她是被人贩子从云南拐过来的

1993年,26岁的山东青年张宝亮花了4000块,买下了18岁的罗小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后,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张有福,张宝亮家里并不富裕

一盏钨丝灯让这个贫寒的家庭映入眼帘

未经粉饰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床单,防止床上落灰

木门连个窗也没有,只能用几块破布挡风,家里也没个地板,还是原始的泥土

一大早,老张帮儿子洗漱好,小罗想为儿子整理好衣服

7岁的儿子正值好玩的年纪,他一溜烟的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张的妈妈拄着拐杖蹒跚而来,她和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农忙时还能带带孩子

冬天的寒意尚未褪去,勤劳的村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扛起了锄头

唤醒沉睡已久的土地,老张家里有4亩地,种着玉米小麦棉花

一大早,两口子就上田里干活了,老张在前面开拖拉机,小罗跟在后面翻地

在灰扑扑的天地间,她的红配绿的衣服,成为了平原上唯一的色彩

7年前,18岁的小罗被人贩子骗过来,结婚的时候,连个婚礼也没有

还没到结婚年纪的她,结婚证还是花了20块钱走后门搞到的

回想起被拐卖的事,小罗也只是认命的笑了

【俺就是认命,俺就是这样的苦命人,我觉得就得认命啊,不认命不行】

她用名字,说服了自己忍受苦难,不管丈夫对她好坏,哪怕是对她挥舞拳头

只要饿不死,她就注定要和他过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山东,找个本地媳妇要花6000多,娶不到媳妇的穷人就会花钱买便宜的云南媳妇

这个700来口人的小村,被拐卖来的南方妇女有40多人

人贩子打着去外面旅游的幌子,把这些未经世事的云南姑娘们骗了过来

而买她们的钱,她们一分也捞不着

被骗过来的外地媳妇,有一半后来都跑了,留在这里结婚生子的有10多人

但小罗没想过跑,跑到哪里不都是也一个样吗

【跑你就会好了吗,哪里还不一定比这里好呢,还不如老实的交代在这里】

老张的妈妈今年66岁了,她曾和小罗说过

只要把孩子留下,小罗想走随时可以走,路费她承担了,小罗也不肯走

小罗当然不肯走了,女人有了孩子就有了牵挂

回想起生儿子的那晚,小罗预感到要生了,摇醒了旁边呼呼大睡的丈夫

丈夫看了一眼,说早着呢,转头就进入了梦乡,等接生婆的时间,小罗倒是没感觉到疼

还爬起来瞅了瞅自己养活了个啥,只记得孩子浑身被冻得通红

农忙时节,老张两口子来帮别人收玉米,然后把收好的玉米桔卖到养牛场

趁着休息的空挡,两口子谈起对彼此的印象,老张很满意这个媳妇,但小罗却不满意丈夫

老张是家里最小的,上面五六个姐姐,从小被惯坏了,脾气不好,以前两口子动不动就打架

这两年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脾气这才收敛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罗干起农活来不输一个男人,麻利的割玉米,又是扛玉米杆

渴了就举起水桶往嘴里猛灌水,似乎一口气要把一天的水都喝完

终于赶在天黑前装好了一车的玉米桔

这段时间卖玉米桔的人很多,有人下午2点钟就来了,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排上队

老张两口子等到晚上10点也没卖掉,只能明天再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就过来卖玉米桔了,小罗又是爬上玉米山上卸货

又是帮忙拉玉米桔,一刻也闲不下来,一车的玉米桔最后卖了55块

除了干农活,心灵手巧的罗小佳还会织布,谈起自己被拐卖的经历

那时刚读完书的她,就想出来玩玩,谁曾想这一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了

离家7年虽然也想家,但来回一趟就得花上千块,成了家顾虑也多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当地村民看不起这些买云南媳妇的人家,毕竟有点条件的,都在当地找到媳妇了

由于语言障碍,云南媳妇大都不愿意和村民们接触

说起云南和山东的差异,山东的农村,一旦家里盖上了房子,在村里走路都可以扬眉吐气了

而在云南,人们不会用房子来改变对一个人的态度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这些外在的附属品来评断的

刚嫁过来那会,她和老张天天打架,在气头上的她拿起农药就喝,好在被老张拦了下来

虽然在村里被人看不起,但小罗并不会离开这里,即使是回到云南老家,还是会回来的

她不想让孩子没有妈,而且时间长了,慢慢的对老张也有了感情

起初,罗小佳还会想为什么自己命运是这样,在这里被人看不起,丈夫也不好

有家不能回,越想压力越大,索性就不想了,浑浑噩噩的过下去

离家7年,小罗的口音也慢慢山东化了云南老家在她身上唯一的烙印,也只剩下了唱歌

这是流淌着基因里的种族天赋,慢慢的儿子也跟着学会了,他跟着妈妈唱着《离家的孩子》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小罗已经离家8年了

孙明是和小罗同一年被拐卖过来的,她的女儿也7岁大了

这天,小罗来喊孙明去她家吃饭,村里这些从云南过来的姑娘会时不时聚在一起

38岁的曾少英算是里面年纪比较大的了

常年的飞吹日晒让她看起来像是50多岁,好在他老公对她还不错

曾少英的丈夫比她大5岁,他跟着人贩子去了云南,花了4000多买下了曾少英

而不知情的曾少英,则是被人贩子骗过来的

人贩子装成是招工的,说一天6块钱还管吃住,她就这样被骗了过来

如今,她是彻底断了回家的念想,呆的越久就越不想走,呆在哪不都是家吗

几个云南姑娘在一起取乐玩闹,那些被生活磨平了的青春的活力,只有在这时候才会悄悄的跑出来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妻子,妈妈,只是自己

这群姑娘总喜欢穿一身鲜艳的红色, 但经不住风吹日晒,时间久了都蒙上了一层暗淡的灰色

小罗虽然平日里咧着一口大白牙,总是笑着说回不回家都一样

没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想家,唱着妈妈教的山歌,偷偷抹起了眼泪

这是小罗来山东的第10个年头,农闲的时候,小罗对母亲的思念日益强烈

母亲已经65岁了,活一天少一天,因为对母亲的思念,小罗最近失眠了好几天

她决定今年一定要回去一趟,她回娘家的事搞得家里人心惶惶

毕竟是拐来的媳妇,一去不回的事在村里也屡见不鲜了

老赵嘴上说不怕媳妇一去不回,但表情已经出卖了他

婆婆倒是看的开【这么多年了,你能不让走吗,回来不回来全凭她了】

小罗背了一床被子,还买了皮鞋和牛仔裤

这么大的阵势,让儿子也开始感到不安,担心妈妈再也不回来了

天还没亮,小罗和另外两个云南媳妇,赶了最早的班车踏上了回云南的路

她们都换上最拿得出手的衣服,离家时还是未经世事的少女,如今已为人母

近乡情更怯,当火车驶入云南境内,小罗也越来越沉不住气了

经过了4000多公里的车程,下火车后,她还得走一天的山路才能到家

藏在深山里的彝族山寨塔瓦,层层叠叠的坐落在梯田上

这里房屋还是清一色的泥砌土房,路过二姐家时,小罗意外的看见了阔别十年的母亲

一时间情难自控的哭了起来,小罗的二姐比她大3岁

小罗就是住在二姐家时,被二姐丈夫的大姐带到山东的

村里人都说二姐把小罗卖了,二姐心里也委屈,呆在山里种田一年到头就2000块的收入

她寻思着,外面的生活总不会比家里还苦吧,况且,她并不知道大姑子收钱的事

十年过去了,这事依然是家里人内心的伤痛

小罗也没怪二姐,确实这么对比下来,山东那边的生活也算的上好了,她趴在母亲身上痛哭不止

从二姐家的山寨到娘家的山寨,还得翻一座大山,走5个小时的山路

第二天,小罗终于背着大包小包回到了家

难得见面,65岁的母亲亲自下厨,给女儿做起了饭,小罗和大家分享起山东那边的习俗

小罗的发小红梅,认识了一个修公路的四川男人,嫁到了四川

久未见面的两人还有些许的生疏,互相讨论起对方的变化

说起对方的变化 ,红梅说她快要听不懂小罗的话了

确实,小罗山东味的普通话在云南山寨里显得格格不入

小罗回来后,亲戚们都邀请她去家里吃饭,舅妈的孩子和小罗一样,14年前被人卖到了河北

69岁的老人已经白发苍苍了,见到小罗,就想起了她的女儿

平时,她只能看着女儿寄来的照片想象女儿的生活

说不出口的思念,只能唱出来,唱着唱着就哽咽了起来

对女儿的思念,如绵绵细雨般剪不断理还乱,屋内的小罗扶着额头泣不成声

不在妈妈身边时,她大概也是这么挂念自己的吧

小罗的爸爸64岁了,今天她跟着爸爸赶着牛车去镇上交公粮

(知识点:我国2006年取消了交公粮)

与此同时,二哥和村里一群男人正在山里开荒

二哥家里每人有1亩多的水田,和10多亩的山地,但维持生计还很艰难

山寨里的小学里,只有1位老师,小罗就是在这里读完了小学

这天导演和小罗去了一个亲戚家,在这里遇见了一个从贵州来的陌生男人

他正动员亲戚的女儿去安徽玩,小姑娘有点心动了

男人临走前,对女孩父亲悄悄说了几句话,对女儿的远走,女孩父亲倒也不担心

在他看来,都是和自己人去,有什么可怕的呢

10年前一成不变的套路在这个封闭的村庄屡试不鲜

一如10年前不变的贫穷,让山清水秀的云南蒙上了厚重的灰色

女孩们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如何,但是再怎么着总不能比现在更糟吧

而小罗现在必须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做出选择,母亲生她养她,她却没有时间回报这份恩情

想到不久后又要分别,小罗将头埋了起来,她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趁自己还能陪伴母亲时,多帮他们分担一点苦力活

2003年,胡杰导演的纪录片《平原上的山歌》

让我们看到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群被渴望改变命运,被拐卖后开始认命的女人的悲哀

为什么小罗她们会这么认命,看到后面也渐渐明白了

她们过去经历的苦难让她们以为世界本该如此,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面前渺小而无力

一手烂牌的她们,未尝不指望通过走出去洗牌,哪怕是被拐卖,也是有一线翻身的可能性

而导致悲剧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偏远山区教育的缺失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但即便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挣扎在底层人民依然没有自我放弃

纵然家徒四壁衣衫褴褛,也在陋室里载歌载舞歌功颂德,一个心怀希望的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村村通路,精准扶贫,普及教育,我国用20年实现了弯道超车

也只有中国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处盛世之中的我们也只有在回看前路时,才能发觉它有多么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