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思维中,非洲和贫穷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抛开偏见,非洲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确实很落后,但是网友又常常陷入误区,认为非洲资源匮乏、气候炎热导致非洲的穷。其实在非洲拥有比中国还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他们仍和贫穷挂钩,非洲人的穷和“惫懒”、“好逸恶劳”等标签脱不了干系。

其实这不难理解,假如人一出生就拥有了维持生存的全部资源,谁又会为了生存去努力呢?非洲人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进而导致了教育制度的全面落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与世界经济体系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游客走访了非洲最穷的国家--马拉维,游客在马拉维的当地村庄走访了一圈,最后他们撇撇嘴说:“非洲有些人会穷成这样,不是没有根源可循的!”例如:好不容易将玉米种到地里,但是他们懒到如此程度,灌溉靠天,施肥呢?全没有!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制成的肥料让他们难以接受其价格。缺钱,“天然无害的肥料”倒是随处可见,但是非洲人嫌弃味道难闻!

非洲部分沿海国家,海产丰富,质量很高

上文说道,非洲的矿产资源很丰富!而非洲某些沿海城市的海鲜资源更加供大于求!尽管非洲大部分国家身处沙漠之中,水资源很匮乏,但位居沿海城市的国家则海产品类丰富。

当地人很珍惜海产资源,出台各种“限捕令”。例如:产卵期,渔民不能下海捕捞,限制网孔的大小,或者捞上来的海产有大小限制,小于多少厘米还要放回大海中。此类规定,多用于外国捕捞船。非洲自己人捕捞,作业手续简单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洲工业不发达唯一的好处,就是当地的海域丝毫没有被污染,海鲜都是天然无任何激素类物资。非洲的大龙虾肥美鲜嫩,澳龙更是常登西方人的餐桌。西非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一些国家盛产鮸鱼、鱿鱼、加吉鱼,这些海鲜运出了就是好东西,运不出去就砸非洲人手里了!他们对海鲜极其不感冒!

非洲人当海鲜是“草”、中国人却认作是“宝”

非洲人之所以对海鲜不感冒,大多数是源于对海鲜的腥味“深恶痛绝”。非洲人对饮食没有多大的考究,他们习惯了靠天吃饭,野菜烫烫就能吃,野兔烤烤也能果腹,卖不完的海产也只能烤了吃,没有作料去腥,谁能受得了呢?

这种情况在中国则截然相反,在中国人的厨房,各种作料琳琅满目,烹饪技术炉火纯青,别说出自名门的大龙虾,就是当地的鲫鱼、小河虾都被视为珍贵之物。所以,非洲运到中国的海鲜都火了,而非洲人却很纳闷,这些东西我们宁可饿着都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洲人“拜师学艺”,海产还能这么吃?

非洲人想把海产卖给世界各大需求国,但是海鲜对冷藏技术、时间要求极高,能够远销的海鲜真的很少,海鲜还是以当地游客的消耗为主。非洲人捕捞的海鲜卖不完,一些小贩会直接倒掉。

目前,这种情况似乎得到好转,很多非洲人来中国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包括烹饪!他们做海鲜的方式已经不是当初那种在火上烤烤就完事的初级阶段了,他们学会了用作料压制腥味,学会了用醋蘸了吃,这时候,非洲人才转过弯,原来我们的东西还能这么吃,还能如此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