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在井冈山时代一共出现有三位女神级别的人物。

她们分别是贺子珍、康克清、曾志。

前两位的名气非常大,相对而言,人们对曾志的了解要少一些。

曾志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13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有了反封建、反旧礼教、反官僚军阀的思想和活动;15岁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个彻底的革命者;16岁从讲习所毕业,担任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与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夏明震结婚。

夏明震出身衡阳望族,满门忠烈,他的哥哥夏明翰、姐姐夏明衡、两个弟弟夏明震、夏明霹以及大姐夏明玮的儿子邬依庄,以及他自己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其中哥哥夏明翰的《就义诗》忠烈千秋、浩气贯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震牺牲后,年方17岁的曾志调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与党代表蔡协民结婚,并一起上井冈山。

在井冈山,曾志做事大胆泼辣,心直口快,大家都叫她“红姑娘”。

“红姑娘”不仅敢和主席开玩笑,有时还敢出言顶撞。

我们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曾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刚来到延安,就急匆匆地要去见主席,到了主席的住处,看见主席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就蹑手蹑脚地走到主席背后,猛地拍了一下主席的肩膀,大叫了一声:“老毛!”主席回头见了,惊喜万分,马上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

电视剧里这个细节,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当年,在井冈山上,曾志还先后两次对主席是否在生活中搞特殊化进行过突然“袭击”呢。

井冈山上不生产粮食,吃粮要到山下挑——朱老总还经常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呢。

遇上了敌人围剿封锁,粮食更缺,战士们吃的最好的就是红米饭和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饿肚子。

有的战士提出疑问,主席吃的会不会和咱们不一样呢?

为了破解战士这个疑团,曾志先后两次在吃饭的时间点突然闯进主席的家,掀开锅盖看做的是什么饭。两次看到结果都一样,就是红米饭和南瓜汤,和普通战士没有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曾志美丽动人,从1930年6月起,她先后担任厦门、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闽南特委组织部部长,福安中心县委委员,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福霞中心县委书记。

在闽东工作期间,她曾在厦门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照相馆在未经其同意的前提下,将之放大,作为招揽生意的广告照,展于橱窗。相片上的佳人,风华绝代,隐然为万众倾倒的大家闺秀。

厦门工作期间,曾志特地给主席捎回一双黑线袜子。到了1932年4月,曾志在福建漳州与主席见面,一眼就看见主席脚上穿的还是这双黑线袜子,却缝缝补补,碎烂得不成样子。

曾志在感动之余,也从此死心塌地地认定了主席是最可信赖的人。

1934年5月,曾志的第二任丈夫蔡协民被叛徒出卖牺牲。而曾志在福建厦门和陶铸以夫妻名义一起开展革命工作,随着感情加深最后结合成了夫妻。

陶铸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组织建立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在解放军各大野战军中威望极高,比如李先念就经常向人唠叨,说自己的新四军5师是“陶铸八条枪起家”的。

新中国建立后,陶铸先后担任广西省委、广东省委的主要领导;并于1965年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66年8月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国家第4号最高领导人物。可惜的是,陶铸于1967年早早结束了政治生涯,成为了在位时间最短的正国级领导。

曾志则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担任了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等职,1977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负责考察培养经济、科技战线干部和人才等重要工作。

曾志一共生过四个孩子,大儿子名叫石来发,是她和夏明震所生的儿子,当时在井冈山条件艰苦,送给了一户姓石的人家。次子和三子她和蔡协民所生,次子患病夭折,三子也送了人。最后一个女儿是和陶铸所生,名叫陶斯亮。

陶斯亮四岁的时候,曾志夫妇被派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恰在这时,曾志患了阑尾炎,在做手术时,她考虑到敌后斗争会很残酷,就提出要同时做绝育手术。组织征求陶铸的意见时,陶铸用白纸黑字答复:“尊重曾志同志意见,同意。”

关于这个女儿,1994年曾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女儿,虽然是生在战争年代,但成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现在,都靠自己奋斗。她当了近20年的医生,1964年入党,有了22年的党龄。我和女儿也经常不在一起,她上中学时大半在北京,上大学时在上海,直到1972年,组织上把我从广东农村安排到陕西临潼干休所时,经主席和总理批示,女儿调到我身边工作。”

当问到她如何对待儿女,曾志说:“我对儿女,无论是学习和工作,都靠他们自己奋斗,靠他们自食其力,听组织安排。我和陶铸从来没有为他们走过什么后门。例如,女儿一次考高中没有考上,她自己就去上补习学校,去农场劳动锻炼,直到考取高中。所以,我的孩子们现在有的仍然能当农民,有的仍然是最低级的技术员,有的只是一般的医生。”

是的,陶斯亮有良好的接受教育环境,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医生。

相对而言,她的大哥和三哥的生活就要艰苦许多了,尤其是大哥石来发,一辈子都在井冈山当农民。

曾志自己也说:“大儿子现仍在井冈山山区当农民。1950年我委托中央到井冈山的慰问团帮我找到孩子。1952年底,我把孩子接到广州。那时他24岁,我想让他进工厂,一方面当工人,一方面业余学习文化,可是他不愿意,要回井冈山去。当时他家有十几亩地,还有五亩山林。他老婆很能干,养的鸡鸭成群,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说,是养父母和祖母把他拉扯大,现在他们虽然故去,若离开,就没有人为他们烧香上坟。我觉得他回去也好,当工人、农民都一样,都能为国家作贡献。于是他回了井冈山。直到现在,他仍在井冈山山区当农民。他已儿孙满堂,我也有了第四代,但没有同堂。”

不过,关于石来发的事,曾志也只说一半,另一半没有说。

2017年,有记者采访石来发的长子石金龙,他也讲到了这一段,说:“那一年(指1951年),中央派了南方革命老区慰问团帮助井冈山恢复生产。奶奶得到消息后,就托来井冈山的同志帮忙,寻找自己当年留下的孩子。慰问团的同志几经周折打听到,在大山脚下大船村,有个石来发,正是当年奶奶留下的孩子。当时,奶奶是广州电力局局长。于是,他们就安排父亲去了广州,见到了从未谋面的母亲。奶奶性子很硬,一生很少流泪,可是看到父亲,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0多年的牵挂,20多年的思念,都在那一刻迸发了。后来,奶奶了解到,父亲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对父亲说:‘来发,留下来吧,留在广州。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去夜校读书识字。’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妈,算了吧。我已经成家了,还分了田、分了地,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回去吧!再说,家里还有80岁的老外婆,没有我她就活不成,我得回去守着她,给她养老送终,人得讲良心啊!’奶奶听后非常感动,连连点头。她说:‘来发,你做得对,应该回去!你虽然不识字,却能懂得大道理,做人就是要知恩图报。老人家养了你这么多年,我也不能夺人所爱啊!’就这样,父亲和奶奶匆匆见了一面后,又回到了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石金龙又讲到了另一段:“1964年,父亲第二次去广州找奶奶,却是为了‘避祸’。那时,父亲作为村里的报账员,因为有五毛钱对不上账,害怕被划为‘四不清干部’,父亲只好跑到广州去‘找靠山’,就想着留在广州不再回去了。没想到,他却被奶奶硬生生地撵了回来。奶奶对父亲说:‘你在家里出了事,不管有没有挪用公款,都要回去说清楚,不能一有什么问题就躲避。’没想到,这一别,又是20多年。父亲也就在井冈山做了一辈子的农民。”

石金龙还讲了当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不给自己办“农转非”的事:“我是1985年第一次见到奶奶的,那年,我30多岁了,是井冈山垦殖厂的赤脚放映员。奶奶曾任中组部副部长,在我心里的概念,这更像是历史课本上的故事,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有这样一位做大官的奶奶。对于与奶奶的见面,我充满了渴望,也因为心里藏着一个私心,想通过奶奶‘改变一下命运’,实现‘穿上皮鞋,不再打赤脚’的梦想。那年10月底,父亲带着我和弟弟来到了北京。到奶奶家里一看,却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锦衣玉食’,家里很简朴,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书。”

石金龙说当他向奶奶提出把自己爷仨的农村户口转成商品粮户口时,奶奶非常严肃地说:“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何苦要转商品粮呢?”她还交待小刘秘书“家里的事要是她没有交代,谁办谁就卷铺盖回家”。

曾志尽管身居高位,但始终“一心为国,两袖清风”。

1998年6月21日,曾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

并且,原本可以在北京八宝山安息的她,却选择了安静地回归井冈山——骨灰就埋在井冈山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旁的一颗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