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西南部,有一个县叫云和。这里的劳动人民他们用锄头为大山的脊梁纹身,用犁耙在山岭上作画,在山脉上开辟出了一片片伸向云端的梯田。这里的梯田有什么传奇往事?它们与其他梯田景观又有什么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刘丽莉

撰文/鲁晓敏

01 千年奇观

唐代建筑复原 图/图虫·创意

唐代的某一个年份,一支梅姓家族步履艰涩地从今浙江省南部的云和镇迁至高山上的梅源村。或许是人口的膨胀,或许是与其他家族的竞争中失败,或许是躲避灾祸,或许是不为人知的原因,梅氏先人为了生存,他们驱赶野兽,向险恶的高山要田。他们并不知道,云和梯田的开端就从那高高举起的锄头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刘丽莉

一千多年的时间,云和梯田从梅源村开始发散,跨越崎岖的高山、延宕的丘陵、平缓的谷地,如同波浪一样涌向云和县的各个角落。从规模上而言,7.65万亩的面积,或许是云南元阳梯田和广西龙胜梯田之外的又一大梯田群。

云和梯田具有面积广、落差大、层次密、线条好、动感强、形状美,从海拔200米一直攀升到1400米,垂直高度达到1200多米,最多有700多层,梯田高低错落,其线条如行云流水。

白鹤尖 图/刘丽莉

佛儿岩 图/刘丽莉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19°33′,与北京同经度;北纬28°06′,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由于纬度的原因,国内其他成规模的梯田鲜有雪景,云和梯田成为我国罕见的一处每年落雪的大型梯田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刘丽莉

图/刘丽莉

瓯江穿越云和县,大大小小的支流遍布全境,境内有水域面积38.7平方公里,其中仙宫湖为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海拔落差巨大,从海拔1593米的急剧下降到133米,属于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形。河谷中的水汽蒸发而上,受气流影响而形成云海,水份又被林木充分吸纳,高山地区一年中有100多天云雾缭绕。

图/刘丽莉

驻于高山之巅,云海、山村、竹海、溪流、雾凇……各种景致交织,虚幻与现实共存,组成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云和梯田隐藏在这幅画卷中,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02 四季美景

崇头梯田是云和梯田的精华。整片山谷云雾逐渐下压,似少女轻纱飘逸,似白练飞舞,远山如蓬莱,如琼阁,缥渺无踪。须臾间,太阳从云雾间喷薄而出,悬浮在山岫上,阳光仿佛一只无形的巨手一把拨开了沉浮的云雾,金光掠来,水汽蒸腾,乱红飞渡,峰峦辉映,银光璀璨,崇头梯田呈现出千娇百媚的瑰丽姿态,变幻出万花筒般的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梯田四季 图/刘丽莉

观景台处在高山腰部,向上仰望,一道道整齐的梯田向山顶延伸,如同一架银色的云梯伸向天空,直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03 畲寨秘境

隐藏在梯田中的下垟、梅竹、南山、栗溪、张化、砻铺、坑根、水碓垟、叶垟等村落显得异常低调,没有高官门第,鲜有豪屋深宅,也少有美轮美奂的雕刻和精美华丽的马头墙,有的只是百姓人家,它们隐藏在梯田的线条里容易被忽略,只有袅袅炊烟才透露出村落的痕迹。

图/刘丽莉

从山顶踏着积雪一路沿着石子路走到自然村,一路水溪“叮叮咚咚”地追随着,如同玉佩相碰时发出悦耳的声音。阳光普照下,一块块不规则的水田像无数镜面,闪着白花花的刺眼光芒,广袤的天地间一派亮堂堂,仿佛一片巨大的湖泊在我身后缓缓立起。一些梯田漂浮着各种颜色的植被和树叶,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色彩,如同畲族少女的七彩百褶裙。一年新的收成在冬天的安静中储藏力量,到了秋天,这里又将是一畦畦翻滚的稻浪。

下垟村 图/图虫·创意

人、示、田组成一个“畲”字,形象地寓指刚开垦的田。“畲”作为族称,是由于当时畲民到处开荒种地的游耕经济生活特点而被命名的。云和县是浙江省主要畲族聚居地之一,有着畲族小凤凰山之称(畲族发祥地)。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3),在蓝敬泉的率领下,一支畲民从福建罗源县迁徙到浙江云和县,大山收留了这个充满韧性的民族,他们成为浙江最早的畲族居民

云和畲族同胞 图/刘丽莉

04 银矿传奇

明代,浙江省是全国重点产银区,浙江采矿区又集中在浙南,在云南银矿尚未开采之前,云和县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据《云和县志》记载,明代前期,钦差内官在石浦村设立太监局,在黄家畲村设置银官局,管理银矿开采和征收矿税。云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天顺二年由钦差内官立的“百无禁忌碑”。云和县的草蒲砻、回龙山、兰蓬、赤石等还保留着50多处历代遗存的矿洞、银垄、银坑、冶炼场所以及大量的矿石和矿渣。

坑根石寨,银矿开采形成的村落 图/图虫·创意

云和梯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而银矿开采恰恰是繁荣梯田的最大因素。银矿开采、冶炼业的兴起,矿工大量涌入矿区,使得云和人口聚增,带来了社会的繁荣,云和梯田的面积呈几何状不断扩大。据清顺治十三年《云和县志》记载:“云以前,土广人稀……自坑冶盛,人亦日众。由是恳辟众而田土辟也……”

史书没有记载历代矿工人数,我们从《浙江通志稿》中查到一个数据:明景泰元年(1450),云和矿工暴动中5700名矿工以及800多名老弱妇孺被镇压。这六千多人只是所有矿工中的一部分,或许当年从事银矿产业的人数达到了数万之多。矿工与家属的吃饭问题需要就地解决,这是云和梯田繁盛的重要原因。

古代炼银技术相当繁缛,烧结过程中需要米糊搜拌,在云和矿区必须种植大量的粮食,作为银矿冶炼的原材料。于是,在云和形成了以采矿业为龙头的经济链,分工明确,专业化操作,矿工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开矿冶炼,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白银和税收。

开采银矿图

农民和矿工的家属开垦梯田,从事水稻种植,满足了矿工家属、监工以及驻守军队所需的粮食,一部分提供给冶炼作为原材料。明万历年间,崇头一带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又有大量的矿工进入矿区采矿,除了梯田规模持续扩大之外,冶铁业的兴起,同样使得当地开垦技术和筑埂修田的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这样说,云和梯田与中国其他梯田的历史截然不同,具有它的唯一性,在其他地区不大可能有它的翻版。

银矿催生了梯田,也催生了云和县。明正统十年(1445),叶宗留率领千余矿工暴动,啸聚山林,转战于闽浙赣三省,逐渐发展成数万之众,景泰元年(1450),矿工暴动被明朝军队镇压。为加强统治,景泰三年,将浙江处州府(今丽水市)浮云乡和元和乡两乡合建而成云和县。受这次暴动的影响,除云和县外,浙江省设置了宣平和景宁县,福建设置了永安、寿宁两县。

云和的历史,隐藏在深深的田泥中。梯田成了史册,立体地记载着它的历史进程。

05 生态密码

云和县山脉纵横,世代生活在此的百姓以开垦梯田种稻为生。千百年来,犁田、筑田岸、铲田坎、灌溉等的传统手艺几乎没有改变。

非常奇怪,在云和梯田中竟然没有一座水库,那是如何完成灌溉的呢?靠的是生态系统。

插秧 图/刘丽莉

开犁节 图/刘丽莉

丰收节 图/刘丽莉

任何一片梯田上都有大片林木。云和的年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以上,这些林木充分地收集雨分、水分,无形的水源积聚在林木中,再源源不断地释放水源,形成了一座收放自如的蓄水池,成为滋养梯田的天然水库。

瓯江上游毛细血管一样支流以及无数的河沟、瀑布、山泉等水系被引入梯田,成为灌溉的水源。森林、水源、梯田,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生态体系。

云和湖 图/刘丽莉

三潭 图/刘丽莉

水网交织和降雨量充沛必将导致泥石流、塌方和水土流失,云和先人很早之前就拥有了先进的地理认知水准,避开了地质条件恶劣的山地,对坡地进行加固和改造,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或许先人在开垦的过程中经受了巨大的磨难和挫折,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让后人坚守自然法则,禁止过度开发破坏山体结构,导致自然灾害的降生。

先人在很多梯田四周都会种植有一棵树作为标志,如同信号灯,告诫后人不能越线。先人怎么知道这个区域就是开发的最大尺度呢?这成了一则谜。

梯田与树 图/刘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