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在现代人眼中的的形象是,神秘古城,楼兰美女,异域风情,但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辛弃疾说:“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据统计,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中,提到“楼兰”的有84首,无一例外,不是“破楼兰”就是“斩楼兰”。

这不禁就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楼兰”到底干了些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他和中原之间,到底有什么大怨大仇?

下面我们就让时光回到2000年前,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古国,楼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史记 西域传》,司马迁是这样记载楼兰的: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史记》

楼兰是个典型的“城郭之国”。

啥意思?就是这个楼兰只有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个小国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小国一样。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天的新疆罗布泊西北部,人口只有4万多人。

楼兰国虽小,地理位置却非常的重要,它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路的分界点,属于丝绸之路的一个交通要塞。

但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前,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丝绸之路还没有打通,楼兰也没有出现在大汉的法眼中,他还被匈奴按在地上反复的摩擦。

匈奴,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存在,整个北方都是他的天下,他不光欺负西域小国,连中原王朝大汉都不放在眼里。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人造反,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结果在白登山让匈奴人给揍了,最后还是靠着贿赂了冒顿单于的老婆,才偷跑出来。

汉武帝登基后,受够了匈奴人的嚣张,决定要好好的教训教训他们。但是,汉武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他懂得知己知彼的道理,他先派人去抓了个匈奴“舌头”回来。

据匈奴“舌头”交代,在西域,有一个叫大月氏的小国,一直受匈奴人欺负,连国王都被匈奴给杀了,他们被迫西迁,避开匈奴人的锋芒,但是,他们时刻不忘找匈奴人复仇。

这下明白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武帝当场决定,联合这个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

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汉武帝想要和大月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得派人亲自跑一趟。

经过千挑万选,汉武帝选中了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翻译兼向导堂邑父,以及100多人的团队,从长安出发,去寻找他们从未谋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大月氏。

但是,当他们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被匈奴人给俘虏了,张骞被带到了匈奴首领车臣单于面前,车臣单于问他:“你来我们匈奴干什么呀?”,张骞说:“我并非要来匈奴,我是去大月氏,路过你们匈奴而已”。

车臣单于非常警觉,一下子就猜到了张骞去大月氏的目的,冷冷的说:“大月氏在匈奴以北,要去必须经过匈奴,岂是你想去就去的,要是我去南方越国,经过你们大汉,你们能同意吗?先给我关起来”。

就这样,张骞成了匈奴的俘虏,而且一关就是十年。十年后,车臣单于去世,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了出去。

但是,10年的时间里,周边局势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国进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再次西迁,国家整体搬迁到了咸海附近,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张骞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大月氏,于是他向西南方向走,到达了大宛国。在大宛国,张骞向国王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并请求大宛国王护送他到大月氏,事情之后,一定重金酬谢。

大宛国早就听说中原大汉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正巴不得和大汉攀上点关系,这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一口答应下来,把张骞等人护送到康居,经康居到达大月氏。

对于大汉使臣的到来,大月氏人很吃惊:“报仇?别逗我了,我们现在的日子逍遥的不得了,报仇这种事就算了”。

原来,大月氏自从迁徙到咸海附近后,生活安定了,日子富裕了,也远离了匈奴和乌孙,再也没有被欺负的烦恼了,渐渐的就淡忘了复仇的念头。

再说了,即便是和大汉联合,这个距离也太遥远了,光一个使臣就走了十年,这要是开战,我被匈奴追着屁股打,你大汉说十年后来救我,我去哪个坟头哭?

张骞在大月氏软磨硬泡了一年多,大月氏就是不松口,没办法,张骞只好决定回去。

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虏,张骞这次改走南线,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部,经和田,若羌,走青海进入大汉。没想到,青海也被匈奴人占领了,张骞很悲催的再次被俘虏了。

不过,这次他被俘虏的时间不长,一年后,张骞再次逃出了匈奴,当他回到大汉的时候,100多人的团队,仅剩下他和翻译堂邑父两个人。

这次出使西域,张骞的本来目的是配合军事行动,去寻找一个战略伙伴,但是,没想到,军事目的没达到,却意外的收获了一条“丝绸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骞回来后,他曾经走过的南北两条西域之路,成了商人们来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西域和中原之间展开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原的茶叶,丝绸,瓷器顺着这条道路传遍到了中亚,欧洲,西域的葡萄,核桃,玉器也花开中原,最有名的就是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就是这个时候传到中原的。

楼兰,也在这个时候,发展成了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

楼兰国小势微,长期受到匈奴的奴役,被迫成为匈奴的打手。在丝绸之路上,经常有往来的中原商人被楼兰国打劫,甚至发生了汉朝使臣被杀的事件。

楼兰,已经成为严重干扰丝绸之路的一大障碍!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出700骑兵,在赵破奴,王恢的带领下,轻松打败楼兰,楼兰宣布臣服于大汉,于是,汉武帝撤兵。

匈奴听说自己的小弟叛变了,立马出兵攻打楼兰,楼兰哪里是匈奴的对手,连汉朝700骑兵都对付不了,立马认怂:“大哥,你就是我大哥,你俩都是大哥,行不?”

为了表示诚意,楼兰王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了匈奴和大汉,作为人质。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征大宛国,楼兰在匈奴的教唆下,再次对大汉军队动手动脚,李广利一个回马枪就把楼兰给扫了,然后把楼兰王给带回了长安。

在长安,汉武帝问楼兰王:“你小子,为什么出尔反尔,你不是臣服大汉吗?为什么帮助匈奴对付大汉军队?”。

楼兰王一脸苦逼的说:

楼兰位居汉与匈奴两大之间,设非同时隶属两国,则无以立国;国民因之备极疲劳。大汉如欲将楼兰置於统辖之下,惟有一途,请将楼兰人悉数迁移汉土居留。

那意思就是说:“我也不想两头认爹呀,大汉和匈奴,你们两个我谁都惹不起,我也没办法呀,皇上您要是非要灭我,我也没话说,我只有带着我那4万多兄弟姐妹来大汉的土地上居住了”。

汉武帝看着一脸倒霉样的楼兰王,也笑了:“算了,你当个小公司的领导也不容易,天天为活下去发愁,我就不兼并你了,你回去吧”。

楼兰王是被放回去了,可是这一趟连惊带吓的,没多久就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楼兰就派人到大汉,请求让质子回去继承王位,汉武帝说:“不好意思,你们的质子在大汉不守规矩,被我给宫了,让一个阉人回去当你们国王,有点打脸吧”。

大汉这边陷入僵局的时候,匈奴人手快,抢先一步把在匈奴的质子“安归”给送了回去,成了新的楼兰王。

安归长期生活在匈奴,已经妥妥的成为“匈奴派”,当上国王后,再次充当匈奴的打手,抢劫杀害中原商人。

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去世了,但是汉武帝时代的老臣霍光还在,那暴脾气,当场就压制不住了。

霍光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哥哥霍去病你一定知道,霍光正是在霍去病的提携下,成为大司马,在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成为托孤大臣,辅政汉昭帝,后来更是位列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之首。

霍光请求汉昭帝出兵楼兰,但是汉昭帝不愿意,没办法,霍光暗地里找来了傅介子。

这个傅介子,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本是个小人物,是给汉武帝养马的骏马监,当年带着36个人去大宛国采购汗血宝马,大宛国的国王说:“老大,不是我不卖给你,是另外一个老大匈奴,不让我卖给你,我们这当小弟的,也很为难呀”。

傅介子二话不说,带着36个人就把在大宛国的匈奴使臣给杀了,一战成名。

这次,傅介子仍然带着36个人出使西域,但是,却额外申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霍光也不问干什么用,大手一挥:“批准”。

傅介子就带着36个人来到了楼兰。

在楼兰城外,傅介子对守门的说:“大汉天子给你们赏赐了,快让你们国王出来迎接吧”。

安归也是鬼精鬼精的,他自己干了什么事儿,自己心里清楚,大汉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他赏赐,于是,他缩在王宫就是不出来。

傅介子也不着急,说:“既然你们国王不要这么多的金银珠宝,我只好去龟兹,大宛,乌孙,分给他们得了”。

一听傅介子来真的,安归有点动心了,毕竟这一箩筐一箩筐的金银实在诱人。

可能安归觉得是在自己的地盘,不会有什么风险,更快,傅介子也没有带军队,只有36个随从,于是,安归就出城门迎接傅介子。

拿到了金银,安归放下了戒心,晚上宴请傅介子,喝到尽兴处,居然搂着傅介子的脖子称兄道弟。傅介子在安归耳边说:“大王随我到里屋,皇上另有赏赐”。

安归就迷迷糊糊跟着傅介子进了里屋,结果可想而知,被埋伏在这里人一拥而上,身首异处。

杀了安归后,傅介子接回在汉朝的楼兰质子尉屠耆,就是被汉武帝给“宫”了的那个楼兰王子。

尉屠耆当上楼兰王后,傅介子给他们改了一个名,叫“鄯善”。这也是为什么史记中第一句话就是“鄯善国,本名楼兰”。

史记中所记载的关于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山川,都是由张骞口述而来。

此后,楼兰彻底臣服于大汉,并迁都于泥城,原来的楼兰城由大汉派兵驻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由于孔雀河改道,罗布泊缺水严重,楼兰人被迫迁移,在自然环境的侵蚀下,楼兰遂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公元448年,北魏出兵灭楼兰,至此,楼兰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楼兰和中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仇恨,他们只是做了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之后被大汉顺手给灭了,对于汉武帝五征匈奴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后世的文人写诗文,都要“灭楼兰”,“斩楼兰”呢?

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楼兰”只是西域诸国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一直受到北方和西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汉有匈奴,唐有突厥,明有瓦剌。

古代文人为了表达爱国豪情,就喜欢在诗文里虐西域小国。而楼兰,在中原的知名度高,又被大汉征服过,因此,常常被文人拿来使用。

其实,他们在写诗文的时候,也并不是针对楼兰,是针对整个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如王昌龄写下那首著名的《从军行》的时候,楼兰已经亡了200多年了,和大唐之间哪有什么仇恨,王昌龄也就是用了一个比喻手法而已。

这几年,随着“楼兰美女”的出土,以及各种小说的描写,楼兰已经成为人们心目当中的一个神秘之地,由于自然条件影响,楼兰古城的秘密一直掩埋在黄沙之下。

根据卫星的观测,孔雀河有再次向罗布泊附近移动的迹象,也许,在未来,罗布泊这个地方,会再次成为繁华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