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遗憾无法到达现场,于和伟依然摘得本届白玉兰最佳男主角。《觉醒年代》同时摘得“最佳编剧(原创)”和“最佳导演”大奖。

《山海情》拿下了最佳电视剧和最佳男女配等多项大奖,而最佳女主属于童瑶。

评委给于和伟的评语是:经过多年艰辛磨砺,成就今日华彩时光,角色演绎光彩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和伟发表获奖感言说:“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荣幸之至,欣喜若狂,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奖,感谢觉醒现代中,为我们这个国家开掘先路的人,感谢仲甫先生,感谢台前幕后的同志”。

颁奖活动还闹了一个小乌龙,某媒体在一篇文章中,提前泄露了于和伟获奖的消息,并且进行了道歉,但这一切显然不影响于和伟夺奖的光彩。

而王凯,黄轩,张嘉益,陈建斌虽然没能获奖,但也绝对输得光彩,因为这无疑是近年质量最硬、比数最接近的一场视帝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迎头而来就是一个新的白玉兰历史记录—

五位提名者,主演获提名剧集8.8分以上高分国剧有三部,9.2分以上神剧两部,没有一部低于7.5分。

不用说,这次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

许多人都说,这届白玉兰,是正午阳光剧“内战”,但黄轩和王凯谁的胜算更大先不说,他们夺奖共同的最大对手——于和伟。

换言之,叔圈顶流对决中生代演技派。

另一个特点是,公认最有机会夺奖的这三位,主演剧集,全部是主旋律正剧,而且部部手艺精湛,表达旺盛。

所以我想说的是:虽然于和伟赢下了视帝,但其他人可没输,而最后的大赢家,其实还是国产剧和这届观众。

都说张嘉益陈建斌这届来打酱油,但这打酱油的分量也太重了吧

很多人都说今年《三叉戟》的陈建斌和《装台》的张嘉益,都是很不错的男一号,只怪生不逢时。

但实事求是地说,两位今年的表演,放在过去十年任何一年的白玉兰,都有竞争最佳男主的实力。

先说最不被看好的《三叉戟》里的陈建斌,演出了一个“老”字。

这部不起眼的刑侦剧,由三位年龄总和超过150岁的“叔叔辈”演员陈建斌、董勇、郝平,不可谓不老了吧,但却在6月警匪悬疑剧中口碑领先,收视曾多日超过黄景瑜、迪丽热巴主演的爱情剧《幸福,触手可及!》跑到首位,最高单日收视率达到2.39%,凭的就是演出了“老派公安刑侦剧”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陈建斌饰演的退休在即的崔铁军,面对新型金融犯罪集团,用已经跑不动的老胳膊老腿和“传统手段”破案,“老派”正是剧中人物的特色,但就是这部老派的刑侦剧,最后获得78.4%34岁以下受众,关键就在于陈建斌这波老戏骨,在不同于流量鲜肉们的老派中为表演融入大量生活喜剧元素。

比如陈建斌的角色在警局接到“鱼饵上钩”的电话,立马撅起屁股,将头埋在桌子底下轻声细语,一个接地气却又专业十足的刑警形象就被这个撅起的屁股演活了。

加上三位老戏骨个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彼此之间充满了默契,这种生活化演技,就把一部“老派刑侦剧”,演成了小爆款,这样的老戏骨,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再看张嘉益饰演的刁大顺,《装台》里就一个字:俗。

打从他骑个加装电瓶的三轮车拉货开场,吱吱呀呀声中穿越街巷,在电线乱匝,脏兮兮的早点摊之间经过,那么悠然自得,就俗出了味道。

一场吃戏,还是俗。老板给顺子一伙包下午饭。

腊牛肉夹馍、胡辣汤、臊子面,一个爽字,张嘉益和一伙弟兄怎么吃饭?一水蹲着就开吃,就着胡辣汤嚼肉夹馍。

顺子问大雀儿:几个馍了?俩了。“再弄!”

一股子生活气就伴随着西北美食的香气儿一起透出来。

再看下去,你还会发现他的可爱与真实。

张嘉益的大顺,在西北汉子的共性之外,又多了几分独有的“瓜怂”。质朴、勤劳、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情感内敛。

比如他去为兄弟们讨薪,找到负责人的住处,卷着铺盖赖到那家。看张嘉益的表演,揪着抱枕,咬着牙,尴尬中硬扛着还要偷偷察言观色。把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全放进这俗不可耐又出神入化的演技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俗背后,是张嘉益始终相信,好的表演要从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中来。就问你,多久没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真实的生活气息了。

正午阳光“内战”,王凯黄轩谁更胜一筹?

但今年的白玉兰,的确格外年轻,目前为止,白玉兰最年轻的视后是孙俪,最年轻的视帝是胡歌。

今年《山海情》的两位主演黄轩和热依扎分别提名了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如果两位能获奖,他们就能够成为白玉兰奖最年轻的视帝和视后。

《山海情》提名了九个奖,重要的大奖一个都没落下。但相比胜算更高的热依扎,黄轩首先要面对的,是同为80后小生代表人物,要人气有人气,要作品有作品,也还缺少一座“视帝”奖杯的38岁的王凯的强劲挑战。

王凯这次在《大江大河2》中的表演,好在一个“变”字。

上一次,王凯就凭借《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获得过白玉兰提名,剧中我们看到家庭成分不好的宋运辉,从考上大学,到在金州厂一展拳脚,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走出一条疾速上升的曲线,一路披荆斩棘,令人热血沸腾。

他的表演,让人不经意间,就会完全陷入到那个大江大河的世界,欲罢不能。

但《大江大河2》最难的是演出人物的变化,相比第一部,《大江大河2》的情节走向,更接近一条上下起伏的波浪线,主角也遭遇了更多的困难与挫折。

从当年的大学生技术员,到国营大厂的副厂长,人物气质上要抹掉第一部的书生意气,转变成一个厂领导,体现出角色成长后不同的个性和修为。

王凯藏起锋芒,收敛脾气与妻子过日常生活的场景,为东海厂与各色人物周旋的过程,都被处理得有声有色。

虽然表面上看,王凯的表演大部分时间水波不兴,但他却成功地把握了一种谦恭温良的外在情绪特质,用内敛的表演塑造了带着使命前进的改革者的形象。

这使人物的日常行为和动作之间产生了某种反差,创造出人物外在和内心之间的层次感,角色这阶段的感性魅力正是由此而生。

而王凯的表演,又将角色们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宋运辉的遭遇成为缩影,映射出这个时代一群人的命运变迁。

到最后,王凯和角色都成长了。

虽然成长,但一以贯之的,又是剧中角色身上那股子精气神儿,完全没变。

角色气质变了,但那股敢想敢干的、积极向上的的劲头,依然是让人热血沸腾的。

但对于王凯来说,黄轩绝对是难啃的硬骨头。

首先是相比已经走上坦途的《大江大河2》,《山海情》本身就更不好拍。

吊庄移民的故事被采访过太多次,拍过电影也制作过舞台剧,但观众都不太喜欢。再加上同类题材众多,要如何突围呢?

但剧集最终在网络上和《觉醒年代》一起被年轻人“封神”。一大原因,就是主创将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口扶贫的故事,拍出了“爽剧”的节奏,贫富就像打怪升级,这一下,年轻观众就有了深深的代入感。

但一开始最大的难点也在这里,怎么能让观众代入呢?

黄轩饰演的马得福的角色就特别重要,因为整部剧是以他为主视角,由他带着一帮村民,克服重重困难,脱贫致富。

而且他依靠的并不是编剧的“金手指”,而是真心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换言之,这是一个既接地气又几乎没什么缺点,更完全没有阴暗面的角色。

这样的角色,其实是最要命的,众所周知,一个有点毛病甚至浑身毛病的角色更容易出彩,但白璧无瑕的正面人物要让观众信服,可太难了。稍不留神就会让人觉得“假”。

而黄轩的表演,恰好在一个真字。

黄轩的皮肤本身有西北人的特征,实地劳动后更呈现出一种暴晒后的泥巴黄,有颗粒感,粗糙,脸颊上红彤彤两坨高原红,这是形象上的真实感。

然后是神态上的真。

得福的眼睛里真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光,从开场时他去闫妮饰演的县长那里报到,眼神就是直勾勾的坚定,后来剧情跨越多年,这种神情没有消失过,这就要求演员对面部任何一个细致的表情(眼神、嘴角、眉毛)都有精准的控制,但黄轩经受住了考验,也向因为一系列霸总角色对他演技提出质疑的观众证明了一点:他是有演技的。

这种真实还体现在角色的尴尬处境中,从找领导讨说法时脸上流露出一丝恐慌的神情,磕磕巴巴解释不是想给领导添麻烦,到沙尘暴到来时的慌乱,都很真。

特别是,这个剧老戏骨很多,表现又个个抢眼,尤其张嘉益,一句“你次咧四咧吐成贼样”,角色就有内味儿了。

马喊水是典型的西北糙汉子,耿直、敞亮,内心温柔。张嘉益的表演,完美拿捏住了角色不同侧面的性格特质。

遇到这样的老戏骨容易抢去表演的光彩,但黄轩还是很好的把角色立住了。从和张嘉益的父子互动,到和郭京飞的相声组合,每段戏都特别自然,特别生动。

顺便说一句这部剧的演技派实在太多了,张嘉益已经这么厉害,尤勇智的“大友叔”也把一个爱占小便宜又不失淳朴的农村大叔演得入木三分,虽有自私的一面却一点不讨人嫌,要不是《觉醒年代》的配角们也个个厉害,这两人随便一个拿下最佳男配都没有任何问题。

黄轩表演的另一个精彩在于和所有人对戏都不是去抢戏,而是将对方的演技充分激发出来。

比如热依扎这次的表演当然是惊艳,但观众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热依扎最好的几场戏,基本上都是和黄轩的对手戏。

当然重点是热依扎自己演得好,但黄轩如果弱了或者刻意去抢戏,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而现在是刚刚好。

那场水花逃婚又回去,两人在人群中离很近的距离对视,像隔了一辈子的戏,堪称对手戏的样本了。

后来水花用板车拖着小女儿、残疾丈夫和全部稀少的家当走了几百里路,马得福在晨曦里望见她的身影后笑出来,水花也望着她委屈地笑了的那场戏,简直可以封神。

也是因为这些精彩的戏份,《山海情》才击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这些善良的人会有好的下场,盼望坚持不懈的人终究苦尽甘来,这就是表演的魅力啊。

于和伟演成这样还不能稳拿白玉兰,我真要恭喜这届国产剧

当然要说生不逢时,有可能这次黄轩王凯都有点“生不逢时“,因为他们都遇上了《觉醒年代》的于和伟。

这几年于和伟当然是迎来了表演的巅峰期,大家都说「遇事不决于和伟。」「万物皆可于和伟。」

反正他就像一块砖,国剧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

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也不管三国历史人物还是谍战大戏中的情报人员,或者是和他长得并不像的经典人物,没有他演不了的。

但《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确实是不好演。

了解历史的观众都清楚这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复杂与矛盾,而于和伟从出场就让大家眼前一亮,于和伟演的啥,演的人物在群情激愤的一群人之中吃饭。

李大钊问:「您觉得,该如何救这个中国?」

没想到他面不改色地回答:「我倒觉得,这样的国,无可救药。」

从第一场戏开始,于和伟就没有把这个人物当作脸谱化的角色处理,而是尝试根据剧情设置贯通人物内在的心理逻辑,把他一步步走向背叛深渊的内心历程刻画得丝丝入扣,最终让人物的性格丰富立体。

一方面,他演出了人物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坚定信念,逐渐觉醒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亲情戏上,他又演出了人物的层次感。

特别是给两个儿子送行那场戏,他更是拿出了从影以来最为精彩的文戏演出之一:他的挥手中带着不舍,喜悦糅合着担忧,活脱一个父亲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之上。

最终才能以一个有血有肉、烟火气十足的饱满形象,突破了“历史书上的名字”, 在那个理想主义始终闪闪发光的年代,于时代大潮里,让人物的命运逐渐清晰起来。

这样的表演当然是配得上视帝奖杯的,但其他演员的表演不也同样配得上?

我倒觉得,这种难以抉择,正是这届白玉兰最精彩的地方。

当演员褪去了平日里光鲜的面目,以传神的形态、浓重的方言口音,让人相信他们就是那一片土地里土生土长的人儿,无论瞪着三轮穿越西安大街小巷的张嘉益,还是一脸高原红的黄轩,都浑然天成,骨子里带着劲儿。

当演员们不去刻意演一个英雄,也没有把角色标榜成一个伟光正的榜样,而是演出角色在迷雾中探索的过程,不管是剧中带领国营场经历大江大河的王凯,还是一步步走进觉醒年代的于和伟,每个人都那么有质感,仿佛就从那个年代走出来。

这样的表演真是精彩。

其实以往主旋律“不够好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作品主题先行,人物假大空,与观众缺乏共鸣。

这些剧集之所以好看,因为它把宏大的命题落在每个个体角色身上,让观众的心情随着角色各自的命运起伏摇摆。

这些年做演员的门槛低了,选秀明星、网红、短视频达人都有可能进入这一行,但以上这些深入人心的表演,在看戏时你不会有种“看于和伟黄轩王凯演戏”的违和感,只会记住角色本身。

无论他们演的是谁,在哪个年代,在哪片中国的土地上,都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内心涌动的力量。

比起谁拿视帝,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这些好演员,和这届厉害的主创一起,让我们的国产剧,落了地,然后又跨越山海,在大江大河之间,迎来了“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