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新来的营养专家Selena~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生酮低碳水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我是谁

在营养学和健康行为学之外,我还是一名拥有九年教龄的有氧健身教练,钢琴老师,和歌舞剧练习生。

作为一个较真儿的完美主义者,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严苛要求自己,对身材的追求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与易胖易肿体质的搏斗从十二三岁就拉开了序幕。

出身江南鱼米之乡,长辈们信奉的是主食为根本,多菜少肉的传统养生观念。言传身教之下,清淡饮食在我心中曾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以至于经过十年艰苦卓绝却不怎么成功的减肥,我依然拒绝质疑「正统」的减肥论和养生说。

看看我走过的弯路,屏幕对面的你,也许曾是同路人。

02

那些年踩过的坑

我几乎尝试过所有传统的减肥方法:

1.素食减肥

粗粮加蔬菜。肥没减多少,皮肤状态每况愈下,干燥,敏感,变粗糙,维生素A不足造成角质硬化。起痘痘,没错,分明干燥还是起痘痘!便秘,没错,分明拼命吃纤维素反而便秘了!生理期开始变得不太规律。

2.低脂低卡减肥

每天严格计算卡路里,脂肪这种高热量的东西一点都不能有;不够瘦,强行断食!

试了一段时间,瘦是真的瘦了,可是肌肉减少,肉变的松松的。皮肤更差了,不仅干燥还有细纹,青春期就有了细纹啊!最要命的是体力精力变差,每天都在与饥饿抗衡,刚过去半天就好像没电了一样,无精打采的,晚上累到心脏都不想跳的样子。而且很怕冷。

回想起来,那几年除了上学,每天还要做长时间的有氧训练,身体烧的不是燃料,而是铁一般的意志!

3.吃水果减肥

根本不抗饿,加上看起来健康的水果似乎没什么负担。越吃越饿,越吃越胖,越吃越怕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努力减肥了好几年,没瘦多少,身体却越来越差……这样不断踩坑又不断重新开始的减肥经历,直到我选择去哈佛专修健康行为学和营养学,才终于画上了句号。

03

到哈佛学习营养学

2013年,我来到哈佛专修健康行为学和营养学,师从地中海饮食学派的核心专家,从理论上认识人体代谢,加上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尝试,我终于意识到优质的脂肪不仅不是恶魔,还是健康必须的法宝,而精制碳水化合物才是健康和减脂的大敌。

鼓起勇气,我决定试一试。既然低脂低卡饮食效果不好,不妨换个新思路,大不了就是效果一样不好嘛!

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整,我逐渐克服了对脂肪的抵触和对传统高碳水饮食结构根深蒂固的依赖,尝试增加橄榄油、牛油果、更肥的鱼和肉,减少水果。

我开始从较低碳水较高脂肪的地中海饮食中尝到甜头。最明显的变化是皮肤变好了,毛囊角化和痤疮再也没有出现过;便秘不再发生;生理期规律;而且身体抵抗力和运动耐力也更强了。

身材呢,虽然没有变瘦,也并没有变胖,这对于不再忍饥挨饿还可以大口吃肉的我来说已经是个大惊喜了!

04

勇敢尝试生酮饮食

这半年的尝试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彻底扭转了我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刻板印象。在进一步学习饮食结构和人体代谢知识后,我开始尝试更低碳水的饮食,并再一次收获了惊喜。

我发现在生酮低碳水状态(碳水20-150g/d)下,我的皮肤变得细腻有光泽,肌肉线条变得更清晰,运动耐力明显提升,精力也更加充沛。

连续带三节高强度的有氧操课,中间不会出现低血糖的状态,始终热情满满。上一整天课,再不会大脑生锈,浑身僵硬,即便熬夜学习,恢复起来也毫无压力。

临床实践中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低碳水的认可。戒断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优质脂肪比例的饮食结构,对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饮食紊乱(挑食厌食症,暴食症)、抑郁症和多动症患者都有帮助。

看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得到改善,我不仅成就感满满,也更有动力为低碳水饮食正名,让更多人受益。

05

现在的我

生酮低碳水饮食老将

今年已经是我开始生酮低碳饮食的第八个年头,生酮低碳水饮食不仅是我的饮食模式,而且成为了我一家人的健康观。

现在的我日常50-150g/d的碳水摄入,平均一天2500-3000kcal。法式、日式、墨西哥……餐桌从来不单调。吃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我的心头爱,从不挨饿,但不饿就不吃,轻松断食。

偶尔工作强度大或者需要熬夜,就来个纯脂肪断食,精力更充沛,头脑更清晰。

虽然个子小,我却是出了名的代谢强劲,耐寒抗冻,衣柜里没有羽绒服和毛衣,衬衫加冲锋衣度过波士顿零下15度的暴风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材呢?在这八年中,我曾为了教练考核变身59公斤、体脂率15%的肌肉超女,也曾为了歌舞剧演出瘦到45公斤,都是在低碳水下实现的,而且肌肉始终紧致。

现在,身材问题早已不再是掌控我生活的精神枷锁,我已不会再为体脂增减、吃或不吃而纠结。因为只要吃得健康,过得健康,身材会随着健康自然而来。

作为生酮低碳水的一员老将,我会带着知识储备和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加入野兽,希望把新的营养观念和健康带给更多人!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生酮低碳水故事可以分享吗?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 ️ 设计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