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据“特斯拉bot”报料:另一位特斯拉车主“温先生”的录音,让“特斯拉维权事件”剧情反转成各方看点,录音大致内容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录音信息显示,“温先生”要特斯拉“一赔三”,又“指认”上海维权事件是由重要媒体某台参与,大有一不小心“出卖”上海维权女车主之嫌。顿时引得激动的一部分吃瓜群众对原维权女车主“批评”不断。

更有叫“人工智能刘博士”的人对维权女车主污名化是“老赖”。自以为是为事件作了定性“有了结论”!还绑架到国家营商环境的高度进行发言(其实要说营商环境,中国是最好的,华为在西方的营商环境,建议这个“人工智能博士”倒是可以去吼一吼!)。

当然针对此情况,6月9日凌晨,维权女车主直接打脸这位“假博士”。特意晒出自己的身份证,身份证号不一样,女车主“410923”河南安阳人,老赖“410381”是洛阳偃师人,所以两个“张亚周”确定不是同一人。女车主称自己遭受人身攻击与污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女车主透露了目前的维权进展,她还在努力通过河南省监管部门,向特斯拉索要车辆发生事故前后台完整行车数据。因为只有完整的数据作为第三方检测的依据,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所以,“特斯拉bot”的曝料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事件被曝料严重带了方向。其实,个人认为大家对待一个当事人没有必要需要这样,因为事件的真相不完全在是过程,问题是女车主的车在事故中有没有质量问题,这才是事件的本源。

显然,现在双方好像是在博舆论!当然舆论有利于自己对事件有一定影响,但一定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最终的检测才是答案。双方“互撕”,不用那么群情激昂,理性看待不被所谓的“爆料”带了情绪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态度和认知!

从报料上分析,对特斯拉事件的最终结果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如果涉嫌违法诈骗犯罪,“特斯拉bot”大可以向公安报警。但是综合前前后后众多材料,个人觉得有几点是可以明确的,不会因这样曝料那样曝料所左右。

一是,是否有什么团队在女车主背后操作呢?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是不可能有的。

因为任何一个团队都承担不起事件后的身败名裂,更何况涉嫌犯罪。所以不管一会怀疑幕后是某新能源车,一会是又怀疑某电台,其实都是捕风捉影。至于曝料某电台删博一事,我认为主要缘由更多是避嫌之举。有“温先生”的录音,最多理解为其个人为自己虚张声势的一种“狐假虎威”之举。这和第一次女车主号称自己北京有团队的口辞是一样道理。谁能保证自己在纠纷中,情绪激动时候为证明自己不甘示弱而不说两句过头的话呢。所以,全部录音才是事件真件,一面之辞笑笑而已就行!

第二,作为消费者的车主耗时耗力这么长的时间,有没有无理取闹,是不是为多得几个钱?

维权事件发展到如今,这么长的时间,作为消费者的女车主,“押上”自己的声誉和名声,顶着压力也要讨得真物本身的真相,如果一个人无理取闹一时可行,但是这样长时间顶着压力无理取闹是很难的。

所以,在事件没有真正明郎之前,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也许会是更多地信任维权女车主一定是有她足够理由的。因为接下来的程序是检测鉴定,会是对簿公堂。没有足够的理由,心虚的人能走得这么远?

从现阶段来看,事件鉴定差关键数据,在事件没有最终结果前,我们作为事外之人应保持一种理性思维看待,个人认为对女车主的维权行为是值得认可的,不应该被不理性地看待,甚至被“网暴”。

而且,作为一个消费者,维权女车主除第一次踢馆特斯拉外,后续维权一直是行走在合理合法的范围,能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要求一个真相和说法,从一个消费者来维护自身权益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维权女车主在客观上也起着两个社会作用:

一是,把一个安全事件弄个水落石出,这对所以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事认真的,较真态度确实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弄清一件事对以后安全用车有何不可?

二是,说明中国消费者维权是认真的,这也为一些企业,特别是外企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认真思考中国用户需求,尊重中国用户。

不然,借用一句流行的话:如果把中国消费者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因为中国消费者遭遇国际品牌畸视或区别对待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努力、较真地维护自己权益,那谁又会尊重我们呢?

当然,我们也更期待事件早日有一个水落石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