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阳,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匠心钻研小磨香油,在传承中坚守着让大家吃上好油的初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马恒飞和马腾这对父子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泗阳县城骡马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马家小磨香油坊,这家店的主人是60岁马恒飞,在他二十平米左右的作坊内摆放着炒芝麻、磨芝麻、打香油的各种工具,早上七点半,当记者走进这家马家小磨香油坊时,马恒飞正在娴熟地炒着芝麻,浓郁的香气飘瓢荡荡,从屋内蔓延到屋外。马恒飞说,小磨香油是香油的一种,是用石磨研磨炒熟的芝麻,然后再利用“水代法”提取出来的。一粒粒芝麻,在经过十道左右工序之后,才能够幻化成喷香迷人的小磨香油。四十多年的技艺积累,马恒飞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在炒芝麻的过程中,颜色哪怕有一丁点的变化,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马恒飞:用手把芝麻搓开,看颜色,一般芝麻炒到颜色呈枣红色,和红枣颜色一样的,深色的,基本上都是凭感觉的,炒的时候注意观察锅炉里冒出来的烟,闻着这个味道,就知道芝麻生熟的程度到什么样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磨香油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工序繁琐、耗时、费力,要出好的芝麻油,那得付出相当多的努力才行。从原料入手,精选来自安徽、山东等地的白芝麻,淘洗、翻炒、放烟、磨浆、兑浆等工序就要花去4个小时,然后就是最关键、耗时最长的——水代法生产工艺,俗称墩油。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香油香味更加浓郁、更加醇绵。

马恒飞:首先一定要用开水,加入的水基本上达到50%,100斤芝麻需要50斤的水,水如果放多了,就会影响出油,水如果放少了,也会影响出油。

马恒飞说,制作小磨香油的手艺是从自己的父辈和爷爷辈学来的,小时候为了学习这门手艺早起晚睡,吃了不少苦,现在想来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忆。以前是小磨香油单纯人力,一天下来很是疲累,现在时俱进用上了辅助机器,也就轻松了不少。

马恒飞:机器在转,还是比较省力的,过去没机器的时候就凭手劲了,在搅拌的过程中就会累一些。

边说边做,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捶打、提油,香喷喷的香油慢慢地提炼出来,此时,空气中更是满是芝麻油的醇香。而提取完香油剩下的香油渣也是个宝贝,晾干以后可以作为饲料来喂牲畜,也可以作为肥。马恒飞看着一茬茬出来的芝麻油开心地说,现在这手艺不光自己在做,儿子马腾也在继承着。算起来,马腾已经是第四代继承人了。今年33岁的他,是一名退役军人,身上那股子敢闯敢干的军人精神,让他总是想把父亲的老作坊能够变个模样。说干就干,在泗阳城厢街道,重新开了一个300平米的马家小磨芝麻油,炒机、筛机、清洗机、机械石墨等十来种机器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腾:新作坊和老作坊传统的工艺没有改变的,都是小磨水代法制作工艺,时间上变化不大,就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技法的坚持。现在的设备更精细,更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益。

马腾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继承老手艺,但是自己是个例外,从小耳濡目染,对小磨香油的喜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所以退役之后啥也没考虑,一头扎进这份老手艺的传承中,想想自己从二十出头拼到三十出头,十来年时间,自己目标越来越清楚、传承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确。

马腾:在我们现有的销售基础上继续扩大销售途径,主要是以泗阳的商超及餐饮门店,后期会往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网上销售实现销售多元化。

马恒飞对于儿子很支持,经常作为“顾问”,到儿子的新店里看看、转转,时代不断发展,他看到了儿子在变迁中的那份坚守,心里很是满意,更是对未来多了几分美好的憧憬。

马恒飞:我现在的心愿就是父子联手,不断传承,让大家都能吃上好油。

一点小磨香油,香飘千里万里,一份制造美味的老手艺传承了四代,跨越了百年,在给大家做好油的初心中,我们能够看到坚守的力量,我们更能看到传承的力量。

(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孙亚丽 赵闪 编辑/杨艳苏 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