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洛阳市偃师区申报的玄奘传说榜上有名。至此,洛阳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达9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玄奘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玄奘传说源于以偃师区缑氏镇玄奘故里为中心的洛阳地区,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玄奘传说不同于《西游记》中的唐僧故事,它是以玄奘传奇的一生为轴线,糅合偃师地域的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等文化要素,创造出的民间艺术形式。传说涵盖了佛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多元学科,其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故事的稀有性、广泛的认同性充分展现出玄奘传说的核心要素及其文化特性,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玄奘传说中,有玄奘少年时代“凤鸣陈河玄奘降生”“父亲教子学《孝经》”等少年颖悟,也有13岁立志弘扬佛法的“净土寺出家”;有冒着生命危险“乘危远迈”“犯禁出关”“大漠孤征”、曲女城大会、“恒河遇险”等西行传奇,也有“矢志东归”报国,“磨头槐传说”归家的“玄奘祭母”等系列故事,展现了玄奘大师矢志不移追求真理,舍身求法的脊梁形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传统民俗、孝德文化,使玄奘传说在民间文学中熠熠生辉。

偃师区缑氏镇玄奘故里附近有凤凰台、慧泉井、马蹄泉、玄奘父母合葬墓、磨头槐、长生杨等遗迹与玄奘传说紧密相关的历史遗存,为故事传说提供了有力佐证,是传说能够流传的空间和载体。

玄奘传说肇始于唐代,形成于宋元,丰满于明清,传承至今。以玄奘为原型的唱本、杂剧、曲艺乃至小说《西游记》都一定程度受到玄奘传说故事的影响。近现代民间口头文学与各类民俗文艺相融合,使玄奘传说“常传常新”,广泛存活于偃师区缑氏镇陈河村陈氏家族、村民群体、文化人群体、艺人群体丰富的传承活动中,成为故事、歌谣、戏曲、河洛大鼓、民间歌舞及电影、电视等多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成为民间文学创作的源泉。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玄奘传说于2012年录入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20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作为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玄奘传说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融合的见证。传承弘扬玄奘传说,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讲好“黄河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洛阳市前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河洛大鼓 ●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关公信俗

●洛阳牡丹花会 ●平乐郭氏正骨法

●洛阳宫灯 ●河图洛书传说

(来源:洛报融媒 李冰 栾海宁)

作者/来源:洛阳晚报教育周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