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著鱼重现“江湖”。记者 彭锡 实习生 张雨昕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任启鑫

多年来,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密切结合国家种子、种业安全的重大需求,立足云贵高原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建立高原鱼类活体资源库、遗传资源库,创制了软鳍新光唇鱼水产新品种、金线鲃与鲤鱼远缘杂交品系,构建“产学研用”平台,开展推广示范。该实验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部分云南优质土著鱼的灭绝命运,帮助它们繁衍生息,并再度形成产业。

云南省有记录的鱼类就有629种,其中土著鱼种596种,特有品种255种。但是,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土著鱼数量急剧下降、种群濒临灭绝。“复活”土著鱼,不仅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复活”土著鱼,首先是要找准挽救的“对象”。现在,有的土著鱼已经成为“传说”,只存在于“记录”里了。“消失”的鱼种我们一时半会也找不回来,但现有的土著鱼群体,需要倍加珍惜,倍加保护。要保护好最基础的入湖入河渠道,不要乱倾倒废物垃圾特别是有害物质等,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要不断重建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水体资源;要正确放生放养,不能随意放生未经认证的外来物种,以免“引狼入室”。

“复活”土著鱼,关键是要做好资源保育。土著鱼的资源保育工作极其浩繁,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但要拯救这些土著和珍稀鱼种,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必由之路。要立足于云南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优势,致力于高原本土鱼类的物种保护和特色渔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把先进的技术、理念、方法投入到资源保育的具体实践当中,让更多的濒危土著鱼重现“江湖”、再创“辉煌”。

“复活”土著鱼,核心是要产业化可持续。对于一个物种而言,我们不能只是保护和保育,还要将其运用到产业上,让其可持续利用,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土著鱼保育繁殖成功后,进行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跟老百姓的生计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更好的保护。出于成本的考虑,养殖户会对鱼的繁衍繁殖更加用心上心,让产业发展壮大。

充分挖掘云南土著鱼的价值,积极探索产业化规模化可持续的高原特色渔业发展模式,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土著鱼类一定会摆脱濒危困境,“游”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