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高考地区的学生而言,已经结束了2021年高考,对于新高考地区的多数学生而言,今天依然继续作战,进入高考的最后一天,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题目的差异更大,很多新高考地区的学生表示“很想做做全国卷 ”。

相比新高考的题目,全国卷比较平稳,学生做起来也得心应手,而新高考的题目,不管是国家命题中心命制的语数外三科,还是省内自主命制的选考科目(有点地方语数外也是自主命题),都体现了一个“新”的特点,换一个词,也可以叫做“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完物理,不少学生的目光都是呆滞的,虽然在考前老师已经强调了很多次,他们对于题目的难度也有心理准备,但是真正考试时,还是想遇到自己比较顺手的题目,遇到难题,自己做得不好,自然心情不好;本以为结束了“最难”的物理,后面会好过点,结果下午考完化学,学生更加沮丧,一位参加化学奥赛并获得三等奖的学生,化学最后三道大题都差点空白,最后也是胡诌了几句,而很多学生在网上留言,直言考完化学,就打算复读了。

其实,不只是物理化学难,政治题目同样很难,学生说老师预测的知识点基本上没考,考前练习的题型,也基本上没有体现,以前政治选择题还比较有把握,这次做完心里都没有底。

新高考科目,为什么这么难?

一、因为“新”,所以难

新高考不是“不分文理科”那么简单,它还承担着更重要的作用:育人和选拔!

今年高考命题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形成合力,既突出“以德引领、以智为基”的考查重心,又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有力的呼应、引导作用。各学科深入挖掘各具特色的育人素材,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机融合,自然呈现在试题中,形成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命题理念,深入到各学科的命题中,导致新高考的试题与原来的试题有了很大的区别,即便是理科的科目,也不再是刷题就能学好的了,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你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了。

此外,各科命题都是以“素养立意”,而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刷题就能在短期内提高的。什么是“素养立意”?举个例子,你要开车,第一步应该是学习科目一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提升的,但是背会了,并不代表你就会开车了;需要学习科目二和科目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驾驶中去,这就是“能力立意”,而现在要求更高了,要求你需要应对各种路况,进行熟练驾驶,还要追求文明驾驶,不是“老司机”,很难达到要求。

所以,在这种题型的考查下,除了少数学霸有比较好的应对能力外,多数学生感觉到难,也就对了,毕竟考上985大学,那只是1.5%的高中生的事情。

二、因为“赋分”,所以更难

因为不同科目的难度不一样,而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有可能能报考同一个专业,这就造成了不公平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个弊端,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模式,同一个同学只和自己选择的这个选科的同学进行 比较,然后根据所在的位次,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原始分赋分成最后的等级分。

在这种情况下,命题不要过多考虑因为试卷难度大而造成分数线偏低的情况,因为题目再难,也有考100分的,最低也有个分数,比如山东是21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题目过于简单,那么必然导致高分段“互掐”,考90分也可能赋分成80分,甚至更低,这自然不利于选拔,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题目难也是必然的。

三、过程不太好,结果不太差

根据上面两个方面分析,新高考赋分科目的考试,包括语数外等学科,难度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并没有这种能力去应对复杂多变的题目,所以考完之后,感觉“很别扭”,这也算正常,而多数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觉,最后的成绩,并不是原始分,而是赋分后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过程也许并不完美,但是结果也许并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