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纵观古今,但凡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往往都会历经磨难,饱尝辛酸,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央视“名嘴”白岩松亦是如此。他既无权势背景,也无雄厚财力,能走到今天,全靠自己的打拼。他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又何以被抑郁症困扰,甚至险些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艰辛,八岁丧父

1968年,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还有一个哥哥,一家四口虽然并不富裕,但至少能保证温饱,生活还算过得去。

然而,当他八岁时,饱受癌症折磨的父亲撒手人寰,这无疑是晴天霹雳,顿时让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柔弱的母亲收入微薄,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两个懂事的孩子格外早熟,为了替母亲分忧解劳,他们承担起了挑水的任务。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他们要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挑到水吃。

尽管条件艰苦,母亲却从未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把哥哥送入大学后,便专注于对他的培养。白岩松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就只能发奋学习。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因此,他读书非常用功,最后成功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初出茅庐,遭遇挫折

如今,很多学子在经历了高考的残酷选拔、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后,便丧失了往日的斗志,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最后一无所成。但白岩松却并非如此,对于他来说,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偏远的内蒙来到繁华的首都北京,新鲜感过了之后,白岩松感到自己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与家境优渥的同学们相比,他只是一个偏远地区来的“穷小子”,没见过世面,浑身小家子气。巨大的落差使他分外自卑,他变得沉默寡言,只专心于学业。

幸运的是,他偶然获得了到央视实习的机会。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每天要往返六十公里,但他却乐在其中,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很晚才回到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于表现突出,1993年,年仅25岁的白岩松便获得了到央视主持《东方时空》的机会。但这也是上级对他的考验,如果表现不理想,就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由于央视对主持人的发音有严格的要求,普通话不标准的他,经常被扣钱。为了练好普通话,他反复练习绕口令、读生僻字和多音字,最后终于克服了这一问题,而他也如愿以偿地留在了中央电视台。

在他纠正普通话的过程中,离不开同事朱宏钧的帮助,两人日久生情,顺利走到了一起。1997年,白岩松与朱宏钧结为夫妻。次年,朱宏钧诞下一子,一家三口幸福美满。

此时,白岩松工作稳定,家庭幸福,已经达到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他却不愿安于现状,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努力,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

历经磨难,身心俱损

工作之余,白岩松还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他喜欢读书、热爱摇滚,同时还是资深球迷。为了踢球,他还曾经断过三次腿。

当然,身体上的小伤养好了也就无恙了,让他饱受折磨的,却是心理上的痛苦——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曾经患上抑郁症。

2001年,白岩松离开《东方时空》,创办了名为《子夜》的新栏目。他精心筹备,期待着这档全新的节目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节目却迟迟没能播出。

赋闲在家的白岩松厌倦了琐碎的日常生活,再加上外界传来了对他的讽刺和挖苦,使他难以保持平和的心境,一度陷入极度抑郁的状态,经常失眠,还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考虑过自杀。

所幸,深爱他的妻子在那段最黑暗的时间里,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放下手头的工作,静静陪着他,缓解他的抑郁情绪。在妻子的理解和关怀下,白岩松渐渐走出了抑郁症的深渊。后来,他又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经此一事,他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强大,能够坦然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

前段时间,国外疫情肆虐,他对于接英国留学生回国一事表示支持。网上立刻有人质疑他的动机——他的儿子就在英国留学,他这么说,必定是出于私心。对此,他并没有做出回应,有人笑称,52岁的白岩松,竟然被儿子“坑”了。

事实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儿子白清扬已经22岁,而从英国接回来的留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白清扬显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更何况,以他的人脉和能力,要接自己的孩子必然是轻而易举,又何须大张旗鼓地说出来呢?他主张接回留学生,纯粹是出于对同胞的关注,并非包藏私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白岩松经历多年的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正如狄更斯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战胜任何挫折与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岩松的成名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自身条件的不足、外界的嘲讽和谩骂,都曾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但压力使人成长,他在困境中不断前进,也让内心逐渐强大起来,敢想敢言,不畏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