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干旱少雨?还需要灌溉?海南岛还有沙漠?这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亚市沿海,海南最湿润地区

在碧涛万顷的中国南海中,如珍珠状散布着一系列的诸多岛屿。而海南岛以其辽阔的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物产成为其中引人瞩目的中国第二大宝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在多数人们的印象中,海南岛给国人留下的多数是高温、多雨、潮湿、温润的印象,但这个印象其实是不完整的。

海南岛的地理、经济,就像中国的缩影:从历史到今日,海南的人口、城市、路网,东多西少,环岛铁路也是先东后西。

相比东部,海南岛的西海岸地区更像是荒凉的秘境,平时也很少被人关注。

棋子湾石头景观

干旱,海南的另一面

鲜为人知的是,在广阔的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带,却分布着一些高温、干旱、砂砾、荒漠、半荒漠的干旱地区,从儋州海头镇向南,经沿海昌江、东方,向至乐东莺歌海为止的近200公里长的沿海平原、台地、低山地区,呈现出一片高温、干旱、地表植被稀少的地貌特征,与温润多雨海南岛东部的环境迥异。

更鲜为人知的是,西部相对干旱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本岛地区相对独特的人文、植被、地理风貌,成为本岛气候、人文和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更为海南旅游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多样性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棋子湾沙地

干旱,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也许极为费解,离海南岛东海岸不到300公里的西岸,却形成了相对干旱的气候特征,甚至出现了热带滨海沙漠的地貌。以多年的降水均值来看,同纬度的东部沿海城市的万宁的降水量是西部的沿海城市东方的降水量的2倍。

昌化江入海口

根据数位专家的研究,海南西部干旱的主因有三。

其一,岛内特殊地形的影响。海南岛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五指山、霸王岭等居于本岛中部。由于海南岛的雨水补给主要是来自东南方向太平洋上的生成的台风气旋,碰上中部山系的遮挡,阻碍了水汽的进入。处于背风面的西部不仅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难以通过,而且越岭下沉的空气也使得温度增高反而日渐干燥,造成气象学上的“焚风效应”,使气团变得更加干热。

其二,海南岛西部蒸发量过大。海南岛西部地处低纬度热带,年均温在20摄氏度以上,高温使水分蒸发加快。海南西部的年均蒸发量在2500,是同纬度海南岛中部琼中县蒸发量的3倍。另外,海南西部每年4-9月,经常吹4-5级的干热西南风,但西部地区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形也缺乏形成地形雨的形成条件。在热带骄阳常年的照射下,形成了高温干热的局部气候。

第三,洋流作用不可忽视。毗邻海南西部的北部湾为半封闭的海域,在北部湾独自形成一套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海流系统,在流经海南西部时正是属于寒流性质的自北向南的沿岸流,与增温增湿的海洋暖流性质不同,海洋寒流具有减温减湿作用. 在沿岸寒流的作用下,沿岸地区降水也有所减少,更加加剧了干旱。

可以说,海南岛西部半沙漠化土地的形成是由于地域特征、大气环流、和海流的共同影响下,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棋子湾仙人掌,典型的热带沙漠植物

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面积一度达到257.92平方公里,到90年代末减少至122.57平方公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昌江县棋子湾一带。

棋子湾东靠昌化岭,西连北部湾,东西长约20公里,因海岸边石头状如棋子而得名。棋子湾的石头温润如玉,水清见底,沙细质软,洁白如银。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多姿,是海南岛西部著名的热带滨海沙漠。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热带沙漠性质的海滩,面积约9万亩。

与我国北方许多毫无生气的戈壁沙漠不同,棋子湾沙漠地带沙丘之间的低洼地和固定沙丘的顶部生长着一丛丛半人高的仙人掌和野菠萝,矮小的松树、灌木丛……,这些抗盐碱的耐旱植物与流动、半流动、固定沙丘相伴。构成了我国这个唯一的热带沿海沙漠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漫步在棋子湾的海岸线上,令人不由想起三毛的《沙哈拉的故事》地中海沿岸的北非沙漠风光。在海水与沙漠之间,散布着巨礁与无尽的棋子般的石头,这些圆润如棋子般的石头仿佛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物种。热带沙漠外围通常来说是热带草原地带,除了草本植物,这里还会分布灌丛,正所谓“稀树高草”,赫赫有名的海南黄花梨,就是一种喜旱的植物。

东方市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常年干旱少雨,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明显,这为黄花梨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花梨因结构细而均、纹理清晰柔和、材质密而硬、抗腐耐久性强,自唐朝起就被视为上乘佳品进贡朝廷。到了明清,历朝皇帝都视黄花梨为珍稀之物。而东方市最好的花梨木就产自当地的俄贤岭。

俄贤岭

俄贤岭巨厚的黄色砂岩、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快的土壤气候特点,为黄花梨的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产出的的花梨木质坚硬、纹理细腻、色泽光滑、香味浓郁。

温驯的坡鹿也是当地的珍稀物种之一。 坡鹿是热带稀有珍贵鹿种,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泰国的热带草原地区,我国集中分布在海南西部东方、白沙等范围狭窄的灌木草丛丘陵地带。海南岛“鹿回头”传说中的鹿,就是坡鹿。

除了坡鹿,两万亩干旱热带草原上长满三百七十五种植物、一百多种鸟兽。

东岸是椰林,西岸是盐田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认为,之所以欧洲殖民者征服了非洲、美洲、澳洲而不是相反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地理环境和自然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的文明起源。、

翻译成中国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南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与东部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

洋浦千年古盐田

莺歌海盐场

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椰林主要在东部,西部的主要景观是盐场或盐田。炎热干旱、终年少雨、毗邻大海的气候有利于盐业生产。

如果打开地图,海南岛西岸沿海的盐场非常多。无论是传统手工作业的盐场,还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盐场都可以看见。洋浦至今还保留着千年古盐田。

如何抗旱?

炎热干旱的海南西部,由于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落后。新中国建立后,为了解决海南的干旱问题,采取在海边种植海防林的方式来防风固沙。1954年,海南林业部门就拟具了一个5年期的实施营造海岸带防护林计划,以木麻黄为主木,台湾相思为副木,以削弱风沙为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里已是树木成荫。

木麻黄树

在东方市一些沿海地区见到,大片的木麻黄树结成了沿海一道坚实的防风屏障。沿海裸露沙地已很少见,沿海沙地多已生长着有刺灌丛等耐旱植物或者种植了木麻黄、桉树等防护林。包括在前文中提到的棋子湾沙漠地区,都种上了大量的木麻黄树。

另一个举措就是修建水利工程,有效增加了海南岛西部的灌溉面积。海南西部大约建设了约200座中小型水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南的干旱。尤其是耗时10年建成的松涛水库,使海南西部28万亩贫瘠的荒地变成肥沃的良田。

海南第一大水库——松涛水库

1962年,田汉先生访问建设中的松涛水库时曾经赋诗一首:

“峰回路转入番洋,万里松涛汗血香。 始信渔舟横树杪,居然机艇过山梁。 白云堆下峦深紫,碧叶城头草嫩黄。 何止腩鱼无限美,渠开早救岛西荒。”

海南西部面积最大的平原叫感恩平原,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密如织网的人工灌溉渠道有力地滋养了这片土地。20世纪50年代,由于干旱缺水,那时的感恩平原多数土地只能生长稀疏的野草和灌木。

海南省东方市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