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穆宗朱载坖(ji),也许知道的并不多,之所以会这样,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一一当年,他不被任何人看好,一心只想做个与世无争的王爷;其二,在位时间很短,不到六年就崩了,王爷风头甚至盖过皇帝本身;另外,由于个性恬淡,从不过分宣扬,所以又为史官省下了不少笔墨。

而正是这个中规中矩的皇帝,一项举措让国家在未来八十年间,每年增收400万两真金白银,为儿子万历“中兴”铺平道路,父子二人成就了明朝中后期鼎盛的十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穆宗朱载坖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一1572年),嘉靖皇帝第三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30岁登基,在位六年,年号隆庆。

不过,在展开他的故事前,得先从他的父亲嘉靖皇帝说起。

最初的嘉靖名不见经传,只是湖北一个藩王的公子,朝廷把皇帝的桂冠意外地砸在他头上,万万没想到在紫禁城一住就是四十五年。

事实上,嘉靖绝顶聪明,对政治的操弄在明史上绝无仅有一一一从登基那天与太后、杨廷和赖皮起,便崭露头角;之后又赢得“大礼仪之争”,肃清对手,彻底坐稳奉天殿,从此紧握权柄,便正式操弄起帝国来。从这个角度讲,朝廷的选择又是正确的。

嘉靖

最初,嘉靖忙于政治,忽略了后宫,直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阎贵妃才为他生下第一个儿子朱载基。一时间嘉靖喜出望外,可没想到两个月后这个孩子便夭折。不过,三年后次子朱载壑降生,次年又有了三子朱载坖和四子朱载圳。自信的嘉靖乐翻了天,心想原来操弄政治和延绵子嗣同样可以信手拈来。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在朝臣的奏请下,嘉靖立次子朱载壑为太子,同时封朱载坖为裕王,朱载圳为景王。

这一年朱载坖四岁。他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于是做起了封建历史上最尴尬的千年老二。“千年老二”的境遇是什么呢?父亲不疼爱、不看好、朝臣看似唯唯诺诺,实则敬而远之一一一因为在他身上永远捞不到什么干货,何必以牺牲利益为代价呢?另外,自己的母亲虽是当年的“嘉靖九嫔”之一,不过排行第九,陪伴她的自然是高深的宫宇和冷清的孤灯,好在生了朱载坖后被升为康妃。

朱载坖什么都不占,唯有踽踽独行,背着小书包、朝出暮归,从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做起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小王子来。事实上,朱载坖沉默寡言的性格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段铸成的,当然,也不能一言概之,因为之后发生的事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康妃

1549年,上天给嘉靖皇帝一记重拳一一一太子朱载壑病死了。此后,打破沉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变化的是嘉靖。因为他崇尚道教、迷念方术,怀着巨大的悲痛,终于相信了“二龙不相见”的“真理”,所以之后他对儿子们避而不见,即使出席国家重大仪式也如履薄冰,一心修炼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术,想用永生去打破“二龙不相见”的魔咒。同时下旨,如果有谁再敢提重立太子之事,一个字“斩”。

可满朝文武不吃这一套,表面上对重立太子之事绝口不提,心中又各自盘桓着一一一根据长幼有序的原则,他们深信这顶皇冠注定会落在朱载坖头上。于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巴不得聚拢在周围,为他肝脑涂地。这样一来,那个神秘的故事又再次传开一一一当年封朱载壑为太子时,宫里的太监居然把册封的圣旨送到了朱载坖那里。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朝臣们一致这么想。

朱载坖尘封的坚冰融化了,看着朝臣们的转变,回想起当年那个故事不由心花怒放;尤为重要的是,自己终于揭掉了“千年老二”的帽子;连他的母亲杜康妃在沉寂多年后,也相信了什么是苦尽甘来。

还有一双眼睛紧盯着太子位,这个人就是景王朱载圳。他的优势在于母亲得宠,父亲赏识,加之年龄与三哥一般大小,最具争夺的实力。纵观前后,朱载圳的变化最大,他穿和朱载坖一样的衣服,配同样的饰物,在宫中闲庭信步,公开地向三哥宣战。

朱载圳

封建时代,皇帝固然有绝对权力,但朝臣的叽叽喳喳往往会左右其决定。朱载圳的觊觎之心犯了众怒,于是他们不停地向皇帝上奏,痛斥其不轨之心。嘉靖实在招架不住,作了个异乎寻常的决定。

朝臣们欢欣鼓舞,运筹帷幄之下终于把景王赶去了封国。可接下来,又让他们大跌眼镜,嘉靖接着下旨:朱载坖出宫开府,做你的裕王去吧!

这个结果谁也没有料到,拥戴朱载坖的人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这就是嘉靖皇帝政治上的高明之处,让你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让你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当你把这个事刚想明白,下一个未知的又会让你抠破脑袋。

事实证明,这场闹剧最受伤的还是朱载坖。父亲一纸残酷的决定把他推到了宫外,而这一去就是十三年。这是嘉靖对朱载坖的致命一击,让他的万丈雄心遭遇寒冰,继统的大梦变成了肥皂泡。本就与世无争的朱载坖甚至放弃了继位的想法,一心只想做个逍遥的王爷。所以在宫外的十三年,朱载坖性情大变,终日花天酒地,纵欲无度,以此来释放胸中的怒火。这也是朱载坖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裕王府

父亲象一座雄伟的高山横亘在朱载坖面前,他从没想到过去攀登,更没想过去逾越,除了老师外,他和其他朝臣鲜有接触,几乎不发表自己的政见和对朝局的看法,害怕引来父亲的猜忌。可以想见,当年的朱载坖有多么艰难。他不但要和时间赛跑,还得时时处处提防周围的暗箭,因为他的父亲太强大了,所以他只有隐忍,用沉默与之对抗,用沉默保全自己,用沉默去探寻是否有明天。

不幸的事发生了。1554年,母亲杜康妃去世,朱载坖想给她服丧三年,但这个要求被父亲拒绝。理由是:“应避至尊,不宜重服”。意即堂堂皇子穿着丧服在宫中晃来晃去,成何体统。朱载坖万念俱灰,只能在心中向母亲默默哀悼,含着泪水悄悄祈愿。

还举一例。当时飞扬跋扈的工部侍郎严世藩,居然敢克扣他的炭火费,最后朱载坖好话说尽,着人送了些财礼,急需的木炭才发放下来。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事例,其实是一个重大的风向标,涉及方方面面,可见贵为第一皇子的朱载坖落魄到了何种程度。

严世藩

1566年十二月,嘉靖挂了。同年,朱载坖终于登上大位。改次年为隆庆元年,开启了他的时代。可以肯定地说,朱载坖是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那帮老臣扶上大位的。史料明确记载他没有获得太子位,而是以第一皇子的身份继统。

上任之初,朱载坖便一改嘉靖旧政,推陈出新:减免当年百姓一半赋税,平反冤狱;限田,抑制土地兼并,向皇室勋戚动手了一一一因为宫外生活让他了解到老百姓最需要什么。

1567年,局部解除海禁,扩展海外贸易,允许民间私人可以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据学者王裕巽分析,从1567一1644近80年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就有3亿3千万两。

军事上,启用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等,完成京都拱卫和东北边防,嘉靖年间猖獗的倭寇基本被肃清;册封鞑靼俺答为顺义王,开放边境市场,双方互通有无,结束了长期与蒙古人的对峙局面,史称“隆庆议和”。

了不起的朱载坖。他在军事、经济上的措施让明朝受益了八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拱

朱载坖深居简出、厉行节约,但在政治上却有人攻击他是个“傀儡”,说他亲自制造了“党争”,理由很简单,不温不火、按部就班、用放任和沉默代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的确,朱载坖在处理“党争”问题上,符合其性格一一一他的班底极尽奢华,其中大多是扶他上位的人,随便挑一个就是学富五车的经世之才。徐阶年迈自不必说;高拱的资历、学识、经验在那摆着,治国理政很有一套,不过脾气火爆;陈以勤独守中庸,象条泥鳅,但出谋划策又出类拔萃;张居正才高八斗,孤傲自负,为国为家殚精竭虑。

不过这些济世之才全是单打独斗的高手,所以他们才在争夺权力的路上撞得头破血流。诚然,朱载坖的处理方式有些缺陷,但他能带领这个团队各司其职,使国家欣欣向荣,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明和睿智,换句话说,他在合理的时间节点采取了合理的方式,成功地驾驭了这帮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张居正

朱载坖,一个无意当皇帝的王子;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治国明君,历史应该尊重事实,好好记他一笔。可惜天不假年,1572年,在位不到六年的朱载坖便走了。有人说他死于酒色和纵欲,这无可非议。不过,个人更相信他死于苦难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