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那些事儿》,阅读圈里无人不知,被视为心灵历史的开窗之作,早已被供上神坛。但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多数人却只知道“当年明月”四个字。

此人曾向天涯论坛扔进一颗炸弹、在史学圈引起山呼海啸般的争论、在寻常人中掀起追史风潮。那么现实中的他,是“明矾”争论中那样善惹是非,还是人如其书,淡然通透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其实这位通俗历史作家并不是个在风诡云谲里兴风作浪的人物,而是一名栖身体制内的低调公务员,名叫石悦。

《明朝那些事儿》的一炮而红并没有改变他的意志,多年来,他始终安然做着一名人民公仆,2018年被委任为山东省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后,已经成了一名给省长写稿子的“中书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作家“平凡乏味”的成长史

石悦的人生经历相当平常,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2000年毕业后按部就班过日子,进入体制内做了一名公务员,与大多数人一样寂寂走过青少年时期,这种寻常直到2006年他在天涯和新浪发布《明朝那些事儿》,激起史学圈浪潮才被打破。

“写史的没他通俗,写通俗的没他懂史”,石悦在这样的特殊定位中,凭借“当年明月”这个笔名连续多年登上作家富豪榜,版税收入超过四千万,成了风头无两的现代历史作家。

这对于原本沉寂无为、薪资微薄,只能看着后来年轻人大发时代之财、大出风头的石悦来说,可谓意想不到的安慰和奖赏。

石悦对历史的明鉴和洞悉不算独辟蹊径,全凭热爱。他对历史的兴趣与生俱来,5岁时便向父亲要《上下五千年》来看,一整个小学都在研习这本书,也因此对历史产生了不可不察的探知欲。

随后的求学时光里,他又阅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大量史书,并在明史中发现了一条裂缝——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显得很特别,黑白、好坏都极为分明。

于是明史成了这位“庖丁”的“牛”,被他以自己的视角和逻辑解析得鞭辟入里,写成了《明朝那些事儿》。此后,史学界冒出了一个新奇的门类——心灵历史。

石悦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会在社会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其写作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证明他在“煮酒论史”论坛那篇引乱文章的标题——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一部代表作,叫好又叫座

石悦未成名前诚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公职人员,出书是不可能直接出书的,出名更难出名,好在有兴起的网络做文学爱好者兼作家的出口。

他打破传统历史写作艰涩高深的手法,采用漫漫灵魂剖析模式,洋洋洒洒、通俗流畅地串联起明朝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命运走向,幽默直白,可谓打通了各个阶层的文化壁垒,在网络平台上大受追捧,引起了一阵空前的明史热,连载阅读量月均百万,出版后更是占据各大书店的黄金展席,数年间销量千万。

写得好看又不失真的历史,终于破圈了!因为内容忠于史实、白话表述幽默易懂,《明朝那些事儿》成为“好书推荐”榜单里的常客,这对史学圈有着重要象征作用,意味着难于推广、普及的历史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属,而可以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科普文走进每个人的书柜。

这种破圈要归功于石悦不拘一格的思维和写作方式。相较于一事一辩、讲究短小精悍的正史,石悦将自己放在一个统筹二百年风云变幻的角度上,将桩桩件件大小事都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去推演整个朝代的发展脉络。

数十年的影响、隔山打牛的因果、看似不相及的过去与未来,他条分缕析地将历史小散线汇成一整条必然翻涌、必然兴亡的大脉络。幽默通俗的风格、大小事件的细致论述、逻辑明晰的分析、纵览全局的姿态,无处不流露着石悦对明史的钻研之深、辨识论证能力之高、思维发散聚合之微妙。

《明朝那些事儿》以讲幽默小故事的方式给世人看了历史洪流如何流淌,验证了一点一滴看似寻常的小事如何改变了世界,将石悦送上了神坛。

因为多年间只出了这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承载了“独一份”的光耀,但也承载着“独一份”的遗憾——文坛和粉丝都期待着石悦再出经典,但十几年过去,人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了就从文?从商文不如从政文

与大火或拿到高昂版税后火急火燎辞掉工作,专职从事写作的作家不同,石悦成名后继续做着他的小公务员,过着他的寻常生活,可见其诚然有着一股文人的清高与执着,不屑于被市场搅浑自己的人生。

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对这位“名人”评价很积极,称赞他没有架子,为人谦和,反应很快,很有耐心,有独到见地,亦如他的写作风格,风趣轻松,通俗有物。

名人效应给石悦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他的才华随着作品显现,仕途也因此出现了转机。

2013年,他从一名海关办公员升为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还挂职了隆化县副县长,2016年,他被中版文化传播公司聘为副经理,2018年他接受山东省政府聘任,到办公厅综合处做了处长,开始为省长整稿。

石悦的才华无疑适用于他当下的工作,但有很多人还是期盼他带着更多的作品来破圈。

他是真的打算一部作品彻底功成身退,还是在十年磨一剑蓄力下一部作品,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能成为破局人,能给世人打开新的视角,已然成功了。

中国历史宫殿之宏伟绵亘,世界无出其右。中国史学的车轮如何贯行古今、联通千年,是中国历史学家、历史爱好者和每个中国人孜孜求索的问题,当年明月以其独到的视角为观史、解史、辨史、传史开了一扇窗,该在历史圈和作家行列有一席之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只要有人抱着这种理念在文学和史学中努力,让更多人看到更真实、更有意义、更能照见当下与未来的东西,就对提升人认知与思想有意义、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