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荒治理现场。

红网时刻通讯员 滕瑶 湘西凤凰报道

随着耕地抛荒治理的有关文件陆续出台,耕地“非粮化”防治战在凤凰县内迅速打响,作为农村耕地管护的主战场。连日来,凤凰县沱江镇按照“严格落实,科学利用,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以当前“首要工作”的定位标准,强力推进农村耕地“非粮化”治理,抛荒面积已达2160亩,复耕面积达556亩,复种面积达339亩,耕地“非粮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管护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发挥村民自治,激活防治“春水”

提升宣传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村村响广播通知、微信推送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利用党员大会、村民座谈会等契机普及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富农政策,提高群众土地责任意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提高参与度。各村以村民自治为主,驻村干部、农村党员、村支两委主动参与,动用挖机五台,微耕机20余架,镇政府发放稻种250斤,玉米种800斤,黄豆种750斤,高粱种50斤,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发放粮食作物直播及经济作物套种、间作、轮作技术手册,扫除种植技术盲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极大提高村民参与度。

提高利用效率,严守管理“红线”

严格遵循优先顺序。贯彻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一方面扩大优质高效旱粮面积,引导好农户对交通不便、水源条件不便田块进行种植荞麦、玉米、大豆、饭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另一方面做好分类指导,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油菜、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严格管控区和天然水田等不适合发展水稻生产的区域,要优先发展荞麦、玉米、大豆、饭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做到有序引导,防止任其发展。

严格把关土地流转用途。原则上鼓励农户自种,有特殊情况不能自耕自种,可引导他人代耕代种,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对经营主体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同时鼓励在经济作物地块套种苦荞等粮食作物,督促整改到位;结合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大力推广旱粮间作、套种和轮作模式,努力实现间作、套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三是提高耕地地力产能。推广绿色耕种模式,实行耕养结合,提高耕地种植效益;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广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和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水象甲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提升耕地产能。

落实惠农政策,防止占补“缺位”

强化现有耕地核实管理。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保护补贴面积登记核查工作,做到精准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建立档册,坚决执行“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的惠农政策要求,将耕地保护落到实处。

做好新增耕地管护。加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长期抛荒停止发放补贴的,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定种植面积,巩固安全“屏障”

稳定水稻生产面积。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生产,坚决杜绝、永久基本农田、水稻生产功能区抛荒和“非粮化”,严禁任何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现象出现。

调优粮食生产结构。利用地理优势特色,结合特色农业开发,大力推广旱粮间作、套种和轮作模式,在间作、套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的目标上下功夫,其中苦荞已种植800余亩,粮食产量得到有效提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想端牢“粮食安全”饭碗,就必须严格落实耕地管理,深入推进耕地抛荒与“非粮化”治理工作,切实开展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滕瑶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1/06/10/948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