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师生赴俄罗斯发掘

发布时间:2015-10-27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张良仁 点击率:1255

今年9月21日, 南京大学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的师生一共12人踏上越野中巴,前往阿尔泰边疆区南部的蛇山(Zmeinogorsk)市,发掘卡勒望(Kalyvan)湖-I遗址(图一)。卡勒望湖是蛇山县的一个风景区,在碧波荡漾的湖面周围是绵延起伏的山峰和草原,草原上错落分布着一些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聚落和墓葬。卡勒望湖-I遗址是青铜时代耶鲁尼诺文化(Elunino Culture, 2250-1550BCE)的一处聚落,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后来经过多次发掘,获得了较多的疑似冶炼遗迹的灰坑和水沟、矿石和炉渣,表明居民曾从事冶金。

图一 遗址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勒望湖-I遗址位于矿区阿尔泰区域内。该区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铜、银和金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资源非常丰富。18世纪,俄罗斯人在开发了乌拉尔山脉的矿产资源以后就来到这里,最初采铜,后来采银,再后来采金,一度是俄罗斯的银的主要来源。蛇山市就是因此而建立的,在发掘期间,联合考古队考察了该市周围的18世纪开采的一些铜矿和银矿遗址(图二)。而卡勒望湖就在该市以北 35公里的地方,人们可以就近获得铜矿。 在本区域发现的青铜时代早期的阿凡纳谢沃(或以为铜石并用时代)、中期的耶鲁尼诺(或以为青铜时代早期)、安德罗诺沃文化和晚期的伊尔敏文化或许就与采矿与冶炼活动有关。

图二 蛇山市附近十八世纪开采的一座银矿(马强摄)

本次发掘一共开了5个4×4米的探方,一共揭开了近80平方米(图三)。文化堆积不厚,只有50厘米,下面即为生土。我们没有发现灰坑和水沟之类的遗迹,只发现了天然沟和鼹鼠留下的洞穴。尽管经过仔细采集,我们只获得了几百件耶鲁尼诺文化的陶片、兽骨和石器(包括石磨盘和石铲)以及铜渣。这种情况让习惯了海量陶片和兽骨的我国师生感到意外,但是对于常年在该区域发掘的俄罗斯师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卡勒望湖风大雪多,在古代无法让人定居,只能作为季节性聚落使用。加之古代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人口稀少,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自然稀薄。在发掘此遗址之外,我们还到蛇山市以西80公里的苏联路遗址调查。这是一处伊尔敏文化的聚落,地面可见房屋的轮廓。此遗址以前有人做过小规模的发掘,在旧探方内略作清理就得到了不少陶片、兽骨、铜矿和炉渣,遗物要比卡勒望湖-I丰富,可以成为联合考古队今后工作的一个目标(图四)。

图三 卡勒望湖-I遗址(马强摄)
图四 苏联路遗址采集的器物(王晓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学与阿尔泰国立大学于2014年签订合作协议,为期五年,卡勒望湖-I的发掘是该协议的一部分。遗址所在的阿尔泰边疆区通过额尔齐斯河与我国相连,可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由于新疆和中亚大部分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也寥寥无几,只有安德罗诺沃文化扩展到了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乌兹别克斯坦的泽拉夫善河和新疆西部,才把伊朗和新疆连接起来。在此之前,这些区域居民点稀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没有建立起来。或许额尔齐斯河扮演了这个角色,新疆北部发现的阿凡纳谢沃和切木尔切克文化遗址可为佐证。两校合作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此通道在古代人群迁徙、家畜和冶金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