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荒岛星空”,国内外焦点、热点、观点为您精彩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五,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称: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将全部划转税务部门负责征收,自然资源部门不再征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网上针对8万亿体量国有土地征收款归属权的热议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各种爽文演绎与大话奇谈,甚至有10万+阅读量的夸张网文广为转载。

既然大家这么关心,那小编就为大家好好捋一捋这次“征改”政策到底说了些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个结论性提示:

No.1 国有土地出让金改由税务部门征收不等于该出让金从此划归中央,仍归于地方财政收入;

No.2 税务部门征收,并不会让非税征收变为有税征收。即,非税属性不变;

No.3 征收收入依然归地方政府统筹使用,而非税务部门行使支配权。只不过,通过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会更加透明,化零为整,从而避免原相关部门分开征收暗藏猫腻。

土地征收款:依旧取自何地用之何地

此次“征改”政策,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征收部门的改换。
其它,不变。即,地方财政收入不受分毫影响,中央不分地方的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政策中强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减免、分成、使用、管理等政策,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社会上尤为关注国有土地出让金的归属主体是否会改变?答案很明确,不改变!即,地方国有土地出让金不归入中央,也不归入地方税务部门,仍旧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且通过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支出。

二、征收改革:旨在优化土地款收支统筹

1、原征收方式凸显多种问题

一直以来,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划定随意性较大,各项收入边界不清,应征未征或乱征问题突出,并且难以统辖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土地出让金为例,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城镇开发的过程中,向开发商承诺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使得公共资源未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还有一些地方以土地作价入股和企业一起搞投资,不但浪费公共资源,还可能因此背上债务。

针对此次“征改”,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将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助于提高征管效率和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监管。

2、地方财政资源统筹亟待优化

2020年,我国地方财政年总收入达到33.9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其中,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8.4万亿元,占比达2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冯俏彬上周六指出:“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我国面临很多重大战略事项,每一项都包含无数内容,比如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民生福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财政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从这一点上看,没有条件和可能性再让各个部门把宝贵的财力分割成不同的块,将包括土地出让金等财政资源统筹起来,集中财力做大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3、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透明高效

税务专家指出,长期以来非税收入由于征管主体过多,存在多头收费、多头管理、多头征收等问题,且数据管理分散化,难以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将非税收入统一交由税务部门征收,可以降低征纳成本,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服务。

4、“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更有保障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本次由税务部门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中央强化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推动各地积极落地实施。“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在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下取得更快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要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目标到“十四五”期末,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等成本性支出后的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去年9月在公开场合透露的信息,2013年至2018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达28万亿元,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土地出让收益是5.4万亿元,土地出让支出用于农业农村资金1.85万亿元,仅占土地出让收益的34.4%,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明显偏低,情况有待改善。

三、成果显著:我国财政改革正稳步向荣

这次看似晴天惊雷的突发性“征改”政策颁布,其实并非事出突然,而是早有伏笔。中央已多次实施“征改”政策,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大概率会有新的财政改革政策继续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明确地税部门对收费基金等的征管职责。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将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同年6月,国地税合并正式启动,全国省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从此,省一级税务机关不再分国税与地税,统一为国家税务总局各地税务局。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分家24年的税务机关重又合二为一。

2019年1月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先行划转的非税收入(包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土保持补偿费、排污权出让收入、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除本轮职责划转外,今年3月31日,财政部也曾发文决定将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土地闲置费、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负责征收的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所以,此次“征改”看似大动作的三级跳,实则是财政改革丝丝紧扣的连环步。

四、苦心孤诣:管好地方钱袋子才能国富民强

若是把国家比作一个人,每个地方县市比作人身体的一小部分。那么这个人怎样才能更加健康、强壮、有力呢?答案是每一小部分身体都变得更加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整体着眼,点石可以成金;在细部着手,四两可以拨千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国之政策的引导下,地方财政的优化不仅将造福本地,同时也将提高我国民生整体水平、助力国家全面腾飞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