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早上,在云南境内迁徙的15头亚洲象继续出发,向玉溪易门县移动。现场指挥部专家已经跟随象群前往最新的指挥部所在地。此前的6月7日,象群曾在晋宁区夕阳乡原地休息徘徊、暂停迁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7日9时许,云南昆明晋宁区夕阳乡,象群原地休息。截至6月7日16时50分,象群持续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小范围原地休息徘徊,暂停迁移。

夕阳乡很多村民都称,看到象群的踪迹“我们不惹它,它不惹我们”。当地提出措施保障村民安全:“三天不能下田,不去田里面种农作物。”

专家表示,象群一旦产生快速移动,现场指挥部马上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象群向村庄靠近,指挥部将及时预警、疏散群众。

气候变冷食源锐减 象群面临生存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象群北迁事件,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可能会出现"人象冲突",不过有专家就表示,继续往北走,象群面临的风险比人类面临的更大。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分析指,这批亚洲象目前的活动区域,并不是适宜它们的栖息地。一是缺乏充分的自然食物,二是大量且长时间降雨后,气温降低,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象群体质下降,尤其对小象不利。

目前,"劝返象群"的办法是"围堵+投食引诱",这两种做法暂时有效,但难度很大,因为大象在三四百米外,就能感知人类活动;24小时连续追踪的无人机,可能会对象群造成干扰。如果最后还是没有其他有效办法,专家表示,不排除会选择"麻醉"这种高风险方式。

人象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镜

亚洲象暴走,在全民围观和调侃之外,更受到关注的是亚洲象的命运,它们的数量逐年增加,栖息地面积比例是否仍然合适?管理保护是否还需要再优化?当地做好预警、疏散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长期的预案?

亚洲象是一种食物需求量大、活动范围广,生殖周期长的物种,在很多方面,还都缺乏系统研究,很多生态、行为、生理学等信息还是未知数。而从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这些未知数,越少越好。这次亚洲象的反常散步,客观上也是填补认知空白的一个天赐良机。

不过,可以确知的是,这批貌似离经叛道的大象,让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共存,出现了新状态,这种动态平衡需要更专业、更科学的配套机制,才能守住彼此的安全和利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理,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数量愈多,这个生态系统愈稳定,人类也更能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而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制定和实施针对性保护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

大象出走,沿途民众且退、且让、且护,两者之间,看似有保护与当地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大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面镜子,需要综合保护并可持续的机制。

新闻回顾

云南野象群一路"象"北 跋涉400公里

15头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前进,超过400多公里、历时一年多终于进入了昆明。

亚洲象群原本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猛养保护区。象群起初有16头,2020年3月时被发现离开了原本栖息区域,一路向北穿过普洱市倚象镇、宁洱县、并在同年12月走到了墨江县,路程超过300公里。

野象群滞留墨江县时还生下了一头象宝宝,接着象群又继续迁徙,在今年4月进入玉溪市元江县后,其中两头象折返回墨江。如今总共15头象继续移动,5月16日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又至峨山县城附近活动,6月2日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来源:凤凰卫视

编辑:王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