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1872年,马克吐温的故乡——位于美国东部的哈特福德城迎来了一批奇怪的小客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3岁,却穿着与身材不符的宽大丝绸长袍,后面梳着辫子,脚上穿着缎子鞋,嘴里说着当地人听不懂的语言。这些与众不同的客人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清政府派遣他们来美国,初衷是为中国产生一批外语人才。不过,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才华,回国后,他们为国家做的贡献远超清政府对他们的期望,在科学、外交、建筑等多个领域里让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

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8年,美国首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圆满地完成了他的任务,准备回国述职。在蒲安臣离开中国之前,有心推行洋务的清政府委托他回国跟美国政府内的一些重要人员疏通关系,好为促进中美之间的交流铺平道路。

蒲安臣还真没有辜负清政府的期望,回国后不久,他就联系上了时任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并全权代理清政府与西华德签订一份协议,史称《蒲安臣条约》。此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较为平等的条约,不但规定了中美两国国民的迁徙自由,而且强调:双方皆可进入对方官学,并受到优惠待遇。

《蒲安臣条约》中的教育条款可谓意义重大。对于急需对外交流渠道的清朝来说,此条约赋予了清政府向美国派出留学生的权利,梦寐以求的外语人才指日可得。对于盼望向全世界展现制度优越性的美国来说,接纳中国的留学生不啻于一次对外进行文化输出的好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在1872年完成第1批赴美留学生的运送工作。

第一任驻华公使蒲安臣

在清朝学生刚刚到来时,异国他乡的生活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苦难。康涅狄格州教育委员会提前发布了征求接待中国留学生的寄宿家庭的消息,结果应征的家庭远远超过了容纳留学生们所需的数量,美国人的热情远远超过相关机构的想象。在寄宿家庭里,中国留学生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被当作寄宿生来看待,而是被友好的主人当作家庭成员之一。

但随着留学生们渐渐深入美国社会的角角落落,中美双方在文化、价值观乃至外貌上的差异开始为留学生们的生活制造困难。有一次,4名留学生在寄宿家庭吃晚饭,当地一名女士偶然来到他们的寄宿家庭。看到这4名不多见的小客人后,这位不速之客对他们的辫子感到十分好奇,不但摸着辫子看来看去,还翻来覆去地瞎摆弄。对此感到十分尴尬的主人不得不请她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也使留学生们的美国生活不再一帆风顺。当地的美国人用“无神论者”来形容这些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孩子。在美国语境中,“无神论者”不仅仅指不信教的人,这个词还暗示某人是毫无敬畏之心的道德虚无主义者。留学生们对这个词感到十分愤怒,一名11岁的留学生在为美国朋友邀请去教堂做礼拜时,生气地反问他:“为什么要让我这个不信教的中国人去教堂呢?”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学生们要面对强大的文化冲击和误解,但他们仍能冲破重重阻碍,奋力学习,并向美国人展示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努力

在哈特福德一所小学的英文书法展览中,一名中国学生展现出的英文书法水平竟要超过美国学生,而此时他来到美国才不到一年。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名为蔡廷干,日后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翻译家,将唐诗翻译成英文,向美国人普及中国文化。

蔡廷干

1878年,留学生梁敦彦在一所公立高中的毕业演讲活动中,向观众们讲述了他的毕业论文《北极熊》。本论文的内容是论述俄国对世界和中国所构成的威胁。在本文写作期间,土耳其和俄国正在进行最后一场俄土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大量土地和威望,其过快的扩张速度引起了梁敦彦的警惕,并令他联想起俄国在中国边境的蚕食。演讲结束后,梁敦彦立马得到了雷鸣般的掌声,以至于他被再一次叫上台致谢。回国之后,梁敦彦进入外交界,成为清政府的外务部大臣。除了外交,他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举荐了同学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

在体育方面,中国留学生的表现完全逆转了西方人心中“东亚病夫”的形象,向美国人展现了中国人的强壮体魄。1876年,留学生们组建了中国人的棒球队,并在比赛中有不俗的表现。留学生们的美国同学对于这些来自东方的运动健将们印象深刻,一个美国人回忆道:“他们很快就在棒球、橄榄球、冰球方面表现优异,而在花样滑冰中,他们超越了所有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留学生钟文耀因学习努力而被耶鲁大学录取。在他与耶鲁就读期间,他加入了学校的赛艇队,并成为发号施令的号手。在钟文耀入学之前,耶鲁赛艇队缺少熟悉水流的号手,这也成为他们时常输给哈佛赛艇队的原因。但在钟文耀加入赛艇队的两年内,耶鲁却从来没有输给过哈佛。

在赛艇队内担任号手时,教练要求号手必须通过大声责骂划桨手来激发他们的斗志。但钟文耀却又是个温文尔雅、沉着镇定的温驯之人,教练的要求对他来说是个难题。结果,他只好把各种骂人的词汇强硬地加到施令之中,把同学们逗得大笑。回国之后,钟文耀成为了一名实业型人才,为清政府和民国管理各地的铁路。

好景不长,当中国学生于美国社会中大放异彩之际,种族主义的亡魂却凌驾于美国上空。排华思潮在美国各州席卷而来,在高傲的美国人看来,这些梳着辫子的黄种人不应当出现在美国,他们贪婪、懦弱、爱耍小聪明,最重要的是,他们脑子里的忠君思想与自诩民主、自由国度的美国格格不入。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案——《排华法案》,从全国的角度确立了对华人的种族歧视。

在排华氛围下,蒲安臣条约中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彻底失效。李鸿章曾经向美国政府抗议过他们违反了《蒲安臣条约》,但是,自认为是灯塔的美国人,又怎样会俯下身来聆听一个封建国家大臣的抗议呢?在抗议无果之后,清政府不得不停止运行良好的海外留学计划,召回所有留学生。

清政府的赴美留学计划涵盖面虽然不广,时间不长,但其意义却无比重大。这批前往美国学习的学生并没有辜负中国人的期望,在回国之后,活跃在中国社会的各行各界,为中国现代化历程做出了无法比拟的贡献。最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优异的学识、卓越的远见以及健壮的身体,在一个19世纪这个中国国力积贫积弱、人人可欺的黑暗年代,向强盛的西方文明展示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以及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毅力。

俗话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些曾远渡重洋、求学于外国的少年,将他们的知识奉献给了中国,因此他们完全可堪称民族英雄,得到我们发自真心地尊重与纪念。